左起:李靜教授 梅其一教授 康傳媛教授 劉哲寧教授 “談危機干預和心理治療在重性精神障礙治療中的作用”中,康傳媛教授提倡使用最新的循證醫學證據證實有效的心理治療進行干預,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遵循“忠誠”和“個體化”。CANMAT/ISBD2018指南指出在雙相障礙的治療中,心理教育以及認知行為療法在維持治療中有較高的證據級別。同時推薦了家庭治療、人際、社會節律、同伴干預等心理康復措施。康教授同時分享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Jerome Frank教授的觀點,心理治療有效是緣于以下四點:1. 對助人者飽含情感、充滿信任的關系;2. 療愈的環境;3. 對于來訪者的癥狀能夠提供合理解釋,一個理性的概念框架或一個神話,并且提供一套程序或儀式解決問題;4、這套程序或儀式需要來訪者和治療師積極投入并被雙方相信能夠恢復來訪者的健康。心理治療可影響DNA甲基化和抗抑郁應答- 5-羥色胺轉運蛋白,說明心理治療不但能改變患者心理狀況,且在生理上同樣能改變患者。 同時梅其一教授、康傳媛教授、李靜教授、劉哲寧教授一同就危機干預和心理治療在重性精神障礙治療中的作用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教授們認為治療病人經常不是用一種方法就可以解決的。精神科醫師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治療手段給予患者更佳治療,包括精神、心理、生物等多方面的綜合考量。精神科醫生和護士是最合格的心理治療師,而健康教育工作是對病人最有效的心理治療方式,在臨床上的實施具有重大意義。此外疾病健康教育的作用至少可以擴展到以下三個方面:1.提高治療依從性;2.加強對前驅癥狀的早期識別與干預;3.建立規律的生活模式與健康的行為習慣。輔以心理治療的精神科治療才是對患者最好的治療方式。 左起:陳致宇教授 孫學禮教授 譚友果教授 關于重性精神障礙的軀體疾病,孫學禮教授、陳致宇教授和譚友果教授與現場進行了互動討論。陳致宇教授指出,當前國際學界對重性精神病患者軀體健康愈發重視,BAP、APA在2016、2017年連續發布精神病患者軀體疾病管理指南。重性精神病患者軀體疾病成為重要的壽命損失原因。精神分裂癥患者心血管-代謝危險因素患病率高,且心血管-代謝疾病是精神疾病患者常見的非正常死亡原因。研究發現長期使用抗精神病藥物能有效降低患者全因死亡率。精神科醫師應對使用SGAs的成年患者篩查心血管危險因素。然而,精神科醫師對指南的實際依從性并不高;一個經常提及的原因在于,精神科醫師對處理異常軀體發現感到無所適從。 孫學禮教授從生物節律角度對精神和軀體癥狀進行了闡述和解讀,他指出疾病的發展應是“局部障礙”、“趨向節律異常”、“節律異常”和“完全失節律”的連續過程,并列舉了精神障礙、消化系統疾病等在此理念框架下的分類。軀體癥狀與精神癥狀都是生物節律受損的個別表達方式,醫生在接待患者時,應該從“大醫學”角度看癥狀,而非強行分割軀體疾病與精神疾病,局限在專科思維內部思考問題。 譚友果教授探討了一些神經科疾病與精神科疾病共病的情況。癲癇患者精神疾病風險達到對照8倍,治療中注意抗精神病藥誘發癲癇發作的風險。此外,帕金森病患者具有更高的精神疾病/癥狀發病率。大多數抗精神病藥具有多巴胺能受體拮抗的作用,會加重患者的運動癥狀,這給帕金森性精神病的治療帶來了困難。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建議如果帕金森患者出現帕金森性精神病,需減少抗帕金森用藥。若仍有癥狀或錐體外系癥狀惡化,則宜選擇療效確切、錐體外系不良反應小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并爭取以最小劑量獲得最佳療效。 左起:朱剛教授 吳文源教授 禹華良教授 接下來在吳文源教授的主持下,禹華良教授、朱剛教授一同對綜合性醫院/社區對重性精神障礙患者康復管理的課題進行了討論分享。就目前重性精神障礙而言均需要綜合性干預的長程管理,當今綜合醫院和社區資源配置的限制導致難以達到最佳實踐。聯合診療的提出和實踐或許是今后發展的重要方向和模式,以家庭、社區等為中心能夠很好的應對國內目前資源不足帶來的限制。此外治療模式的豐富,例如跨學科門診、MDT、多學科綜合查房等都是綜合醫院已經在實踐以及將來可能重點發力的模式,對于患者治療質量的保證是一個巨大的突破。 焦志安 教授 鄭英君 教授 臨近會議尾聲,精彩程度不減,由李惠春教授、焦志安教授、鄭英君教授共同主持討論雙相障礙的熱點臨床問題,也與現場參會的學者們展開了緊密的互動。首先就目前臨床上雙相障礙是診斷不足還是診斷過度的問題與學者們交換了意見。該問題在臨床上還缺乏強而有力的統計證據,兩方觀點均有充分的理由和臨床依據,目前的證據表明,雙相障礙一方面漏診誤診率高,一方面在世界各地都存在過度診斷,所以臨床上診斷不足和診斷過度的現象并存且都非常常見。此外就臨床焦點問題“在雙相抑郁治療中是否考慮使用抗抑郁藥”也展開了討論和交流。最終結論認為仍需考慮使用抗抑郁藥,研究顯示使用抗抑郁藥能夠延長復發時間,且不增加轉躁風險。 小結 本次會議除了ICD-11的解讀,另外在臨床實踐上也邀請了眾多國內精神科專家分別就自己的臨床經驗及國內外最新研究結果進行了分享。從心理治療的運用,到精神疾病與軀體疾病的聯系,以及嚴重精神障礙的社區康復策略,都進行了全面討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