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沙埠鎮竹家嶺窯址挖掘項目已經通過國家文物局批準,并獲考古發掘證照。這標志著竹家嶺挖掘工作正式啟動,計劃考古發掘面積600平方米。 竹家嶺窯址挖掘工作將從今年5月開始,為期8個月。該窯址位于沙埠街南面約1公里處,在沙埠鎮廿四都村竹家嶺南側橫山的東坡。窯址東西長約500米,南北寬約60米,面積約3萬平方米。 古老的黃巖沙埠青瓷窯,又稱黃巖窯,起于晚唐,盛于北宋。1956年,被浙江省文管會在黃巖秀嶺水庫考古時發現。1963年,被列為浙江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竹家嶺窯址在沙埠青瓷窯址群內,窯址群共有7處窯址保護點,其他6處為鳳凰山窯址、下山頭窯址、窯坦窯址、金家岙堂窯址、下余窯址和瓦瓷窯窯址。窯址群遺物堆積豐富,窯場總面積約達7萬平方米。各窯址年代約為晚唐至北宋時期。 從最新調查資料來看,各窯址點所見器物種類以青瓷為主,另有少量醬釉產品。青瓷產品種類豐富,可辨器形有碗、壺、罐、盤、盆為主,及各式杯、茶托、燈盞、粉盒、水盂、瓶、洗等。醬釉產品可辨器形有盒、碗、盞等。 從調查情況來看,竹家嶺窯址是沙埠青瓷窯址群內面積最大、遺物最豐富的窯址,窯址地表上堆積有大量窯具和瓷器殘片。 黃巖博物館館長羅永華表示,“當年黃巖憑借著出海口的便利條件將青瓷遠銷海外,盡管史籍上缺乏記載,但至今在菲律賓、日本等國家的不少地方還出土了黃巖青瓷窯的產品。” 據了解,該項考古發掘工作完成后,黃巖區將根據考古發掘成果建設遺址博物館,并在此基礎上建設考古遺址公園。同時,依托沙埠青瓷窯址的文化沉淀,通過復原傳統工藝流程,培養當地傳承人,這里將整體打造成為沙埠青瓷產業園區,恢復沙埠青瓷窯業工藝技術。 責編:荼荼 |
|
來自: 汐鈺文藝范 > 《東亞史研究中國民族史、地方史志、考古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