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門診連續碰到了幾位高鉀血癥的病人,追問病史,其中多半是吃低鈉鹽惹的禍。
面對超市中各種品牌的低鈉鹽,您是否真的了解:低鈉鹽都含有什么成分,有什么好處,哪些人不能吃,是否適合您食用?
詳細了解低鈉鹽前,先看一下李女士的食用低鈉鹽的故事。
李女士,60歲,患高血壓多年,患糖尿病10年,慢性腎臟病4年,1周前化驗血肌酐120umol/L,血鉀5.9mmol/L↑(正常范圍3.5-5.5mmol/L),醫生處方排鉀利尿劑呋塞米,并將原來口服降壓藥厄貝沙坦(有保鉀作用)暫時停用,換用氨氯地平降壓,建議少吃含鉀食物。
1周后復查血鉀5.6mmol/L,仍偏高,查看下既往病歷,此前多次查血鉀均正常,此次血肌酐較前也沒有上升。
追問下得知,李女士最近家中在食用低鈉鹽。
李女士說自己高血壓很多年,又有糖尿病,現在腎功能也不好了,醫生都建議低鈉飲食,每日不超過5克鹽。
2個月前和鄰居聊天,聽隔壁老王說低鈉鹽好,雖比普通食鹽貴,但可以降低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且還可以保證口味。
李女士聽了很是高興,想著低鈉鹽真是好處多多,做菜放鹽也不用小心翼翼的了。
李女士哪里知道低鈉鹽就是高鉀鹽,對于腎功能不好的病人,本來血液中的鉀就不容易排出去,這時再吃含鉀高的食鹽,就可以引起高鉀血癥,嚴重者可導致心律失常,小小的食鹽可能變成送命鹽。
李女士聽了,明白了原來自己腎不好,還是得買便宜的雪花鹽,而不是低鈉鹽。
低鈉鹽是以碘鹽為原料,再添加一定量的氯化鉀和硫酸鎂,一般含有60%-70%的氯化鈉,同時還有20%-30%的氯化鉀和8%-12%的硫酸鎂。
與普通食鹽相比,低鈉鹽的顯著特點是鈉含量減少了,鉀含量增多,從而起到改善人體內鈉、鉀、鎂的平衡狀態,有研究顯示能防控高血壓。
低鈉鹽是減鹽不減咸,幫助人體鈉鉀平衡,降低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最適合中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壓的慢性病患者,以及孕婦長期服用。
2013年1月31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新的食鹽攝取指南,明確指出鈉攝入過量或鉀攝入不足都是導致高血壓的風險因素。從飲食結構來看,中國人的膳食鉀攝入量普遍偏低,鉀吃少了是不利于心血管健康的。
所以低鈉鹽讓你少吃了鈉,還多吃了點鉀,是實現減鈉補鉀的最佳選擇,對健康是有益處的。
對于大多數健康人,鉀在腸道吸收是一個相對緩慢的過程,有充分的處理時間,還會有部分會在糞便里直接排出去。
如果是高血壓患者或者高危人群,按照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每天要吃的鉀需要大大增加,也就更不用擔心吃的鉀比普通人多的問題了。
只要你還把低鈉鹽也當普通鹽用,而不是加量地放肆用,含有氯化鉀的低鈉鹽是可以放心的,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的。
1.腎功能不全者:低鈉鹽含有很高的鉀,鉀離子排出體外是需要通過腎臟的,腎功能不全的人本身腎功能就不好,如果鉀離子堆積就會出現血鉀升高的情況,情況嚴重者還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所以說腎臟疾病者應該低鈉飲食,但不可用低鈉鹽。
2.服用普利類和沙坦類降壓藥物的人:這類降壓藥物不能和低鈉鹽一起服用,這種普利類藥物和沙坦類藥物會增加患高血鉀的風險,因此服用這兩類藥物要注意。
3.服用螺內酯的人:螺內酯是一種保鉀利尿劑,也是一種降壓藥,很多患有高血壓、心功能不全的人會服用,但是這種藥物通過抑制醛固酮發揮作用,醛固酮降低,那鉀離子排出就會受到阻礙,也會造成血鉀升高。
4.甲狀腺機能亢進者:對于甲狀腺機能亢進者來說,可以服用無碘鹽,但不能使用低鈉鹽,因為低鈉鹽是以碘鹽為原料,會加重甲亢患者的病情。
5.兒童:兒童由于處于身體發育的階段,因此腎功能發育的不是很好,如果再食用低鈉鹽會對腎臟造成影響,損害腎臟,因此兒童也是不能長期食用低鈉鹽的,家長尤其要注意。
6.其他:因劇烈運動、感染、大面積燒傷、創傷、酸中毒、腫瘤接受大劑量化療,癲癇持續狀態,細胞內鉀大量釋放入血,此時如果再攝入過多的鉀鹽,很可能會導致或加重高鉀血癥。
7.運動員、體力勞動者或在濕熱環境下作業者:這部分人群出汗多,伴隨汗液的流失會丟失部分電解質,如果長期服用低鈉鹽,可易引起低鈉血癥,致全身會乏無力。
因此,用鹽方面也有講究,選擇最適合的,而不是最貴的。但是,無論您吃低鈉鹽、精鹽還是無碘鹽,都應該少吃為好,降低用鹽量是首要原則。
建議糖尿病患者要養成良好的飲食調味習慣,烹飪時不能因為低鈉鹽的好處就大把大把地用,做菜時若用太多,就失去了減鹽(低鈉)的意義,還會增加高血鉀風險。
希望糖尿病患者能夠合理用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