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少林絕技功法,各種金剛,羅漢,觀音為名的拳掌功夫數(shù)不勝數(shù),個人卻覺得其中有一指上功夫最有佛門禪宗意味和境界,那就是“拈花指”。佛家曠達出塵的修行心境“佛祖拈花,迦葉一笑”實在是如見如聞畫面感十足,而拈花指正是取此典故和意境所創(chuàng)的一項佛門修身養(yǎng)性與防身遇敵合一的功法。 拈花指功和金剛指二指禪之類剛猛橫練的明勁指功不同,此功是通過練習手指的柔緩搓動的拈勁令手指的肌肉肌腱逐漸的增加力道和暗勁,練習時只需三指相扣動作極小又不需很大發(fā)力和架勢引人注意,隨時隨地都可練習,而且動作簡單安全基本不會出現(xiàn)練錯現(xiàn)象。因此不論男女老少都可習此功法。此功雖看似簡單動作輕柔,但練習時就會發(fā)現(xiàn)起初練不幾下就手指手掌周圍肌肉酸脹,比金剛指二指禪之類明勁發(fā)力更累肌肉,因此不易急躁,循序漸進,以拈花微笑的心態(tài)練習此功。練成之后三指不論明勁暗勁皆非常強勁,隨手抓捏對手稍微發(fā)力都疼痛難忍,稍不注意就皮破血瘀,傷筋錯骨。因此一般練習者選取不常用那支手練習,以免誤傷。 功夫熊貓師傅都不舍得教的絕技就是拈花指 拈花指詳細練法: “拈花指”是專練指頭拈勁的剛柔兼并功夫,指頭雖小若經過強化鍛煉起作用不遜于拳腳。此功主練食指中指和拇指的拈勁。初時空手練習,拇指食指中指第一節(jié)指面也就是指肚完全捏和在一起,其余兩指彎曲。然后拇指緩緩順時針旋轉搓動。三指在旋轉中均需用力,意想指面中有物體欲把他碾碎。隨時隨地都可練習,練習時順時針轉多少圈就逆時針轉多少圈,一定要心中默記力求相等。練到手指酸脹為止。 拈花指是一種暗勁功夫,其用力不是死力,要靠心意仔細感應手指間的碾動,達到意念與力道結合,這也是強調默記圈數(shù)的本意,讓練習者時刻把意念放在指間,經過長期練習意到力出。此功不需器械輔助不需外在架勢,雖然練習不引人注意,故此日常中練此功的人非常多,不論普通人還是長期習武者都有幫助。日日練習不懈,一年后指面之力已非常驚人了。 練到一定程度可加大難度,每日去三粒黃豆夾在指面旋轉,起初黃豆容易掉落,一月之后就能旋轉自如并且能把黃豆碾碎。如此練上一年,所拈的黃豆要天天更換,起初一日一換,逐漸更頻繁更換。直到隨便用手指一拈黃豆即成碎末,功夫已有小成。 下一步用小碎石塊代替黃豆練習,方法與拈黃豆相同,日日練習直到拈碎石如同拈黃豆般隨手拈碎,功夫即大成。這樣算下來練成拈花指大約需要五年左右。此功屬于以內練外以柔練剛的功夫,內外兼修對身體很有好處。古時一些所謂神功絕技其實都是很樸實的練法,重在堅持鍛煉,功到自成。如今很多人見到公布的練法與他想象中的云山霧罩神仙打架的情況天壤之別,不愿意相信事實,寧愿相信虛無夸張的東西,那也無可奈何。 拈花指練成能以指面碎石,指間力道堪稱驚人,以指拈物不碎也得留下深痕,常人的血肉之軀基本不堪一擊。朋友間玩笑打鬧切不可隨意使用,遇到緊要關頭防身脫困,瞅準機會出其不意三指一扣一搓,我自風輕云淡莞爾一笑,對手痛哭流涕叫苦不已。 對傳統(tǒng)文化古典武術功法技術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收藏,以后會有更多有趣的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