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中動脈(middle cerebral artery)為頸動脈的直接延續,為頸內動脈最大的分支,平均直徑4mm。大腦中動脈一般在視交叉外側、嗅三角和前穿質的下方,由頸內動脈分出。分出后,先近乎水平位向外側走行,在前床突附近經側窩進入大腦外側溝,然后沿外側溝深面,與外側溝方向一致由前下向后上走行。途中發出許多深穿支和皮質支。皮質支主要供應半球外側面、顳葉外側面、顳極、眶部外側半、島葉各部皮質、深穿支主要供應基底節、尾狀核體、豆狀核及內囊上3/5處。 大多數方案將MCA分為4段。(圖1): 圖1大腦中動脈 1.Ml自ICA至分叉(或三分叉) 2.M2自MCA分叉至島葉環溝 3.M3自環溝至側裂表面 4.M4皮層支 一 M1段 Ml段(水平段或蝶骨段),起自1CA,平行蝶骨翼向外走行,終于分成M2處。Ml起始部的管徑是Al的兩倍。雖然許多解剖學研究認為在側裂的90度轉彎處,Ml終于MCA的分支。(分叉前、分叉后)。大多數的臨床學家認為分叉點就是Ml、M2的界限。MCA兩分叉占71%,三分叉占21%。9%為四分叉。Ml的平均長度為16 mm。 1.分支 (a)外側豆紋支。源自MCA,豆紋動脈中的80%起源于Ml。平均數量為10支,多數起自Ml段的上部。它們進入前穿質供應前連合、內囊、尾狀核、殼核、蒼白球和無名質。 (b)顳前動脈。顳前動脈最常起自Ml中點附近。少數起自下干,或作為Ml分叉的一干。沿顳尖行向前下,一般不進入側裂。供應顳葉前部。 2.變異 (a) Ml雙干。該變異含一大的MCA分支起自ICA分義的近段, 發生率為0.2%~2.9。該血管在M1主干的下方并與之并行,主要供應顳葉前部。該血管變異與動脈瘤有關。 (b)副MCA。起自ACA,與MCA并行,發生率為0.3%~4.0%。有一種稱為Manelfe分類法,對副MCA進行分類:1型:起自頸動脈;2型起自Al;3型起自A2段。副MCA主要供應眶額區,與動脈瘤的發生有關。這種異常不能與Heubner返動脈相混淆。 (c)發育不良。少見,若出現則與動脈瘤的發生有關。 (d)開窗。Ml開窗有過報道。 2 M2段 M2段(又稱腦島段)是Ml分叉后的延續,在側裂內的島葉表面,終于島葉環溝。約18%的半球,MCA供應皮層分支的管徑是一致的,上干偏大的約占28%,下干偏大的約占34%。上干供應的皮層區為眶額部至頂后區。下干供應的皮層區為顆極至角回區。在成為M3之前,M2的數目為6~8支。 3 M3段 M3段(蓋部段)始于島葉環溝,終于側裂表面。這些血管行于額葉島蓋和顳葉島蓋表面,到達側裂的外表面。M3分支與M2 一道,發出干動脈,后者再發出皮層支。通常每側半球有8支干動脈,每支發出1~5支皮層支。 4 M4支 M4段(皮層支)始于側裂表面,向半球表面擴展。(圖2,圖3)最小的皮層支起自側裂前,而最粗大的于側裂后部出現。皮層支可以按照其所供應的區域進行分組:某一區域可有一支或多支動脈供血。下述的12分支系統是最常用的。雖然每一分支按照一支動脈來論述,任何指定的皮層動脈實際上是以多支(最多5支)的形式存在(起自一支干動脈)。 1.眶額動脈起自M1或M2段,可與額前動脈共千,行于側裂的前水平支內供應額葉的眶面。 2.額前動脈可與眶額動脈共干。供應額下回蓋部及額中回大部。 3.中央前動脈 行于中央前溝內。供應額下回一部及中央前回下部。 4.中央溝動脈(Rolantic動脈) 行于中央溝內。可與頂前動脈共同起始,是到達額葉的MCA的最大分支,供應中央前回上部及中央后回下半部。 5.頂前動脈可與中央溝動脈或頂后動脈共同起始。行于中央后溝內,供應中央后回上部、中央溝上部、頂下小葉的前部、頂上小葉的前下部。 6.頂后動脈MCA最靠后的升支。可與頂前動脈或角回動脈共同起始,供應頂上下小葉的后部,包括緣上回。 7.角回動脈 MCA的最大的終末支。出于側裂的最后端,行于顳上回表面,終于枕葉上部,供應顳上回后部,緣上四角回一部,枕葉外側上部。 8.顳枕動脈 與與角回動脈共同起始。供應顳上回后半,顳中回、顳下回的向后的延續部分,枕葉外側下部。 9.顳后動脈離開側裂后部之后,行經顳上回、顳中回表面,供應顳上回的中后部,顳中回后1/3,顳下回向后的延續部分。 10.顳中動脈 出于側裂中部,供應顳回的中部。 11.顳前動脈經顳葉行向前下,終于顳中溝。供應顳上、中、下回 的前部。 12.顳極動脈供應顳葉前極。 按照其所供應的腦葉將皮層支分組: 1.額葉眶額動脈、額前動脈、中央溝前動脈、中央溝動脈 2.頂葉頂前后動脈及角回動脈。 3.顳葉顳極、顳前中后動脈,枕顳動脈。 4.枕葉 枕顳動脈。 也可按照其所發出的M2節段進行分組: 1.上干眶額動脈、額前動脈、中央溝前動脈、中央溝動脈。 2.下干顳極、顳前中后動脈,枕顳動脈。 3.主側干(這些分支可出自任一干,但常出自較粗大者),前后頂動 脈和后頂動脈。 圖2 MCA的皮層支。1.頂前動脈;2.頂后動脈;3.角回動脈;4.顳枕動脈;5.顳后動脈;6.顳中動脈;7.顳前動脈;8.顳極動脈;9.眶額動脈;10,額前動脈;11.中央前動脈;12.中央動脈 圖13 MCA分支的記憶法。由于表盤上有12個小時,而MCA的分支也是12支,皮層支可按照表盤上的小時針來記憶。中央動脈占據表的中位置,即正午。角回動脈為3點,反映該動脈十分重要,因為眾所周知,3點鐘是孩子放學的時間。顳中動脈在6點,在表盤中部最下。眶額動脈在9點,最左側,因其是MCA的最靠前的分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