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腦中動脈解剖學習過程中,有很多恒定的概念和信息,也有很多變異,找準合適方式,依下面幾個關鍵詞為主線,可以達到全面掌握MCA解剖的目的: 關鍵點:①分段中的幾個關鍵點及各段的起止點;②側裂的解剖分部以及它與MCA各段的關系。理解早期分支概念之前需要知道M1其實分分叉前和分叉后兩部分。早期分支起點越靠近ICA分叉者,直徑越粗、越易發出皮質支和豆紋動脈。下面將由近及遠來復習MCA各段及起止點相關解剖:
1、起點: (1)ICA的終末分叉=頸內動脈的分叉。 (2)Location: 視交叉的外側 側裂干的內端 前穿質的下方 嗅束分為內、外側嗅紋處的后方
 (1)起止點:ICA終末分叉→平行走在側裂蝶部內→MCA膝部。(2)Course:在側裂蝶部內,由內而外橫向走行。(4)大約90%半球的MCA分叉發生在MCA膝部的近端,所以M1分兩部分:- 分叉后M1段:MCA分叉→MCA膝部。為多個幾乎互相平行的血管干。
(5)早期分支: 

- 早期分支分型及其特點:越靠近ICA分叉的早期分支直徑越粗;越容易發出皮質支和豆紋動脈。

- 豆紋動脈:在MCA行經前穿質下方時發出的一系列穿支進入前穿質,這些穿支為豆紋動脈。豆紋動脈即可發自早期分支也可發自MCA分叉前主干,還可發自M1分叉后部。
大腦中動脈M1段(水平段)水平向外走行,到達島閾水平時大腦中動脈呈90°彎曲轉向后上方,延續為M2段(島段),MCA這一90°彎曲部分被稱為MCA膝部。MCA膝部是M1段和M2段的分界。
4、M2 段 / 島段 (1)起止點:大腦中動脈膝部→島環溝。 (2)Course:走行在島葉表面,并發出部分分支供應腦島。 (3)組成:M2由上干和下干組成,上干和下干大小不一。 

(4)分支: - 到達后部皮層供血的血管分支相互平行且輕微分開跨過島葉全程。
5、島環溝: 島葉被一個稱為島環溝或島界溝或島周溝的深溝包圍并與島蓋分開,該溝分為上、前和下三部分。 
M2和M3段MCA以島環溝為界。 
6、M3段 / 蓋段 (1)起止點:起自島環溝→止于側裂表面。 (2)Course:構成M3段的分支緊貼額、頂蓋和顳蓋的側裂面走行。 - 供應側裂上方皮質的分支要經過兩個180°轉彎,第一處在島環溝;第二處在側裂外表面。


7、M4 段 / 皮質支 (1)起點:起自側裂表面。 (2)Course:行于大腦半球的皮質表面。 


二、分支 1、MCA分叉的類型:

3、MCA分叉及分支類型:


來源:neuroZHU的學習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