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有傳承的武術都有基本功或者說筑基功,而且學武都是從筑基開始,而不是象現在這樣,學員一上來就學套路。 每個拳種或門派的基本功都有自己的一些獨門的東西,因此各派的基本功可能會有些不同,但他們所練的核心的東西卻是基本相同的。大致都包括:抻筋拔骨功法,樁功,身法要領,單式訓練等。 俗話說“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那么什么是練功呢? 包括阿福在內的很多朋友因長期受到武俠小說和影視作品的影響,誤認為站樁就是練功,打拳就是單純地練武。阿福當年就對此深信不疑,認為只要堅持打坐站樁,將來有一天一定會練出深厚的內功的,一伸手對方就會被打飛出去。可惜練了二十多年也沒有練出這樣夢寐以求的神功。而學了真傳太極拳后只兩三年就練出了小成的功夫。 其實判斷有沒有練功很簡單,不在于打拳還是打坐或是站樁,而是所練的東西是否在改變人之筋骨,有沒有通過外部的運動或導引激活體內的運動。特別是在最初的幾年,由抻筋拔骨而脫胎換骨的過程是最重要的一步。 只有基本功練到一定階段后才可以去談更高層次的暗勁或化勁的功夫,即太極拳所追求的粘連黏隨,不丟不頂,四兩撥千斤的功夫。 只有在基本功練到一定水平后再去行拳,這個拳才會按照基本功的要求盤練筋骨,打熬身體,這便是在練功了。 此時亦可再去練修道的功夫。但如果基本功沒有打好便直接修道,通常難成大道而且容易走入虛幻和邪路。為什么有句俗語說“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鳳毛麟角”呢? 因為,不經過筋骨改變這一關,人的筋沒有有變得粗壯起來,也沒有彈性韌性,它就像一根只有一毫米的銅絲,卻硬要去接收一萬伏的高壓電,因此是無法承受的。 同時人體的筋沒有抻開,勁(筋)路也就沒有打通,修練所生之內氣不但不會滋養五臟六腑,而且還會被堵塞住,或到處亂竄,出現邪氣上腦,邪火攻心等毛病。人便容易出現幻像,身體不適等問題,嚴重的會癲狂或發瘋。這就是俗稱的“走火入魔”。 所以基本功沒有練好卻去強行修練高級的功夫或者是去修道的話,不但功夫出不來,道也修不成,還可能會練出毛病來。而這樣的病醫院也沒有辦法醫治。 首先,咱們先來說一下基本功中樁功的重要性和有代表性的站樁功法。 我們在基礎階段站樁時切不可把練功的側重點放到練氣練意或以意導氣上。而是要從以下幾方面來練樁功: 1、通過樁功來校正身法。 在站樁的同時就要開始校正身法。我們普通人的身法大都是不符合內家拳的要求的。所以要按照身法的十六字訣來逐一校正。身法的十六字訣是:“虛領頂勁,涵胸拔背,沉肩墜肘,蹋腰坐胯。” 形正則氣順,身正則經絡運行順暢,氣血充盈而滋養全身筋骨和臟腑。所謂周天運行,河車倒轉就是從正確的身法開始的。 2、通過樁功來抻筋拔骨。 無極樁是通過呼吸和頭領與胯坐來抻拔脊椎。 混圓樁則在求六面混圓力的過程中進行各個方向的對拔對撐。主要有三組對爭的力,即上下,前后,左右。 3、通過樁功來求內家拳的勁,即打通勁路。 下面阿福對常見的幾個樁功作下簡單的介紹。 一. 無極樁 萬法始于無極。首先,從無極開始就先要校正身法,按照身法要領的十六字訣來站無極樁。 其次,通過呼吸導引啟動內丹(丹田)和抻拔脊椎。 先通過身體的導引氣沉丹田,并啟動內丹呼吸。 接著,吸氣時,頭領脊椎節節上拔,丹田內收上提。呼氣時,脊椎節節下落,丹田下落前鼓。這樣就為以后練出豎勁即龍勁和丹田內轉與丹田發力打下了基礎, 無極樁是功夫的起點和入門的鑰匙,同時它對健身養生也有著重要的作用。 所謂內丹呼吸就是整個腹部隨著呼吸進行由內而外的有規律的運動。普通人呼吸時只在胸部,腹部沒有參與其中。而我們練了無極樁后,腹部就會起到主要的作用,呼吸的過程就是胸腰運化,丹田之坎水與胸之離火升降交泰的過程。全身之內臟都在參與運動,都在進行著內部的按摩。對腸胃病,胸肺病,肝腎病,生殖系統如陽萎早泄、不孕不育疾病,前列腺病等都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而通過呼吸導引脊椎的節節拔開和節節回落對與脊椎有關的問題有著非常好的治療作用。當今,由于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變,脊椎問題如頸椎、腰椎方面的疾病成了困擾我們健康的一大元兇。據相關醫學機構研究,人體80%以上的疾病都和脊椎的病變有關。因此通過無極樁等功法盤練好我們的脊椎不單是出功夫必不可少的一環,也是健身養生的重要內容。 二、混圓樁 首先,混圓樁是騎馬步樁。那么就要下蹲即落胯,就要圓襠撐胯,就要蹋腰坐胯。 落胯就要松開胯根并下落,讓腿后面的大筋來承重,而不可以將體重壓到膝蓋上,即不可犯跪膝的毛病。此樁中的落胯就已經為太極拳的第一個階段,即以胯的松開沉落行拳走架作準備了。 那么,為什么又要圓襠呢? 我們兩大腿內側的大筋到大腿跟處就斷開了,即以會陰為中心的橫向部位并沒有貫通兩大腿的筋。所以兩大腿根處要向外撐,使襠部形成一個如趙州橋式的拱形結構。這樣兩大腿通過這個橫向外撐的變化便形成了一個拱形,這樣勁力便貫穿了,同時也變成了一個非常穩定的承力結構。因此內家拳的襠要盡量避免尖襠即人字形襠。 其次,混圓樁是抱球和雙重式,能很好地體會均衡勻整和不偏不倚,同時在立身中正中找到并練出六面混圓力。 站樁最怕站成死樁,而絕大部人卻正站成了死樁,特別是這種雙重中正的樁功。因此我們可以站一段混圓樁后穿插練習混圓樁的變式。即人為地制造偏沉,如右側胯松開下沉,然后隨著右胯的沉落順勢向右轉動脊椎,由脊椎的旋轉帶動整個身體的右轉。然后略左轉回到中正的狀態。左側偏沉左轉的方法跟右側相同。這樣練習就可以在站樁時找勁,試勁,用勁了,就不會站成死樁了。這就是拳法融入樁法中了。 三、技擊混圓樁 此樁顧名思義是可以實戰的樁架結構,是單重和分虛實的練法,同時也是練功的樁法。基本的站法是,一腳前一腳后,前虛后實,通常重量分配為前三后七或前四后六。這樣對后腿,后胯,后襠是很好的盤練。當然前腿前胯前襠也一起協同作戰。同時兩手也分出前后,前手略高,后手略低。 這個樁法對體會和練出前手和后腳的對爭勁,對找到和練出手腳瞬換和手腳一線貫穿來承力和發力的功夫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活步技擊混圓樁 太極拳等內家拳講究一步一樁,即每一步、每一式都要符合樁法的要求,都是按拳之規矩來動的。這個活步樁就是一步一樁的具體實踐,要按照技擊混圓樁的要求動起來。 很多人站著不動時看著還象回事,但一動起來身上的毛病就都顯現出來了。所以動得越多,毛病就越多,改起來就越困難。因此要從一式入手反復盤練,只要先把這一式練好,該改的毛病也就校正得差不多了。此時再練下一式就容易多了。 此式的關鍵在于如何上步,即后面的承重腿上步變成前腿的過程。后腿即承重腿的胯根處先松開再借大地引力沉落同時借下沉之勢向前蕩出去,此即襠走下弧。這個下弧之勁走到最低點即兩腳的中點時重心即轉移到前腳,此時把后腳提到前腳跟旁再向外側45度方向邁出。此時又回到了前虛后實的狀態即技擊混圓樁的狀態。你可以這樣定式站一會兒,也可以再接著走活步。這一式練好了,只要一步鏟出,一般人是無法阻擋的,通常一上步就可以把對方的架子沖散。 這一式與太極拳第一階段即以胯的松開沉落和襠走下弧行拳走架完全一致。因此,初學拳架時就以這一式為標準和參考來練拳,則即不會走偏了路,又可舉一反三,事半而功倍。 以上四個功法,內部學員可以結合這四個視頻教程來學習。同時阿福根據學員常犯的錯誤,后來又制作與這四個相關的校正視頻,通常是在收到學員的練功視頻后再發相應的校正視頻。這是一個互動的學習過程。只有你在練功而且把練功視頻發給我后,我給你的校正和點撥才會起到有效的作用,你才會有所感悟,功夫也才能慢慢上身。 早期的學員可以通過微信索取這四個校正視頻,只要告訴我保密協議中的實名和qq郵箱即可,我會把視頻發到你的郵箱。 接著,阿福談一下抻筋拔骨的重要性、練功原理和方法 大家都知道貓科動物很厲害,它們可以捕殺比自己大數倍的動物。主要原因是它們身體的柔韌性非常好,關節也很靈活,尤其是后胯的活動范圍特別大。 人類的身體結構雖然與貓科動物不同,但也有相似的地方,即都是軀干連接著四肢。因此,關節的靈活性就主要來自于上肢的兩肩與兩肩胛骨和下肢的兩胯。 但是普通人的兩肩、兩肩胛、兩胯都是僵死的,活動范圍非常有限。同時,因為筋沒有練出來,筋力沒有貫穿,關節沒有打開,兩手兩腳是沒有有效配合的,它們各行其事,不能形成一動全動節節貫穿的合力。因此抻筋拔骨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就開肩和開胯。主要功法如下。 一、開肩胛骨的功法: 1、胸背開合功: 此式胸開時背相合,背開時胸相合,練一得二。表面上開合的是胸背,其實是練每一動時也都是在開肩胛骨。 2、開合手式胸背開合: 此式與上面的方法基本相似,只是手法配合不同。開胸合背時兩手向兩側再向后展開再放在兩肩旁,合胸開背時兩手內合并向前推出。此式不單是練功法也是很實用的技擊用法。開手時為化開對方的進攻,合手時即將對方發出,從此式可以初步體會“引進落空合即出”的含義。 通過以上兩個功法的訓練可以達到以下幾個效果,即打開肩胛骨、胸的開合、背的開合、沉肩墜肘、氣沉丹田。 只有肩胛打開后,肩才能真正地松開下沉。同時肩胛外展后,整個后背才能外闊,胸部也自然虛涵下落,則可氣沉丹田。兩肋也可隨胸背之開合而鼓蕩。 胸背能分出陰陽,能夠真正開合運化并有根勁的功夫后,一般人就很推動你了。 這兩年以太極拳為首的傳統武術受到了空前的質疑和攻擊。其中陳小旺老師是太極拳界的領軍人物之一,受到了更多的攻擊。一個很受質疑的是湖南衛視上大力士龍武推不動陳小旺老師的節目。龍武看到陳小旺在節目之后風頭日盛,名利雙收,在時隔五年之后也加入所謂打假的行列。龍武這種前后不一、自相矛盾的言行在網上得到了一邊倒的附和,同時對陳小旺和太極拳進行漫罵。 出現這種現象其實不是偶然的,原因就不在此分析了。阿福想說的是,我們沒有必要把精力花在這些是是非非的爭論上,而是要把時間多用在練功上,用在探索拳理拳法上。當我們把功夫練成了,自己不就可以驗證真假了嗎? 當千千萬萬的太極拳習練者都可以作到壯漢推不動時,那還有什么可以爭論的呢。如果僅靠一個上了年紀的陳小旺和一個爭議頗多的太極韓飛龍,那傳武就真的就要消亡了。 阿福以近五十歲的年紀才學到真傳內家拳,練功時間不長,但進步很快。這要感謝徐XX之流的三天兩頭的猖狂叫囂。本來阿福只打算學點真太極,把它弄明白點,能強身健體,能有點防身作用就不錯了,只是業余練練玩玩就好了。但徐XX的不斷吠叫給了我很大的刺激。你想講文明講道理,你只想強身健體,但有些人卻喜歡好勇斗狠,欺弱怕硬,為了自己的炒作和利益,一張噴糞的嘴罵盡天下所有習練太極拳的善良的人們。 現在阿福就可以作到一般人推不動我,但想擋住大力士的話恐怕功力還不夠。而那些從小就得了真傳,練了幾十年功夫的人功力自然比我大多了。推不動這樣的小把式對他們來說應該是小菜一碟了,可能根本就不值一提。除非這些大師們整天把時間和精力花在走穴作秀和參加各種社會活動上,而把最該練的功夫荒費掉了。 二、開肩功: 1、展臂開肩。 2、插把開肩。 練到一定水平后,大臂和肩之間會分開,手臂前伸時會出現一條明顯的溝縫。 三、開胯的功法: 武術中的胯通常包括兩部分,一個是盆骨,另一個是大腿與盆骨連接處的髖關節。 人身分上中下三節。三節之中哪節最重要呢? 當然是中節,即胯。它上連脊椎,下連兩大腿。如果人的中節不開的活,則對方發過來的力不能過脊椎再通過胯轉承到腿上,自己的力也不能通過大地的反彈過胯上脊椎再到手上。而開胯后,人體的勁力就可以真正地上下貫通了,又象坐在一個類似有萬向輪的底座上,可以隨意轉換方向,迅速變換虛實。內家拳的根勁也是在開胯后才能真正練成的。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開胯對于武術的重要性了。老話就有:“教拳不教胯,教胯打師傅。” 有歷史傳承并有些影響的各派拳法基本都有開胯秘法。雖然具體訓練方法上各有特點,但其習練原理和所達到的效果大致相同。比如阿福所練的開胯功法有: 1、下蹲式開胯。 2、側蹲式開胯。 此外除了以上專門的開肩開胯的基本功外,拳架中的很多招式也有開肩開胯的作用。同時在拳架習練階段也穿插練習更多的開胯功法,如: 3、抱樹下蹲功。 4、單胯螺旋起落法。 5、雙腿一字下落功。 6、展臀裹臀扣膝活后胯法。 …… 至于抻筋壯筋的訓練則貫穿于整個的練功過程,無論是基本功的習練還是拳架、單操等各方面各階段的習練。 當人體的各主要關節打開,抻筋壯筋使之變長、柔韌粗壯后,即可接骨斗榫,可因敵變化瞬間使自己的身體形成最合理的受力和發力結構。這時候才能說我們練的是太極拳,是內家拳。 關于太極拳進階的“一個基礎和八個階段”,今天阿福說的是一個基礎。下次開始將具體來談一下八個階段中的第一個階段,即以胯的松開沉落和襠走下弧來行拳走架,這是除基本功外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一部分。希望大家在這兩部分上多下功夫,最后真正邁入太極拳殿堂的大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