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目錄 第一單元 1、大青樹下的小學 2、花的學校 3、*不懂就要問 第二單元 4、古詩三首《山行》《贈劉景文》《夜書所見》 5、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6、秋天的雨 7、*聽聽,秋的聲音 第三單元 8、去年的樹 9、*那一定會很好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第四單元 12、總也倒不了的老屋 13、*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 14、*不會叫的狗賈尼 羅大里 第五單元 15、搭船的鳥 16、金色的草地 我愛故鄉的楊梅 第六單元 17、古詩三首《望天門山》《飲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 18、富饒的西沙群島 19、海濱小城 20、美麗的小興安嶺 第七單元 21、大自然的聲音 22、父親、樹林和鳥 23、帶刺的朋友 第八單元 24、司馬光 25、掌聲 26、灰雀 27、*手術臺就是陣地 口語交際:請教 習作:那次玩得真高興 語文園地八 教材分析 一、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人。學生進入三年級后,在識字方面突破識記的難關,孩子們記字的速度加快,但由于識字量加大,同音字混淆有時會出現。主動識字的愿望非常強烈。已基本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孩子們喜歡閱讀,對閱讀有興趣,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閱讀淺顯的課外讀物,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經常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古典詩詞、格言警句等。并愿意與人交流,能認真聽別人講話,能聽懂主要內容。在說話方面,能主動與別人交談,講述簡短的故事和見聞。說話時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對周圍的事物有好奇心,樂于觀察大自然,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寫下來,語句較連貫。識字教學加強已認識漢字的復現鞏固,防止回生是本學期的重點。在本學期的教學中努力通過集體讀、分組讀、領讀、男女學生對讀、配樂朗誦、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并引導學生將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人物去感受、體驗、思考,去領會作者所要傳達的感情,進而通過自己的閱讀表達出來。 二、教材分簡析: 新人教版編部本于2018年秋期正式使用,本冊教材安排課文27篇。教材以專題組織單元,以整合的方式組織教材內容,共分八個單元。 各部分相互聯系,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識字形式多樣,課文內容豐富,體裁多樣,富有童趣,語言規范,淺顯易懂,插圖精美,便于對學生進行朗讀、背誦、復述、口語交際等訓練。 本冊教材從內容上看,主要任務是識字、寫字和課文的朗讀和句子的理解。從學生的長遠發展來看,詞語的積累運用、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發現、探究、解決問題也是教學重點。難點是識字、寫字和課文的朗讀。 三、教學目的和要求: 1、識認字250個,寫字250個。 2、掌握字的間架結構和書寫規則。 3、繼續培養閱讀的興趣,培養經常閱讀的習慣。在“自檢”中,學生要自查、互查,交流閱讀體會 4、通過“語文天地”中設計的活動,創設寫話的情境,使學生愿意寫,有東西可寫。 四、教學措施: 1、注重語文和思想品德合科教學,要通過語言文字訓練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把語言訓練和思想品德教育融為一體。思想品德教育,要根據每篇課文的內容和教學目標,有的放矢地進行。聯系實際,進行行為指導,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重視識字教學,要教給學生識字方法。重視形近字、同音字的比較,加強邊讀邊寫,試默自查;重視在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運用中掌握所學的生字。 3、閱讀教學要訓練學生逐步學會閱讀,培養閱讀能力。重視朗讀訓練,在朗讀中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課堂上要有充分時間進行朗讀訓練,要人人都有讀的機會。開始訓練默讀。重視字詞句的訓練,要把字的教學放在詞和句的教學之中,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學習生字。詞句教學要抓重點、難點,為學生設置思考的路子,訓練學生逐步學會閱讀。重視自然段教學,為中高年級的段、篇訓練打好基礎。 4、聽說訓練要在學生的語言實踐中進行。給學生創造各種聽話、說話的機會,激發學生聽說的愿望,保證訓練時間,堅持大面積訓練,及時糾正語病,讓全班學生都有練習說話的機會。 5、讓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分析記憶字形,看圖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發揮創造性,設計活潑多樣的教學方法,在游戲中、在活動中、在語言環境中鞏固識字。注意糾正學生的寫字姿勢,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 6、重視朗讀指導,采用多種方法,每篇課文都要給學生充分朗讀的時間,充分利用插圖,聯系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在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意思。 7、注意每組教材在內容上的聯系,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內容,設計教學方案,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8、教學時要充分發揮“學習伙伴”的作用,借以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積極參與交流、討論和語文實踐活動。將游戲、唱歌、猜謎語、表演等引進課堂,也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自然、社會,走進沸騰的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9、引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優秀篇段并復習鞏固學過的字詞,利用周末作業和學校作業展示的要求,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綜合練習。教學時,要鼓勵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主動積累詞句,將積累的詞語運用于口頭和書面語言之中。 10、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舉手發言,互相釋疑,合作釋疑,培養他們勤思善問的習慣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要點和課時安排及進度 教材解讀 1 統編本教材框架結構及主要內容 1 框架結構:圍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設計單元主題。 三年級上冊有六個普通單元,人文主題分別為“學校生活”、“童話世界”、“金秋時節”、“我與自然”、“祖國河山”、“美好品質”;兩個特殊單元,分別為“策略單元:預測”和“習作單元:觀察”。 三年級下冊有六個普通單元,人文主題分別為“可愛的生靈”、“寓言”、“觀察與發現”、“多彩的童年”、“奇妙的世界”、“有趣的故事”,兩個特殊單元,分別為“綜合性學習單元:中華傳統文化”和“習作單元:想象”。 2 單元內部結構:增加導語、略讀課文和交流平臺 此部分重點: 統編本教材更重視閱讀,“精讀”、“略讀”和“課外閱讀”并重,增添了“快樂讀書吧”,讓孩子愿讀——會讀——樂讀。對三年級學生提出了兩大能力要求:一是觀察;二是想象。這個能力將直接要求孩子運用到寫作當中。 2 統編本教材編寫思路及寫作特點 1 加強單元整合,落實課程目標。 以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學生生活-關注有新鮮感的詞句”為例,課程目標中的“關注有新鮮感的詞句”在本單元的每一課均有滲透,如下圖。同時,又指向了本單元的習作積累。 (第一課:大青樹下的小學) (第二課:花的學校) 總之,單元的結構,可以參考下面這張圖來理解。 我們不難看出,所有的文本的學習,除了要達成語文要素目標、語言點的訓練,還有一個更高的目標要求,就是指向實踐運用,先語言表達,再文字習作,充分體現了四個字——“以讀促寫”。 3 加強方法指導、促進素養提升 統編本教材和人教版教材很大的區別就在于:閱讀給方法。 基本每道課后題目都包含著方法意圖,特別是交流平臺,更是集中體現了方法指導。 如: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學習的語文要素是——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句。在交流平臺中引導學生借助圖畫、借助上下文語境、聯系生活經驗、近義詞替換等方法。 4 創新編排體制,實現特殊功能。 統編本教材除了6個基礎單元,還安排了“閱讀策略”單元和“習作單元“,可以充分顯示出新教材對閱讀寫作的重視。 閱讀策略單元主要引導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原有知識,促進理解,提升理解水平和速度,最終達到學生成為積極主動的閱讀者的目的。 習作單元在三年級安排了“觀察”和“想象”兩個單元。為什么要這樣安排呢?因為學生的習作學習各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每個年級的習作要求如下表所示: 但與此同時,每一年級的每個單元內也有相應的習作要求。 5 三年級上冊習作內容及目標要求 習作內容包含廣泛,人事景物都有涉及,紀實想象都有,敘事說理都有,敘述描寫都有。同時,習作過程也會指導一些具體方法。 例: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習作指導 綜上:在閱讀和習作方面,統編本教材都更加重視“方法提煉、方法指導”,旨在使學生閱讀寫作能力螺旋上升。同時,我們也應該意識到統編本教材對學生的閱讀習作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比如:三年級起就想象和紀實并重,且涵蓋內容廣泛,寫作方法多樣。 6 基礎字詞怎么學? 很多家長會有這樣的疑問,三年級孩子的識字量和寫字量是否會加大呢?一、二年級共要求孩子認識1600個常用漢字,會寫800個,三年級上冊要求識字寫字各250個。其中,三上的多音字是爆發式的增長,一定要注意多音字的學習。此外,還需注意形聲字的學習,鼓勵自主識字。 7 古詩文言文比重及學習方法 很多家長已經了解到了一些統編本教材古詩文比重增加的消息。的確,小學一年級起就有古詩文,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優秀古詩文124篇,比人教版增加55篇。 這種變化聽起來的確令人為之擔憂焦慮,甚至人心惶惶。但事實上,古詩文究竟以何種形式考察,要求學生具備怎樣的能力呢?是背誦,還是理解,或是運用?甚至了解其背后的故事,通過古詩文學文化常識? 以三年級上冊教材為例,人教版教材有四首古詩,日積月累中有少量的詩句。統編本教材中,必背古詩共有六首,也并不是太難理解的古詩。 同時,日積月累增加了一些古詩文,但也都是一些常用的語意簡單的名句或是古詩,對孩子造成的學習壓力不會太大。 ![]() ![]() 唯一有點難度的就是第八單元的日積月累了,出現了《論語》《墨子》《孟子》《荀子》這些經典古文,但也只是選擇了很簡單的幾句。 ![]() 8 三年級對古文的考察形式究竟是怎樣的呢? 教材主編明確表示: (1)參照課后練習設定教學目標; (2)讓學生利用已有經驗學習; (3)旨在多種方法激發興趣; (4)引導借助注釋閱讀。 并且強調了一點:不需要逐字逐句翻譯!不考注釋! 因此,文言文比重盡管加大,但是對于學生的學習壓力并不會加大多少。三年級學生能按照老師的要求,能熟練背誦且對傳統文化有初步的認識即可。文言文比重增大最主要的目的不是運用,而是通過文言文的學習來了解傳統文化。因此不建議過分拔高,讓孩子失去對文言文的興趣,從而影響未來的學習。 總的來看,統編本教材更加重視閱讀寫作,同時增添了傳統文化積累,對二升三的孩子們提出了更好的要求。 教材全解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