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雨季的來臨 云南又進入 一年一度 吃野生菌的好時節 野生菌雖然美味 卻也“暗藏殺機” 2018年,自野生菌上市至11月統計的數據顯示,云南相繼發生野生食用菌中毒事件19起,導致93人中毒16人死亡。 2019年6月,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縣7名緬甸籍入境務工人員食用野生菌中毒,其中危重6人,重癥1人。 兩周前,德宏盈江一家人因為食用了自己采的毒菌鵝膏菌,一家四口全部死亡,其中兩個孩子一個十四歲,另一個只有四歲。 …… 云南野生菌種類繁多 分布廣泛 其中存在不少有毒品種 且不易鑒別 如何安全吃菌? 來聽專家說 醫生提醒:不認識的不要隨意購買食用 劇毒菌“黃羅傘”,學名黃蓋鵝膏。 醫生提醒,不認識或不常見的野生菌一定不要隨意購買和食用。 紅會醫院作為云南省中毒救治中心,每年都會接診大量中毒患者,其中不少人是食用野生菌導致中毒的。 醫生介紹,食用野生菌導致中毒比較深的菌種,最近幾年最常見的就是亞稀褶黑菇和鵝膏菌。由于亞稀褶黑菇和火炭菌外觀相似,鵝膏菌和雞樅外觀相似,所以很容易誤食。此外,一些常見的野生菌烹飪或食用不當也可能導致中毒,包括見手青、牛肝菌,都有中毒的風險。 毒粉褶菌 醫師劉萍介紹,野生菌在采集和銷售過程中,有些商人為了運輸和保鮮的需要,加用一些有毒的保鮮劑,那么除了本身菌毒素導致的中毒外,也有保鮮劑導致中毒的可能,所以買回來以后要徹底進行清洗。 食用菌專家:同時具備三個特征多有劇毒 劇毒菌裂皮鵝膏 “用過去傳說中的一些方法,識別有毒還是無毒蘑菇是極不可靠的。”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食用菌專家楊祝良說,全世界毒菌估計有1000種以上,我國有400多種。由于一些野生食用菌和毒菌之間形態非常相似,憑肉眼、依靠經驗很難做到完全分辨清楚。 劇毒菌“白羅傘”,學名黃蓋鵝膏白色變種。 楊祝良說,雖然不能用傳說、常識區分有毒菌和無毒菌,但卻可以用很簡單的辦法區分劇毒菌。“‘頭上戴帽,腰間系裙,腳上穿靴。’同時有這三個特征的蘑菇大多是極毒的,建議大家千萬不要吃,這樣就可以避免所有蘑菇中毒事件中50-70%的死亡。”總的說來,市民自己不要隨便去野外的林子里采蘑菇。市場上銷售的蘑菇相對來說是比較安全的,因為這些蘑菇都是經過好幾道篩選。另外,在加工的時候,牛肝菌的加工時間要長一點,如果時間短的話也可能發生中毒。 野生菌加工注意這幾點 加工野生菌過程中應注意如下幾點—— 第一,買來的野生菌不要混在一起炒或煮,最好每次食用一種野生菌,另外食用野生菌最好不要過量。 第二,在加工烹調野生菌時采用的方法要得當。不論是哪種菌子,都不要涼拌吃,其次,不論炒還是燒湯,都要炒熟煮透,不要用急火快炒。 第三,吃菌時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雖然無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會與酒中的乙醇發生化學反應,同時,酒精會導致全身血管擴張,從而導致血液加速,增加毒素的吸收,進而引起中毒。 如果不小心中毒怎么辦? 醫生表示,野生菌中毒后的毒性,和食用的量以及在腸胃道里存積的時間長短有關,所以一旦發現有中毒癥狀,送醫前可以在家里采取一些應急措施。 醫師劉萍介紹,如果吃了以后覺得不舒服了,并懷疑是食用野生菌中毒,那么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刺激咽喉部進行嘔吐,然后大量地喝水。另外,在烹飪過程中,一定要確保菌子熟透,切忌食用不熟的野生菌。 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急診內科主治醫師韓斌說,如果已出現相關癥狀,并且虛弱無法行走,或者覺得病情嚴重,就要撥打120急救電話。吃菌后6小時內出現中毒癥狀,還在胃排空的時間窗內,可以采取催吐的方法促進毒物排出。但是,如果中毒的同伴或者家人已經意識不清,就不能催吐、喂水了,很容易造成誤吸甚至窒息。另外,千萬不要忘記,如果懷疑中毒,不要忘了把還剩下的未加工菌類、食物殘渣、嘔吐物等帶到醫院,可以進行相應的鑒定,確定是哪種毒菌引起的,從而幫助診斷和治療。 省疾控中心發布野生菌食用常識圖譜 每年的6—9月 是云南因誤采誤食 而導致野生菌中毒案例 集中發生的時間 野生菌雖美味 采集食用也要提高警惕哦 云南日報記者:陳鑫龍 云報客戶端綜合自春城晚報、云南日報、云南網等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云南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