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大名鼎鼎的李鴻章,其實早年并不得志。直到接近四十歲,他還只是曾國藩帳下的一名小幕僚,而且還跟其他的幕僚不和,備受排擠。但是,獨具慧眼的曾國藩覺得他是個人才。李鴻章自己也覺得自己是人中之龍,只是缺少一個機會。 在他三十九歲那年,這個機會終于來了。 1861年,太平軍勢如破竹,所向披靡,眼看著就要打到上海。大家知道,上海是個富庶之地,住著很多有錢人。這些有錢的士紳,不想自己的家園被毀,就派出代表找到曾國藩,希望他派兵護衛。但是,當時的曾國藩手下并無余兵,比較為難。不過,士紳告訴他:上海錢糧豐厚,如果湘軍前來,這些錢就能成為湘軍的軍餉,如果被太平軍占了上海,那這些錢就成了太平軍的軍餉了。 打仗,歸根結底打的就是錢糧。上海士紳的這番話,說得曾國藩動心了。于是,他決定派自己的親弟弟曾國荃率兵馳援上海,同時,令李鴻章回到家鄉安徽招募軍隊,輔助曾國荃。 李鴻章當然樂意了,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不會放過。可是,曾國荃當時正圍困著太平天國的首都——天京(今南京)。他一心想的是拿下頭功:攻克天京。 因為貪圖頭功,不管曾國藩怎么催促,曾國荃都不離開天京半步。曾國藩沒辦法,只好把馳援上海的任務,完全交給了李鴻章和他新練的淮軍。 李鴻章練淮軍,完全是使用曾國藩練湘軍的既有經驗,再加上李鴻章自己創造的一些方法,因此,淮軍的戰斗力十分了得。 但是,淮軍如何進入上海,卻是個問題。因為,淮軍要從安徽的軍事重鎮安慶進入上海,需要路過太平軍的“占領區”。如果路上就遭遇攻擊,那就太得不償失了。最終,還是上海的有錢人出面,湊了18萬兩銀子,雇了7艘英國商船,將淮軍士兵藏在船艙內,分批運到了上海。就這樣,9000名淮軍士兵成功抵達上海。 太平軍雖然生猛,對于英國的商船還是網開一面的。因為他們的敵人是清政府,對于洋人則是能不招惹就不招惹。 靠著淮軍的英勇善戰,也靠著李鴻章的干才,上海得以保全。而李鴻章不僅從上海得到了足夠的軍餉,以擴充淮軍,同時在曾國藩的舉薦下,由朝廷任命為江蘇巡撫,算是正式進入了仕途,從此開啟了他扶搖直上的重臣生涯。 本文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