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裕 梅州以客家圍龍屋居多,是中國客家建筑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筑。圍龍屋始建于唐宋,興盛于明清。圍龍屋結合了客家古樸遺風以及南方文化的地域特色,是中國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
梅州著名的客家圍代表有南華又廬、棣華居、仁厚溫公祠、李惠堂故居、光祿第、崇慶第、丘逢甲故居等。 客家人千里迢迢,從中原和北方移居南方陌生地域,居住地大多在偏遠,邊遠的山區,為防止盜賊的騷擾和當地人的排擠,建造了營壘式住宅,以求生存安全。
其二是風水之需。 圍龍屋因地制宜,背倚后龍,面朝秀峰,吉水環抱。 圍龍屋大多建于丘陵坡地,面水背山,風水術上的“來龍”即指屋后的山勢,雄偉的山梁謂之吉。 龍廳后不能開門,否則會泄氣,同時又必須是空的,不能堆放任何東西,為的是避免壓了龍脈。 龍脈從龍廳進入,經龍門、五星石伯公、龍廳背而入上堂。 在圍屋與正堂之間有一塊半月形空地,稱“化胎”?!盎ァ钡男泵娌⒉讳伷?,而是種植花木或用碎石鋪砌,寓有龍氣不會閉塞而化為胎息之意,是全屋的風水寶地。 從上述來看,屋前必有半月形池塘,屋后必有半月形化胎,這就是梅州圍龍屋的第一大特點。兩個半圓形同陰陽兩儀,圍繞著方正的堂屋,寓意“天圓地方”、“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而在正屋與化胎之間,一般還會開一深溝,作為圍屋與正屋的分界,其作用在于有利排水,以免正屋潮濕。
風水師在宅基地中心點立極,將每間房屋、灶房、井位等都納入到羅盤的二十四山方位當中,依據吉兇方位布局;并按家族地位輩份分居,有條有序。 其三,聚族而居之需。 自正堂向外以同心半圓形的房屋結構一層層擴張,每一層稱為一“圍”或一“圍龍”。圍龍的層數和一側橫屋的排數一般是相等的。普通的圍龍屋有“兩堂兩橫一圍龍”(中間有個正堂、兩側各有一排橫屋、對應一層圍龍)、“三堂二橫一圍龍”、“四橫一圍龍”(一圍龍對應兩排橫屋)、“四橫雙圍龍”(兩層圍龍)等等,最多可以達到“十橫五圍龍”之多。 圍龍屋的設計與建造融科學性、實用性、觀賞性于一體,顯示出客家先人的出色才華及高超技藝。
圍龍屋的中軸線房間為龍廳,正對上堂祖龕,是存放公共物品的保管廳。 圍龍屋是農耕時代背景下的產物,也是自我封閉的堡壘,其建筑結構存在過于擁擠和住宅空間狹小、陰暗潮濕以及缺乏對隱私保護等缺點。
所以,隨著現代交通發達和人才流動,客家人已走出山鄉,告別昔日封閉的圍龍屋,走向遼闊的世界后,創業致富衣錦還鄉,在故鄉營建小洋樓,享受寬敞、明亮、通風、衛生的住宅條件。
 <strong ="box-sizing:="" border-box;="" font-weight:="" 700;=""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曾祥裕與曾海亮合著的
《楊公古法風水研究與應用》、《楊公造命課擇日法》內容豐富,通俗易懂,深受學員好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