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州圍龍屋是一種富有濃郁客家風格特色的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中國廣東省梅州市內,以及福建省和廣西省北部部分地區,歷史悠久。 梅州圍龍屋始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在兩晉至唐宋時期,因戰亂饑荒等原因,黃河流域的中原漢人被迫南遷,歷經五次大遷移,先后流落南方,遷于山區或丘陵地帶。當地官員將這些移民的戶籍立為“客籍”、“客家”,這正是客家人稱謂的由來。為了防范外敵和野獸的侵擾,客家人選擇了聚族而居,于是形成了圍龍屋、走馬樓、五鳳樓、士圍樓、四角樓等民居建筑形式。其中,圍龍屋存世量最多、最為著名,是客家建筑文化的集中體現。 ![]() 圍龍屋多選擇丘陵地帶或斜坡地段來進行建造,整座屋宇跨在山坡與平地之間,形成前低后高、兩邊低中間高的雙拱曲線。屋宇層層疊疊,從屋后最高處向前看,是一片開闊的前景。從高處向下看,前面是一方半月形池塘,也叫作“風水塘”,后面是弧形的圍龍屋,兩個半圓相合,包圍了正屋,形成一個近似圓形的整體。這前后兩部分之間,隔著一塊長方形的空地,叫“禾坪”,也叫“地堂”,是居民日?;顒雍土罆竦膱鏊?。 “風水塘”主要用于養殖魚蝦和蓄水,所蓄之水還可以用來澆灌菜地和防范火災。后面的圍屋借助地勢,設計成前低后高的形式,更利于采光、通風和排水,設計得十分巧妙。正中的主體建筑是堂屋,以堂屋為中心的中軸線上分布著上、中、下三堂。上堂主要為祭祀場所,用來祭拜祖先;中堂為議事、宴會等族人處理重大事項的公共場所;下堂為婚喪禮儀時,擺放樂師和轎夫席位的場地。上堂與中堂、中堂與下堂之間左右兩廳,為“南北廳”,也稱為“十字廳”,是公共會客廳。在三堂兩側還分布著正房、花廳、橫屋等建筑,建筑之間圍成天井,之間有走廊相連,布局得錯落有致,主次分明。 ![]() 堂屋和橫屋的外層便是弧形的圍屋層,宛如一條巨龍,也叫作“圍龍”。圍屋在建造時將窗戶設計得比較小,可以用來瞭望和射擊,以此拱衛著正屋。當有來犯之敵時,圍屋層就形成了一道堅固的防御屏障。圍龍屋還建有堅固的多層“角樓”,既可用來儲備糧草,又可居高臨下射擊來犯之敵。 在圍屋與正堂之間有一塊半月形空地,稱為“花頭”?!盎^”用來種植花木或用碎石、鵝卵石等可留有空隙的材料鋪就,而不用石塊或三合土鋪平,寓意著“龍氣不會閉塞”之意。在客家人眼中,這里可是全屋的風水寶地。在正屋與花頭之間,往往開一條深溝,作為圍屋與正屋的分界,其主要作用在于方便排水,以免正屋潮濕。 ![]() 從規模上看,圍龍屋有“三棟二橫一圍層”、“三棟四橫二圍層”等形式,甚至還有三圍層、五圍層等樣式,其中以“三棟二橫一圍層”規模的圍龍屋居多。最小的圍龍屋的建筑面積也在上千平方米,規模較大的則可達上萬平方米,這樣的大圍龍屋可住上百戶人家,幾百口人。在圍龍屋這種封閉的營壘式建筑群內,臥室、廚房、大小廳堂、水井、豬圈、雞窩等設施,一應俱全,形成了一個自給自足、自得其樂的場所。 梅州圍龍屋主要是土木結構。早時,人們多用泥土夯筑或用泥磚砌起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墻體。后來,人們在泥土中,摻人了灰沙、碎石、稻稈、竹枝,還有糯米、紅糖等材料。用這種經過特殊處理的泥土筑起的墻體更加堅固耐久。墻體筑好并干固后,工匠們還會在它外面刷上一層石灰泥,以求美觀。而屋頂則用小青瓦覆蓋,和白墻形成強烈對比,也使得整座建筑更加雅致。圍龍屋內裝飾著假山、盆景,反映了客家人恬靜自得的生活情調。在圍龍屋的梁枋和大門上,還雕刻著各種飛禽走獸紋樣作為裝飾,十分精美,為圍龍屋平添了許多古樸的氣韻。 建成這樣一座圍龍屋,是一項非常龐大的工程,往往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營建新屋時,族人和鄉親們都會熱情幫忙,新屋建好后,屋主還會在搬新屋那天隆重地宴請賓客。因此,圍龍屋的建造也充分反映了客家人團結互助、勤勞樸實的美好品格。 ![]() 千百年來,客家人就在這樣一座巨大的城堡內,世代聚族而居,繁衍生息。逢年過節,客家人常常聚在一起,吃吃飯,拉拉家常,幾代同堂,共享天倫之樂。圍龍屋從建筑的布局到房間的分配,也充分體現了強烈的宗族觀念,體現了長幼有序、尊卑有別等傳統倫理觀念。 總體來說,梅州圍龍屋的營建遵循了中軸對稱、主次有序的原則來進行整體的規劃和布局,而屋前半月形池塘和屋后半月形“花頭”形同太極,寓意“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這也是這種民居建筑的一大特色,為圍龍屋賦予了濃厚的文化內涵。 梅州市現存的客家圍龍屋總數有兩萬余座,遍布于梅州全市,一般都有二三百年乃至五六百年歷史。其中,璼公祠是梅州市乃至廣東迄今發現的最大圍龍屋,在國內也很罕見。璼公祠始建于明朝,位于五華縣水寨鎮壩美村,占地面積達3.5萬平方米,是標準的客家大圍龍架構,最高峰時可住上千人,基本保存完整,懸山瓦頂,灰沙夯墻,完好保留著明顯的明代建筑特色。 圍龍屋從建筑風格到民風民俗,處處展示了客家的人文歷史,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征,被眾多國內外專家譽為“東方璀璨的明珠”“世界上的民居建筑奇葩”和“一部讀不完的百科全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