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圖片來源電影《銀河補習班》) 本文作者:妮妮 01 最近《銀河補習班》,成為了暑期檔電影被人討論最多的一部??诒畡t呈現明顯的“冰雪兩重天”,有人不屑一顧,有人感動落淚。 這個場景,倒是很巧合的印證了電影里,男孩馬飛作文的橋段。他寫最好的時光,用第三者的視角,講述自己爸爸那段讓人遺憾的人生,通過歷史坐標,反思生命的意義。 在電影中,馬飛的作文得了零分,在第二次教師組共同評議中,有打高分也有打零分者,最后馬飛的作文平均分大約在22分。 這也正好尷尬的吻合了《銀河補習班》在豆瓣上6分左右的得分。從這個剛剛及格的得分能看出來,《銀河補習班》有了神一般的預見屬性,自帶預測功能。 盡管這部電影表面看起來,的確有一些很明顯的硬傷。但它所透露出父與子之間的那種真誠與相互支持,依然賺足了我的眼淚。 畢竟,在現實生活中,爸爸是第一次當爸爸,兒子是第一次當兒子。很多時候,人生是沒有彩排的,誰知道在演出的過程中,父子之間會不會有什么意外呢? 所以,我勸大家寬容一點。 想想看,生活里的親子關系,我們也許都曾經歷過各種各樣的狼狽,有的時候,生活可能比電影還荒誕。 似乎也會彼此真心的相愛,但這個世界上,互相原諒最快的多半也只在父子、母子之間了。 02 我們常常習慣拿自己的理解方式,去看待別人的生活。 但凡突破了自己的邏輯,或者進入到自己的認知盲區,我們就會指責和抱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只為自己的認知保留一圈安全壁壘。 其實生活往往會發生各種意想不到的事,就像看《銀河補習班》,必須得有一點想象力才能夠理解,說教的背后,總是藏匿著一些真心話。只有摸到了那顆砰砰跳的心,我想才能get到一些對自己有用的人生價值。 我曾經參觀過位于四川某地的監獄,聽到一位成為囚犯的高智商爸爸的表白,他是一個農村走出來的苦孩子,曾經穿不起鞋、吃不起飯。 最終是通過教育,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阻斷了貧困的代際傳遞。他曾是一名科技精英,在一家大公司通過收入實現了財務自由。 在他人生風生水起的時候,還想通過做官“光宗耀祖”,結果人心不足蛇吞象,最終沒能抵制“在位及時撈錢”的貪欲,成為了階下囚。 他在現場淚流滿面地說,后悔自己的人生給兒子帶來了致命的打擊。兒子曾夢想成為一名飛上藍天的軍校飛行員,卻可能因為他的緣故導致特殊的家庭環境,與這個心儀的職業無法相遇。 他覺得自己對不起愛人和孩子,悔不當初。 而在《銀河補習班》里,父親馬皓文設計的大橋因為垮塌,替整個設計院背了黑鍋,還在監獄里坐了幾年牢。兒子馬文看盡了父親所受到的不公,也學會了如何自強與不服輸,最終成為了自己夢想中的宇航員。 這個人生履歷,似乎華麗的讓人覺得太不真實。 很多人質疑,有犯罪前科的家庭,怎么能成為宇航員呢?萬一情緒不穩定或者心理壓力太大,出現問題怎么控制? 但如果理解,導演也許就是想用這種帶些想象力的方式,讓那些心懷夢想而家庭破碎不堪的孩子,依舊不要怕,勇敢堅毅的去追逐自己的夢想呢? 我們都知道電影可以用藝術手法表達愿望,如果把什么類型的電影,都純粹當成學術問題或者歷史問題來鑒定,那就只能看到這部電影得零分的部分。 因為否定,錯過了藏匿在零分背后那星星點點的閃光。某種程度來說,這部電影是很真實的。 我曾為一本《等爸爸來敲門》的兒童繪本撰寫過導讀,特別能體會父子被迫分離的那種苦痛。 故事里那個小男孩,曾經每晚都會經歷爸爸敲門和他道“晚安”的幸福場景,可最終因為爸爸犯了錯誤去了監獄,而被迫中斷這種幸福。 他在成長的路上缺了父親的引領,錯過了爸爸教他刮胡須,教他做人、教他好好生活的美好時光。 帶著這種遺憾,這個孤獨的小男孩最終成為了一名教育家,這個在該國的歷史上還有所記錄。 他把自己童年失去的愛,都給了無數渴望愛的孩子。 這種情感真的很復雜?!躲y河補習班》的處理,多少顯得更詩意和更浪漫。 03 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把孩子送到各種各樣的補習班。 有的時候是補功課中的具體知識,有的又是拓展各種各樣的興趣及技能班。 而這部電影中,用了很多畫面去勾勒,一個因背鍋而坐牢的倒霉爸爸以及一個總被人稱為缺心眼的兒子。 他們彼此經歷過長久的分別,都有著對對方無比的想念。這對看似失敗的笨拙父子,在“全宇宙最好”的銀河補習班里,補足了愛與希望這一課。補足了面對現實無奈時該保持怎樣的勇氣。最重要的是,補上了活下去才是生命最大意義的人生補習課。 電影中有一個場景,是爸爸送兒子上學路上,突發奇想把兒子帶到了郊外的草地上,讓孩子實地感受遠處的綠和近處的綠,用詩句表達不同。 他鼓勵兒子像他一樣,去聞草地的清香。努力用通感的手法,讓兒子感受到大自然真實之美,以此啟發兒子寫作,就要帶著一份真情實感的初心。 可兒子使勁聞了后,倒是覺得有點臭,原來草地上,那會兒正好有一坨糞被兒子聞到了。這個搞笑的橋段看似荒誕,卻也印證著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常想一二,記住不多卻足夠溫暖的美好也就夠了。 這也許就是生活的真相。 04 而這部電影中,很多看似對教育的夸張反思,也只不過是把生活中的個案,聚集在一部電影里。無限放大的效果,充滿著荒誕的戲劇色彩。 我始終覺得,一個十多歲的少年,在自己身處危險之中,能夠竭盡全力救自己,除了是強烈的生存意愿,絕對離不開有顆強大的內心。 就像2008年地震時,電視新聞里,那個在地下被埋了幾天的孩子,竭盡全力保持生命的跡象,那種超出大人的意志力,書寫著生命的奇跡。 然而當他重見天日的那一刻,他依然會像一個孩子一樣表達愿望:“我想喝可樂”。 而這部電影中的男孩馬飛,保持著強大的生存愿望,想盡辦法利用手邊的一切,最終在洪水中逃過一劫。 僅僅是這種對生命全力以赴的狀態,足夠幫到所有觀看這部電影的少年們。 了解生命的意義,激發強大的內在動力,馬飛也從一個曾經人人嫌棄的墊底差生,成長為代表著國家榮譽的宇航員。 這樣的人生,足夠勵志,足夠點燃那些少年的內在驅動引擎。 看這樣的電影,需要保持一點想象力和孩子的天真感,才能鋪捉到藏匿在冰山下的那種浪漫,一種無比復雜而又真摯的父子情誼。 這也許才是《銀河補習班》,值得我們每個父母者,上次補習班,修一次“理解生命課”的學分意義吧。 妮妮:曾任記者多年,13歲帥哥的少女心辣媽,清晨五點早起寫作的自律達人,有故事的閱讀推廣人,親子教育終身學習者。個人公眾號:妮妮小屋(ninixw), 歡迎與妮妮交流閱讀與生活。 |
|
來自: 昵稱49761456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