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制片人作為一個電影項目的主要幕后推動者,是電影最終能否成功的關鍵人物。項目推進中所經歷的挑戰和困難不計其數。李超華作為參與制作過很多合拍大片,香港電影和本土電影的制作人,擁有豐富的實操經驗。本期請他來對電影制片人這個角色進行剖析和解讀。 人員簡介::李超華 代表作品:《閃光少女》《功夫小子》 《絕地逃亡》《 Project X》 《變形金剛四》 FFI:制片人是電影行業里除了導演最被人熟知的職位,但很少有人真的能說清楚制片人是做什么的。因為說自己是制片人的實在是太多了。從您的角度,能不能介紹一下制片人這個職位,具體的職責范圍是什么? 李超華:電影制片人簡單說就是負責資金和管理一個電影的制作或生產。角色有點像個舵手/領航員, 制定一個項目方向、策略和管理直到目的地。從一個項目的誕生或慨念開始至產品到觀眾眼前(宣發/電影院), 這是比較簡單的解釋。 從比較全面的來說: 電影制片人的職責是監督,審查整個電影制作過程。他們有的是制片方的直屬員工,有的是獨立制片人;制片人負責計劃并協調電影制作過程的方方面面,例如篩選劇本,協調編劇、導演和剪輯間的關系,以及安排資金籌措。 在“孵化階段” 制片人會篩選出一些有前景的素材。除非這個電影是基于已存在的劇本,不然制片人需要聘請一位編劇、并監督整個劇本的編寫進程。當一個劇本完成的時候,制片人會領導推介會來確保資金支持(也被稱為一個“綠燈會”)讓制作開始。 制片人也負責監督電影制作的前期,中期,和后期階段。其中最重要的一個任務是聘用導演以及其他關鍵的主創人員。導演在制作中負責創意決定,制片人則通常負責管理后勤和資本運作,盡管有些導演也擔當他們自己電影的制片人。制片的任務是確保電影如期發行并不超出預算,他們還擁有創意決定的最后發言權。最終,制片人會監督影片的宣傳和發行。 由于不同的原因,制片人不可能負責制作中的所有過程。在這種情況下,主制片人可以聘用副制片人,助理制片人和執行制片或項目制片主任,并把工作分類委托給他們。 《閃光少女》 動圖源于網絡,相關版權歸其權利人所有。 制片人也應該是一位“雜家”,不僅要熟悉文化產品(電影)的特有屬性、創作及生產經營規律,對于其他藝術門類(文學戲劇音樂舞蹈...文學尤其重要)、知識產權及相關法律、企業管理(含市場及營銷/金融及財稅)、國情及政策導向、人文及歷史、心理及邏輯學...等,也應有所了解。制片人還應具備的必要素養---平衡與決斷。 當前業內“制片人”眾多,其中極少實至名歸,多數名不符實、濫竽充數,也有概念錯誤和署名錯誤,這或許是當前國內行業生態環境現狀決定的。 圖片源于網絡,相關版權歸其權利人所有。 FFI:好萊塢的制片人中心制和國內普遍的導演中心制,在這兩個體系下,制片人的功能和工作又怎樣的變化? 李超華:這個問題也因為文化和地域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做法和後果。中西不僅僅是文化的不同, 當中政治,信仰,教育,經濟等都不同, 有些是剛好相反的, 所以也不能說哪個制度好或壞, 每個制度都有優點和缺點。 但是我覺得在國內的導演比較累, 他們好像什麼都要管或被迫去管和決定, 如果身邊有個合格的制片人, 他會相對舒適很多,起碼他們可以集中精力去應付藝術創作和拍攝具體執行等, 而不是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去公關,應酬, 融資, 管理等等…這些基本是制片人的職責。但問題是市場上缺乏合格的/有經驗的制片人。 FFI:從您的角度,您覺得哪種制度會更適合當下的中國電影行業?當下的電影行業是否在從導演中心制轉向制片人中心制呢? 李超華:我覺得制片人中心制可能會更明確大家的工作和責任, 明確責任的好處是各施所長。因為電影是團隊合作/共同創作和分工的工作, 制片人負責資金和對老板直接負責, 導演是在制片人的方向下負責藝術創作, 把電影根據劇本拍好。這種分工大家都會各盡其責。只有一個行業到達成熟的階段, 才可以分工合作/各盡其責, 而不是什麼事都留給導演決定。這樣一來項目風險的可控性就會提高。制片人是應該給予導演最好的工作條件(預算可控的前提下)去創作的, 他(導演)不應該去擔心資金或制作管理等的種種問題。 《絕地逃亡》 圖片源于網絡,相關版權歸其權利人所有。 FFI:在您工作的經驗中,您覺得有哪些額外措施可以讓制片人更好地保證投資人的金錢,同時保證導演的藝術創作? 李超華:在國外或(影視產業)比較成熟的地方, 一般大的電影制片廠都會有自已的標準和規則去執行資金和導演的藝術創作的, 但一些獨立的電影或項目, 很多時候會透過銀行融資或貸款, 所以要綁定完片擔保, 他們的目的是確保影片完成, 對投資人相對有保證。 如果要購買完片服務, 就必需符合完片公司的標準; 合同/財務/主創和制作團隊等都有嚴格的要求和準規, 剛好這些因素也確保了某些制作的質量和保證預算的內容,是用在大家同意的地方, 當然內容是可以通過溝通去改變的。現在行業中確實有很多不規范的制作和操作, 有些更是用家庭管理而不是聘請一些專業人員等等。 因為拍電影是一個臨時機構, 在短時間內組織一些工作人員,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走的是精英制, 情愿給好點的條件聘請一名比較專業的部門主管(這個當然也要考究因為每個人都會傾向說他們是專業的, 包括那些入行時間短或只做過1-2部戲的), 各盡其責。完片公司因此也間接為資方護航和評核制作中的主要工作人員,尤其是執行片人和制作財務。 FFI:大部分人討論一個片子是否成功,都會歸結于導演或制作團隊。但制片人的工作是否出色,如何從成片中看出? 李超華:對于一個電影項目來說,是否成功,經濟效益是必要指標、但非唯一標準,根據其題材或所追求效益不同,評判標準也應有異,不宜單一指標、一概而論;制片人工作的評判亦如是。 但無論任何一個電影項目,流程規范化、透明化、實時監管,以及制片人自身較高的綜合素養(如前文所述),都是至關重要的。 FFI:如果在前期籌備或者拍攝過程中,預算和導演的創意有較大的出入,制片人如何協調? 李超華:在項目開發及籌備階段,項目受眾及市場定位(含宣發方案)、故事結構及節奏(含影像概念設計)、主角及主創人選、項目預算等諸多“大事或方向”均須明確。此間就上述內容,出品方或制片方、制片人、導演或其他主創之間存有異議,是正常的,也應該且必須在該階段就以上重要內容達成共識,以便指導后續工作順利展開,該階段的糾錯/糾偏成本較低。 在多數的情況中導演的藝術創作是有限制的,他只能在有限的資源內完成,這也是游戲的規則。要知道國外或西方的管理模式是很嚴格的,導演在一般的情況下只能在已有或同意的預算上創作,他在受聘前也應該知道整個電影項目的基本資金和預算情況,所以如果創意(和預算)出入太大而導致超支會是個大問題,這會影響他將來的項目是否能得到投資。 就國內行業現狀來說,如制片人直接受聘于出品方或制片方、且有全權主導該項目,則制片人應主動引領主創人員解決上述問題,才能展開或推進下一步驟,即項目籌備及拍攝階段。 如制片人與導演平行受聘于出品方或制片方、甚至導演本人身兼制片人之一,則制片人應與導演共同主導及協調解決上述問題,且必須在該階段解決!否則不應進入下一階段。 此時,恰是體現制片人綜合素養及平衡與決斷能力的時機。另外, 我相信,當行業越來越成熟,游戲規則會更清晰,然后各司其職各盡所能。 《變形金剛四》 圖片源于網絡,相關版權歸其權利人所有。 在項目籌備及拍攝階段,不應也不能出現“項目創作或創意方面”的異議,此等“大事”已在上一階段達成共識、得到解決,但會有“局部創作或創意”方面改變的情況。 ①制片人確認的制作計劃及預算應該很細并且和現實匹配,就一些客觀情況及不可預見因素也應預留備案及預算余量,這一點很重要。 ② 如導演、其他主創或主角就局部創作有所改變,修正或提升,以致影響制作周期和預算,制片人應從項目全局視角綜合審視并判定,予以支持或否定,第一時間進行溝通、疏導、達成新的共識。 雖中外行業狀況有所不同,但完片擔保確實對項目全程的客觀監管提供了有效保障,對投資方、甚至對制片人及導演的工作都是有益的。目前國內同業對此的認知和接受仍處于初始階段,或許【將推行行業管理體系(規范/透明/監管)與完片擔保本土化相結合】比較適合行業國情,更有益于從第三方視角助力行業健康發展。 FFI:在提高中國電影產業整體工業化水準方面,您有什么建議? 李超華:我個人對市場現況的觀點/建議: A. 似乎可將國內電影市場分為實體院線電影和網絡院線電影,并制定相應的標準和規則,高標準視聽效果的影片更適合于實體院線。 B. 以5G時代,行業主管機構,行業協會或行業領軍企業,應主導建立“在線影視資源平臺”“行業管理體系(規范/透明/監管)”,推廣影視資源共享、流程規范化透明化、監管體系。 C. 以行業領軍企業為首,整合優勢資源、聚合專業人才,以(受眾)市場為引導,推行項目制片人聘用制,即項目制作人制度。 D. 扶持行業小微企業,推行獨立制片人制度。 FFI:制片人是一個年輕人可以勝任的職位嗎?一個年輕人要如何從初級職位發展到成為制片人呢? 李超華:一個年輕人可以勝任制片人的職位比較難, 除非你自已有足夠的資金和一個很好的想法, 而且要另外聘請一位有經驗和可靠的聯合制片人和監制幫助。 在國外, 一般都是由制片人助理或制作助理開始的, 經過年月(起碼5-10年或以上)的折磨, 如果你還是契而不舍的喜歡電影和對電影熱誠的話, 你將來很有可能發展到制片人的位置! FFI:一個合格的制片人需要怎樣的品質?如何才算優秀的制片人? 李超華:一個抽象一點的說法是制片人要有魅力, 這種特質會吸引不同的人來合作和幫助, 成功的電影是團隊的共同努力和付出的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