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 2019-08-08 08:51:01 【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 8月7日,在位于湖南長沙的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一產業園內,一臺橫置的圓柱體鋼鐵巨物停靠在高大寬敞的車間內,正在進行組裝作業。工作人員介紹,這臺有五六層樓高、直徑11米級的大直徑盾構機預計將于8月底驗收下線后運往俄羅斯莫斯科,這將是我國大直徑盾構機首次出口歐洲。 “這臺名叫'勝利號’的大直徑盾構機開挖直徑達10.88米,裝機功率6000千瓦,總重1700噸,是名副其實的地下'巨無霸’。”鐵建重工掘進機研究設計院綜合研究所副所長蘇翠俠表示,隨著中國企業接連中標海外隧道項目,國產盾構機這一大國重器,正成為繼“中國高鐵”之后,中國高端智能制造裝備“走出去”的又一張“金名片”。 國產盾構機從無到有 盾構機又被稱作“工程機械之王”,其技術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地下施工裝備制造水平的重要標志。簡而言之,盾構機的工作原理就是在隧道中用頂端刀盤將石塊、土層切削,再用螺旋機將泥土抽出至皮帶上再運出,最后組裝事先制作好的管片,用以支撐隧道防止坍塌。在此基礎上再進行鋪軌電纜、通信等設施,最后就成了地鐵、鐵道。 “說起來好像很簡單,但是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內,因為技術水平不過關,我國鐵路、地鐵等隧道挖掘都只能依賴從國外進口的盾構機。”蘇翠俠說,由于制造技術被國外壟斷,每次這些設備出故障,都只能請“洋工”從國外飛過來檢查,不僅維修價格昂貴,檢測人員的人工費用也十分驚人。 正因如此,在國家有關政策導向下,自2009年開始,以中國鐵建和中國中鐵為主要牽頭企業,盾構機國產化和產業化工作加速推進。 “鐵建重工一百多名研發人員用大半年時間做了大量的設計方案,終于在2010年成功下線了我國首臺土壓平衡盾構機'開路先鋒19號’。”鐵建重工科技發展部副部長梅勇兵回憶說,這臺設備的國產化率達87%,讓原本均價在1.5億元左右的“洋盾構”,立即在中國被迫降價30%。 自2009年開始,以鐵建重工和中鐵裝備為主要牽頭企業推進的盾構機國產化、產業化取得了顯著成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國產盾構年產約500臺套,按照平均每臺套6000萬元測算,每年可實現產值約300億元、實現凈利潤約50億元。 中國盾構機走向世界 在西方盾構機技術發展已超百年時,中國還沒有一臺自己生產的盾構機。但是,經過近10多年的探索與開發,中國盾構機越來越高效和人性化,逐漸走到世界前列。 據了解,長久以來,國際上的盾構機分為三個流派:美國擅長硬巖挖掘、德國貨適用性好、日本的則是做工精巧。而如今,中國產的盾構機占到全球市場份額的65%,國內市場的90%以上。 “這是因為中國造的盾構機不僅集三大流派之長處,而且價格還低很多。”中鐵裝備集團公司黨工部副部長王偉表示,一臺好的盾構機就要“吃得進,穩定住,吐得出”,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就是盡可能的國產化,使盾構機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邁進。 正因過硬的質量,國際上越來越多的工程項目都可以看到中國盾構機的身影。2013年1月,中鐵裝備為馬來西亞設計制造的中鐵50號盾構下線,應用于吉隆坡地鐵項目;2016年,中鐵裝備向新加坡提供10余臺盾構機,用于其地鐵項目建設;今年6月,鐵建重工出口土耳其伊茲密爾市地鐵項目的盾構機,使國產盾構機獲得了首個歐盟權威技術檢驗協會頒發的安全認證標志。 “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使盾構機的海外需求大幅度增加,直接推動了中國制造'走出去’。僅中鐵裝備的產品,就遠銷馬來西亞、新加坡、以色列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王偉表示,未來,我們將繼續鉆研,努力實現盾構機領域中國設計、世界制造的目標。 (本報記者 訾謙) 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隸屬于世界500強企業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是集隧道施工智能裝備、高端軌道設備裝備的研究、設計、制造、服務于一體的專業化大型企業。集團總部位于湖南長沙,是國家認定的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兩化深度融合示范企業。 鐵建重工始終瞄準“世界一流、國內領先”的目標,堅持“科技創新時空”的理念,充分利用中國鐵建長期積累的施工技術與經驗,通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協同創新、持續創新”的自主創新模式,構筑了以施工技術為先導,基礎研究、產品研發、工藝開發、應用研究、工程實驗相配套的特色研發體系。 鐵建重工始終專注于非標、特種、個性化、定制化的高端裝備制造與服務,從零起步打造了軌道系統、掘進機、特種裝備等三大成熟產業板塊,并布局多個新興產業板塊業務。集團堅持只開發能夠填補國內外空白的產品,且產品市場占有率和科技水平必須處于國內行業前三名的原則。集團TBM和大直徑盾構機被廣泛應用于國內30多個省市的地鐵、鐵路、煤礦和水利等重點工程;軌道系統位列國際先進水平,產品遠銷美國、加拿大、非洲、西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自主研制的全電腦鑿巖臺車、混凝土噴射臺車助推中國隧道智能建造。 鐵建重工始終堅持在“機制改革、科技創新、黨建引領”下足功夫,以機制改革激發創新活力,以科技創新推動企業發展,以“黨建+”構建核心驅動力。先后獲評“國家重大技術裝備首臺(套)示范單位”、“國家863計劃成果產業化基地”、“制造業向服務型制造業成功轉型的典型企業”,連續摘獲“中國專利獎”。榮登“中國軌道交通創新力TOP50企業”、“中國工程機械制造商5強企業”、“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企業”榜單。先后榮獲“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中央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 面向未來,鐵建重工全力推進“兩型三化九力”發展戰略,大力構建“創新型、服務型”企業,堅持走“差異化、智能化、全球化”發展道路,積極培育企業核心競爭的“九種能力”,圍繞客戶價值鏈和產品生命鏈,實現“研發設計數字化、產品智能化、制造智能化、服務智能化、管理智慧化”。在全球化時代,鐵建重工致力于解決世界級地質工程施工難題,打造國之重器,為世界地下施工行業、軌道交通行業貢獻中國力量,成為全球領先的地下工程裝備和軌道交通裝備大規模定制化企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