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 浮 (陽) (主?。?/span> 浮脈為陽表病居, 遲風數熱緊寒拘。 浮而有力多風熱, 浮而無力是血虛。 (分部) 寸浮頭痛眩生風, 或有風痰聚在胸。 關浮土衰兼木旺, 尺浮溲便不流通。 左關浮,主肝陽有余,右關浮,主脾氣偏衰。兩尺浮,主腎氣衰,見二便不利。 浮脈從有力,多為風、寒、痰、熱。無力,多屬氣血虛損。多主表,不是表癥都是浮脈,浮都是表癥。
沉(陰) (主?。?/span> 沉潛水蓄陰經病, 數熱遲寒滑有痰(水腫)。 沉而無力虛與氣, 沉而有力積滯寒。 (分部) 寸沉痰郁水停胸, 關沉中寒痛不通。 尺沉濁遺并泄利, 腎虛腰及下元痌。 注:①痰郁:痰氣郁結。 ②濁遺:指腎氣不固、濕濁下注所致的小便渾濁之證,亦稱“淋濁”。遺,指腎氣不固、君相火旺所致之遺精、遺尿。 ③ 下元痌:痌同“痛”,疼痛。下元,下焦,包括肝腎。 女寸男尺沉為平脈。 脈沉有力,可見于氣滯、血瘀、痰飲、食積、實寒等病。 脈沉無力,見于臟腑虛癥。 沉數主里熱,沉遲主里寒,沉滑主痰飲水腫。 明張介賓曰:脈見沉緊而數,及有頭疼身熱等證者,證屬表邪,不得以沉為里也。
數(陽) (主?。?/span> 數脈為陽熱可知, 只將君相火來醫。 實宜涼瀉虛溫補, 肺病秋深卻畏之。 (分部) 寸數咽喉口舌瘡, 吐紅咳嗽肺生瘍。 關數胃火并肝火, 尺數滋陰降火湯。 數而有力,為實火。實熱內盛,或外感病邪熱亢盛,正氣不衰,邪正相爭。 數而無力為虛火。陰虛火旺,虛熱內生,可使氣血運行加快,可見脈數細無力。 數脈還可出現于氣血不足的里虛癥中。若人體氣血虧虛,為滿足身體各臟腑、組織、器官生理功能的需要,心氣勉其力而行之,則表現為心動變快而脈動加速、脈率增快,數而無力。 若陽虛陰盛,虛陽上浮,或為精血虧甚,無以斂陽,而致陽氣外越,亦可見數而無力之脈。 左寸數,為心火熾盛,口舌潰爛生瘡;右寸數為肺熱積盛,咽喉腫痛、咳嗽、咯血,甚至熱壅血瘀而見肺生膿病。 右關數,為胃火偏盛,胃部灼痛、消谷善饑、牙疼、口臭等。 左關數,為肝火熾盛,見目赤腫痛、煩燥耳鳴、頭暈頭痛等。 兩尺數多見腎陰虧損,虛火亢盛,見腰膝酸軟、潮熱盜汗、遺精耳鳴等,宜滋陰降火之法來治。
遲(陰) 主病 遲司臟病或多痰, 沉痼癥瘕仔細看。 遲而有力為冷痛, 遲而無力定虛寒。 (分部) 寸遲必是上焦寒, 關遲中寒痛不堪。 尺腎陽虛腰腿重, 二便失禁疝牽丸(痛)。 遲脈因寒邪侵體困遏陽氣,或陽氣虧損, 均致心動遲緩氣血凝滯,使脈來遲慢。 遲而有力為陰寒內盛正氣不衰的實寒; 遲而無力為心陽不振。 遲脈多屬寒證。一是寒邪直犯臟腑所致的實寒證,遲而有力。陽氣虧虛為遲而無力。 遲脈不僅見于寒證,陽明腑實證,燥屎阻寒腸道,腑氣壅滯不通,氣血運行受阻,可見遲而有力。 運動員為遲脈,人入睡為遲脈。
滑(陽中陰) (主病) 滑脈為陽元氣衰, 痰生石病食積災。 上為吐逆下蓄血, 女脈調時定有胎。 (分部) 寸滑膈痰生嘔吐, 呑酸舌強或咳嗽。 關滑宿食肝脾熱, 尺滑渴痢頹淋熱。 (指睪丸腫大堅硬,重墜脹痛)。 滑脈多見于痰濕、食積和實熱。青壯年滑而和緩,為平人之脈。張景岳云:脈弱以滑,是有胃氣。婦人懷孕脈滑為常脈。 清初張石頑認為“滑脈為陽元氣衰"不妥。 寸見滑脈,多見胸膈有痰飲內盛,心陽受阻則舌強,肺氣上逆則咳嗽,膈肌不利則嘔吐、吞酸; 關見滑脈,則肝脾因而受困,宿食不消,郁而化熱; 尺見滑脈,多見腎或膀胱、大小腸濕熱下注,蒸騰氣化不行,而為消渴、痢疾、癲疝、淋病。
澀(陰) (主病) 澀緣血少或傷精, 反胃亡陽汗雨淋。 寒濕入營為血痹, 女人非孕即無經。 (分部) 寸澀心虛痛對胸, 胃虛脅脹察關中。 尺為精血俱傷候, 腸結溲淋或下紅。 澀脈有力者為實證;無力者為虛證。 血痹不同于風寒濕三氣雜至而致之痹證。從病因講,血痹為機體氣血不足,復受外邪侵襲,而痹證為風寒濕三氣雜感;從病位上說,血痹為局部肌膚麻痹不仁,而痹證為筋骨關節疼痛且活動不利。澀脈主病營血虧少,故在血痹證中??梢姷?。 寸關尺三部出現澀脈,所主病機相同,不離乎血虛精傷,不能濡潤經脈。由于上中下三焦臟腑各有特點,故主癥有異。 另外澀脈不僅見于經血虧少之證,還可見于氣血痰凝食積阻滯?!吨嗅t診斷學》教材也將澀脈歸納為“多見于氣滯、血瘀、痰食內停和精傷、血少”。說明 氣滯血瘀, 痰食膠固, 阻滯氣機,脈道痹阻,同樣可以出現脈動艱澀而細遲有力之脈象。
實(陽) (主?。?/span> 實脈為陽火郁成, 發狂譫語吐頻頻。 或為陽毒或傷食, 大便不通或氣疼。 (分部) 寸實應知面熱風, 咽疼舌強氣填胸。 關實脾熱中宮滿, 尺實腰腸痛不通。 實脈作為六綱脈之一,是脈象堅實有為的象征。實脈多見火熱之證??偸怯捎陉枱嵝坝舴e不散的病變所造成的。臨床上見到的發狂、譫語、嘔吐、陽毒、傷食、便秘、氣痛等癥,只要是因為熱邪郁積而來的,一般都可以見到實脈。 實脈兼脈以數居多,偶有兼遲者,但其病池多源于熱邪,如痰熱積滯阻于腸胃,則脈實而略兼遲象。實脈也可見于常人,但必兼和緩之象,若兩手六脈均實大,而無病者稱為“六陽脈”,在特殊情況下,實脈也可能是虛證的反映,如胃氣衰竭、真氣外泄之時,脈象則搏指強勁,毫無沖二和之象。 頭面發熱、咽喉疼痛、舌根強直,或胸膈氣滿等癥者,寸多見實脈。 下焦實熱壅盛,見腰痛、腹痛、便秘等癥者,尺部多見實。 若實脈和沉脈同時出現,此乃中焦陽明腑實的表現;若與緊脈同時出現,則為寒積于內;若與滑脈同時出現,則為痰涎內阻。
虛(陰) (主?。?/span> 脈虛身熱為傷暑, 自汗怔忡驚悸多。 發熱陰虛須早治, 養營益氣莫蹉跎。 (分部) 血不榮心寸口虛, 關中腹脹食難舒。 骨蒸痿痹傷精血, 卻在神門兩部居。 虛脈與正氣虛弱有關,凡氣血陰陽虧虛,皆可形成虛脈。如陰虛脈管不充,虛火擾動,則脈虛而數;陽虛無力推動血行,血脈搏擊無力,故脈虛而遲;血虛不能充盈脈管,故脈虛而浮;氣虛不斂則脈管松弛,也可見脈按之空虛,故脈虛而沉。虛脈和芤脈都可見脈象浮大。虛脈合浮大遲軟四形。 衛氣不固的自汗癥,心虛血少的怔忡癥,心神虛怯的驚悸癥,都常見到虛脈。 夏季出現虛脈,多為外傷暑邪,熱邪蒸騰體內津液,除了耗傷正氣之外,還使血液變的更加黏稠,氣和血分皆不足,因元氣先傷,故當益氣以清暑;汗出津傷者則當養營益陰。 心血虛心失所養時,寸口脈多見虛。脾胃氣虛不能運化,而見腹脹、食滯等癥,關多見虛脈。精血虧損,而見骨蒸勞熱、痿痹等癥,兩尺多見虛。
長(陽) (主?。?/span> 長脈迢迢大小勻, 反常為病似牽繩。 若非陽毒癲癇病, 即是陽明熱勢深。 長脈多見于陽證、 熱證、 實證。正常人氣血旺盛,精氣盛滿,脈氣充盈有余,也可見到柔和之長脈,為強壯之象征。如脈長而緊張度大,多為陽熱熾盛的反映。病理性長脈多由邪氣盛實、正氣不衰、正邪搏擊所致,如血熱的陽毒,風痰的癲癇,以及“陽明”(指胃、大腸)的里熱熾盛等病,都可見到這種長脈。 脈長而洪數多為陽毒內蘊;長而洪大多為熱深、癲狂;長而搏結多為陽明熱伏;長而弦多為肝氣上逆、氣滯化火或肝火夾痰。 特殊情況下,長脈也可以見于虛寒。病位在肝、脾,病性屬虛寒的證候也可見怠緩無神的長脈。
短(陰) (主?。?/span> 短脈惟于尺寸尋, 短而滑數酒傷神。 浮為血澀沉為痞, 寸主頭疼尺腹疼。
短脈表現為脈體只在關脈明顯,而出現在寸尺部位,則脈位較沉,或有脈動不滿而短縮的感覺。 短為氣病,起因有二:一為氣虛,無力推動血行;二為氣郁,脈道澀滯,由痰氣或食積邪氣阻礙氣道,血行不暢所致。 脈來見短,總是氣血虛損或不暢的表現?;蜓俨怀?,多見浮而短;氣滯血瘀或痰凝食積,致使氣機阻滯,脈氣不能伸展而見短脈者,必短澀而有力。陽氣虛于上而頭痛者,寸脈多見短;陽氣虛于下而腹痛者,尺脈多見短。 另外,文中提到因傷于酒毒,或濕熱內盛所見之短脈者,應為滑數之中兼見短象而已。
洪(陽) (主病) 脈洪陽盛血應虛, 相火炎炎熱病居。 脹滿胃翻須早治, 陰虛泄利可疇躇。 (分部) 寸洪心火上焦炎, 肺脈洪時金不堪。 關洪肝火胃虛察, 尺洪腎虛陰火看。
洪脈多見于陽明氣分熱盛證。此時邪熱亢盛,充斥內外,且正氣不衰而奮起抗邪,邪正劇烈交爭,氣盛血涌,脈管擴大,故脈大而充實有力。 如胃熱郁盛,脹滿或反胃,都屬于實證,必須清瀉胃熱。若久病氣虛,或虛勞、失血、泄瀉等病證見洪脈,多為陰津大傷,陽熱亢盛的虛證,屬于邪盛正衰的危候,須養陰以情熱。此外,夏季脈象稍現洪大,若無疾病也為平脈。 當心火上炎時,常見咽干喉痛,口瘡癰腫,左寸脈多見洪。假使肺中火熱熾盛,咳嗽氣喘,胸痛咯血,右寸脈多見洪。 若是肝陽亢盛,脾胃津傷,兩關脈多見洪。 腎精虧損,陰火不能潛藏時,兩尺脈多見洪。 洪脈的出現,總是由于火熱亢盛的病變,只是在陽盛、陰虛之間,屬實、屬虛之間,分清楚就可以了。至于所謂“升陽散火“的療法,僅是在寒邪遏郁陽氣,脾胃升發之氣不能外達的時候才可以應用,并不是一般治療火熱的方法。
緊(陽) (主?。?/span> 緊為諸痛主于寒, 喘咳風癇吐冷痰。 浮緊表寒須發越, 緊沉溫散自然安。 (分部) 寸緊人迎氣口分, 關緊心腹痛沉沉。 尺中有緊為陰冷, 定是奔豚與疝疼。 凡受到寒邪侵襲而發生的病變,或氣血凝滯而為腹痛,或經脈緊縮而為身疼,都有岀現緊脈的可能。 緊脈主寒主痛。凡是寒邪太盛引起的疼痛諸癥,脈多見緊象。 另外,肺有寒邪而病喘咳, 肝因寒郁而病風癇, 脾受寒邪而吐冷痰等癥,都可以見到緊脈。 另外宿食積于中焦, 氣機失和, 脈管受阻亦可見緊脈。 臨床上把風痰壅阻證之痰象不顯著,而以風癥為主要表現形式者稱之為風癇。皆與此處“緊脈”病機不相符。故文中“風癇”應為由于肝為寒凝所致的肢體拘急疼痛之證。 緊脈多主實寒。所謂實寒證,是指寒邪侵襲人體,而機體正氣未虛,正邪交爭所產生的一類證候。包括表寒和里寒證。 寒邪襲表,正氣迅速外趨抗邪,脈氣隨之鼓動于外,故脈浮而數,又因寒性收引,脈道拘急,故脈形束斂繃急,出現浮緊之脈。若寒邪直犯臟腑,形成里實寒證,亦出現數而繃急之緊脈,這也是正氣迅速奮力抗邪、寒邪束斂脈道所致。臨床上,實寒證多出現緊脈,即脈率快而脈道緊束繃急,搏指有力的脈象。 寸口緊脈有左右手之分。左寸出現緊脈, 提示為寒邪所傷而出現疼痛。 右寸出現緊脈,多為飲食所傷,或寒困中陽,影響脾之運化,胃之腐熟,導致宿食停滯。 關部緊脈多為中焦寒證,故脘腹疼痛。 尺部緊脈多為下焦陰寒,故見陰寒之氣由腹部上沖咽喉之 “奔豚氣”, 或者寒凝下焦之疝痛。
弦(陽中陰) (主?。?/span> 弦應東方肝膽經, 飲痰寒熱瘧纏身。 浮沉遲數須分別, 大小單雙有重輕。 (分部) 寸弦頭痛膈多痰, 寒熱癥瘕察左關。 右關胃寒心腹痛, 尺中陰疝腳拘攣。 弦主痰飲、寒熱、瘧疾等病。弦脈有兼浮、沉、遲、數的不同,尚須分清脈形大、小及單手出現弦還是雙手脈弦,由此判斷病的輕重。 弦為痛、為瘧、為拘急、為寒熱、為血虛盜汗、為寒凝氣結、為冷痹、為疝、為飲、為勞倦。 弦為肝風,主痛主瘧,主痰主飲。故弦脈弦硬,其弦硬程度隨病情輕重不同,輕則如按琴弦,重則如按弓弦,甚至如循刀刃。 弦脈見于肝膽病,無論陽邪還是陰邪為病,都可見到弦脈,只是所兼脈癥不同。 陽邪為病,多是弦大兼滑象;陰邪為病,多是弦緊兼細象。例如咳嗽喘息、氣短、浮腫之支飲,脈見浮弦;咳嗽、胸脅痛、脅下有蓄水之懸飲,脈多沉弦;熱盛脈來弦數,寒盛脈來弦遲;虛證脈多弦大,手足拘攣強直,不能屈伸,脈見弦?。豢谕抡Q沫清水,脅腹有積塊,噯酸、嘈雜、脅痛,飲食減退之飲邪為患,常見單手脈弦;腹疼泄瀉、寒氣上沖、手足逆冷、疝痛等積寒之癥,則常雙手脈弦;病輕脈來弦軟,病重脈來弦硬。另春季平人脈稍弦;健康人中年之后,脈亦兼弦,若無病為常脈。 弦脈出現的原因分為兩類:一是肝膽之病,陰陽不合,或氣逆不順,使經脈拘束。二是寒凝氣結,經脈拘急,氣血收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