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一起學脈診

     irontreedoor 2019-09-10

    1,為什么切脈可以了解臟腑氣血的盛衰和整體的病變呢?
        
    心主血脈,心推動氣血沿脈道周流全身,內致經絡臟腑、外達四肢百骸;臟腑之氣也通過血脈而作用于全身;從氣血關系上有:血為氣

    之母;氣為血之帥;故凡臟腑有病,氣血盛衰,皆可以影響心、血、脈三者,這種變化都可以從脈象上反映出來。


    但由于疾病變化的復雜性,有必要時“四診合參”才能正確判斷;舍脈從證,臨床也常見到。 

    2,寸口診法

    《難經》在《內經》診“寸口”脈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主張寸口一部動脈可診全身疾病;

    寸口脈指兩腕后高骨旁橈動脈的表淺部位,因在魚際穴后一寸而得名寸口,也是脈之大會太淵穴處。

     

    3,寸口診法的原理

    #,寸口為肺經動脈,肺朝百脈

    《難經·一難》:十二經皆有動脈,獨取寸口以決臟腑生死吉兇之法,何謂也?然,寸口者,脈之大會,手太陰之動脈也。此處,肺經氣血匯聚之處,而肺朝百脈,十二經(五臟六

    腑)的氣血又都匯合于肺,故所有變化都可以從寸口上反應出來;

    #,肺經起于中焦,與脾經同屬太陰,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

    《素問·五臟別論》:氣口何以獨為五臟主?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皆出于胃,變見于氣口;

    故------------------------診寸口可以測知臟腑氣血之盛衰和全身的病變。

    4,寸口脈的分部和所主臟腑 

    A,寸------------關前一寸;

    B,關------------掌后高骨(橈骨莖突);

    C,尺-----------關后一指;

    每手分三部,共六部,各主臟腑如下:

    :寸主、膻中;關主、膽;尺主、膀胱、小腸;

    :寸主、胸中;關主、胃;尺主命門、大腸;

    各家歷代說法也有不一致,實際上需靈活整體的從脈象主病的氣血本質上加以判斷,了解臟腑之間氣血陰陽的關系;

    5,診脈的方法:

    #,平臂布指

    患者坐或仰臥位,前臂放平,掌心向上與心臟同高;腕部最好用脈枕墊起;醫(yī)生以左手診右;右手診左;

    先將中指定掌后高骨(橈骨莖突)的橈動脈處關位;食指關前一寸定寸位;無名指關后一指定尺位;指腹按脈,疏密適度;

    #,調息定至

    呼吸均勻,注意力集中,一呼一吸(一息)的時間查脈搏的次數,一息四至為正常;三至為遲,五、六至為數;

    #,測浮動中沉

    三指輕按皮膚,謂之舉法,以候浮脈;

    中等力量按至肌肉見取脈,謂之尋法,以候中部各脈;

    重力按至筋骨間診脈,謂之按法,以候沉脈;

    三指同時診脈稱總按法;單指診寸、關、尺各部,為單按法;

    A,辨別脈位的浮、沉;B,至數的多少定遲數;C,體會節(jié)律是否整齊,脈搏的形態(tài)、力量等;

    #,候五十動

    每次診脈的時間不能少于脈動五十次(1分鐘),或更長些;時間短不易精確體察脈象,易漏診促、結、代脈;

    1、診小兒脈,與成人有所不同,因小兒寸口部位狹小,難分寸關尺三部。

    此外,小兒臨診時容易驚哭,驚則氣亂,脈氣亦亂,故難于掌握,后世醫(yī)家多以一指總候三部。

    操作方法是醫(yī)生用左手握小兒手,再用右手大拇指按小兒掌后高骨脈上,分三部以定息數。

    對四歲以上的小兒,則以高骨中線為關,以一指向側滾轉尋三部;

    七八歲可以挪動拇指診三部;

    九至十歲以上,可以次第下指依寸關尺三部診脈;

    十六歲則按成人三部診脈進行。

    小兒脈象主病,以浮、沉、遲、數定表、里、寒、熱,人以有力無力定虛實,不詳求二十八脈。還需指出,小兒腎氣未充,脈氣止于中候,不論脈體素浮素沉,重按多不見,若重按乃見,便與成人的牢實脈同論。




    2、小兒寸口脈位短,一般3歲以上多用“一指定三關法”切脈,3歲以下診指紋。指紋:書中突出了表里寒熱虛實的指紋辨證,并附指紋圖。其“浮沉分表里”、“紅紫辨寒熱”、“淡滯定虛實”的指紋辨證方法,對兒科指紋辨證有實際指導意義,“以上表里寒熱虛實,鑿鑿有據,但能以臨證時,認得此六字分明,胸中自有主宰。”脈法:書中提出診脈之要。《內經》以大、小、緩、急四脈為準;《小兒藥證直訣》分浮、沉、緩、急、弦、細、促、亂八脈;本書分浮、沉、遲、數四脈,且以有力無力定虛實,作為辨脈之總綱,切為臨床實用。

    6,脈診必須面對的氣血、陰陽的辨析

    #,學習中醫(yī)的觀念里始終必須有一個“氣”的概念

    血脈的運行,臟腑功能的變化,是一種無形的氣在推動、變化;血和氣相互依存、相互化生;可根據脈之充盈、博動之力度來作為推斷氣血的依據;

    在人體,左候心、肝、腎,主血;右候肺、脾、命門,主氣;左右統(tǒng)觀,可候整體氣血旺衰;而每一部分開,又可候各臟腑的氣血狀況,偏勝與否;


    #,陰陽是中醫(yī)辯證和治療的總綱

    一切活力、溫煦、功能、無形的作用力都屬陽;一切安靜、潤澤、結構、有形的物質都屬陰;

    陰陽的概念涵蓋了氣血,但又超越于氣血;

    在人體,左候血,也屬陰;右候氣,也屬陽;各部之中又都有陰陽,其中尺脈所候為人體的先天動力,故為全身的陰陽總根基;

    #,在斷脈辨病的分析上,比較推崇會員江浪如雪的觀點----------六脈對比

    這個,需要明白各臟腑之間的關系,就比較明了了。比如;右寸、關都弱,一定是脾虛,中氣不足,也導致肺虛、整體氣虛;再比如,右關弱,左尺弱,肺腎都虛,母不生子,

    補肺、降肺以益腎、、、、、、、很好的見解,臨床可仔細揣摩。

    7,另一類脈診

    在正式介紹各類脈象之前,先插入一段另一類脈法,這不能見之于脈經,但有意趣者可在實踐中體悟個中奧妙--------------


    #,全息對應

    診脈分部寸、關、尺;這就是一個人的信息結構,上對應寸,中對應中,下對應尺;如此,寸上寸顯象可能對應咽喉、頭部;尺下尺顯象可能對應盆腔和腿以下、、、、、、


    #,縮影提取

    常規(guī)候脈,以脈之動靜候氣血表里虛實等;這是以脈形推理之,除此之外,另有一法,比如:醫(yī)者候心脈的時候,提取對方心的縮影于指下,細心體會觀察,以測端倪,余以

    此類推(不要說我迷信,多試便知);


    #,所謂的“懸絲診脈”(人體內觀影像法)

    搭脈在指下,撇開脈象,凝神入對方臟腑,以“觀”內在變化,絲之有無,只是一個障眼法而已;


    當然,江湖傳聞,難見經傳,視之笑談可也;但所有脈診,無不要求醫(yī)者,凝神靜氣,心無旁騖,方能心有所會,明察秋毫,薦之,勉之!

    8,正常的脈象

    先知道什么是正常,才能理解怎樣才算異常;

    #,平脈、常脈,是一息四至(60-90次/分),三部都有脈,不浮不沉,不快不慢,和緩有力,節(jié)律整齊;

    這種特點叫:有胃氣、有神、有根;

    #,脈有胃氣

    脈跳從容和緩,往來均勻節(jié)律一致,稱之為有胃氣的脈象;人體的功能正常與否,取決于胃氣的盛衰,脈象也以胃氣為本,凡病脈,無論浮沉遲數,但脈見從容和緩之象的,便是由胃氣;

    #,脈有根

    指尺脈而言,沉取從容和緩,應指有力;凡脈見有根,為病可治;尺候腎,腎為先天之本,腎氣猶存,病雖危而留有生機;反之,脈浮取有,重按無,為有表無里,屬無根之脈,預后不良;

    #,脈有神

    脈中的神氣,表現脈來從容和緩,應指有力,節(jié)律整齊者謂之有神;心主血脈而藏神,脈為血之府,心神健旺則脈亦有神;精化氣,氣生神,神以精氣為基礎,故脈神的有無也是精氣盛衰的反應。

    此外,隨著性別、年齡、體質、氣候等的不同,正常的脈象也可能出現一定范圍的變化和差異--------------

    比如:胖人脈多沉,瘦人脈多浮,婦女脈稍快而濡弱,青壯年脈多大而有力;小兒脈數等;

    由于季節(jié)氣候的影響,春天陽氣初升,寒邪未能盡除,脈道有約束之象,故脈見微弦;

                                        夏天氣候炎熱,脈道擴張,波動幅度較大,故脈見微洪;

                                        秋天陽氣始衰,脈洪盛已減,故脈微見浮象;

                                        冬季天氣寒冷,陽氣潛藏,脈道收縮,故脈見微沉;

    ------------------------------此即所謂春弦、夏洪、秋毛、冬石----------------------------------------------------------

    有胃氣的四時之脈為平脈;胃氣少的四時之脈為病脈;無胃氣的四時之脈為死脈------------

    例如: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無胃曰死。

    此外,如劇烈運動、飲酒,饑餓、情緒激動等也能影響脈道發(fā)生一定的變化,但不屬于病態(tài)。

    9,異常脈象與主病、脈理

    因病發(fā)生異常改變的脈象叫病脈;《脈經》24種;《瀕湖脈學》27種;《醫(yī)學正眼》增加疾脈到28種;

    浮沉遲數、虛實滑澀、長短洪微、緊緩芤弦、革勞濡弱、散細伏動、促結代疾;


    #,浮脈、芤脈、散脈

    ----------------脈位相同,均可浮而取得。


    浮脈:輕取即得,重按稍弱--------------即浮取搏動有力,重按搏動減弱;

              浮脈主表證,浮而有力為表實,浮而無力為表虛;

              脈理:外邪襲表,正氣抗邪,鼓舞脈氣趨向于表,故見浮脈;若久病精血虧虛,陰不斂陽,虛陽外越,則脈見浮而無力;“久病逢之卻可驚”。

    芤脈:浮大中空,如按蔥管------------浮取大而軟,重按空而不充實,有中央空,兩邊實的感覺;

             芤脈主失血、傷陰、見于大失血,如吐血、便血、婦女崩中及大汗后;

             脈理:由于大失血或大`汗后,津血虛于內,陽氣浮于外,故脈浮大而按之中空。

    散脈:浮散無根,至數不齊-------------即輕取浮大散亂無力,按之則無,至數不齊不清;

             散脈主元氣離散;

             脈理:因心氣衰弱,氣虛血耗,陰陽離散,無力鼓動于脈,故脈見浮數無根,至數不齊不清。

    #,沉脈、伏脈、牢脈

    沉脈:輕取不應,重按始得-----------即浮取不顯,中取應指,重按之筋骨跳動明顯;

               沉脈主里證,沉而有力為里實,沉而無力為里虛;
          
               脈理:實邪內郁,氣血困滯不得暢通,則脈沉而有力,常見于氣滯、積聚等癥,若臟腑虛弱,氣血不足,無力鼓動脈氣于外,則脈沉而無力,常見于里虛、氣虛等癥。


    伏脈:極重按之,著骨始得------------即脈搏顯現的部位較沉脈更深,重按不顯,須推筋至骨才能觸到;

              伏脈主里證,伏而有力為實邪,伏而無力為陽氣欲絕。可見于霍亂吐瀉、大汗亡陽、氣血暴脫、厥證、痛極等;

              脈理:由于實邪內伏,阻遏陽氣,氣血不得宣通則脈伏而有力,若久病、重病、陽氣欲絕,不能鼓動脈氣于外,則脈伏而無力。


    勞脈:沉取實大弦長,堅牢有力---------即浮取難得,重按有力,大而弦實,其勢堅強;

              勞脈主陰寒積聚之證,可見于癥瘕、痞塊、疝氣等;

              脈理:陰寒積聚,病氣牢固。致使陽氣沉潛于下而不能上出,故見牢脈;

    #,遲脈、緩脈


    遲脈:去來極慢,一息三至,每分鐘少于60次;

              遲脈主寒證,遲而有力主實寒,遲而無力為虛寒。但運動員以及體力勞動者見脈遲緩有力者不屬病態(tài);

              脈理:陰寒凝滯,血行不暢,則脈遲而有力;陽氣虛弱,運血無力,則脈遲而無力。


    緩脈:一息四至,來去緩慢--------不浮不沉、和緩而有力,節(jié)律整齊者,是有胃氣的正常脈象;若脈來緩弱無力,慢怠不振,則是脾胃氣虛、濕邪內困所致的病脈;

              有病的緩脈主脾胃虛弱,主濕證;

              脈理:因濕性粘膩、阻滯脈道,氣血被遏,故脈來遲緩不振;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無力鼓動脈氣,故脈來緩弱無力。


    #,數脈、疾脈


    數脈:來去極快,一息六至,每分鐘超過90次;

              數脈主熱證,數而有力為實熱,數而無力為虛熱;

              脈理:邪氣亢盛而正氣未衰,氣血運行加快則脈來數而有力;久病陰虛化燥生熱,或陰不斂陽,虛陽外越,則脈來數而無力;


    疾脈:脈來急疾,一息七至以上,每分鐘超過110次,其特征是數而躁手;

              疾脈主熱極陽竭,元氣欲脫。在溫熱病的極期易見之,癆瘵病危證亦可見之;

              脈理:實熱證陽亢無制、真陰將絕則脈疾而躁手;癆瘵病陰竭陽越、則脈疾而無力。

    #,虛脈

    虛脈:浮大而軟,三部脈舉按皆無力,有軟而空豁之感,是無力脈的總稱;

               虛脈主虛證。見于氣血兩虧的人可有氣短、自汗、怔忡等臨床癥狀;

               脈理:氣虛不斂,帥血無力則脈見遲緩松大;血虛脈道不充則按之空虛而軟。

    #,實脈

    實脈:長大帶弦,三部舉按皆有力,來去俱盛,有堅實之感,是有力脈的總稱;

               實脈主實證。見于邪實,火盛之時,臨床可見高熱、便秘、狂躁不安等癥;

              脈理:邪實而正氣未衰,邪正相搏,氣血壅盛,脈道堅滿,故見實脈。


    #,滑脈、動脈


    滑脈:往來流利,應指圓滑------即指下感覺脈搏很圓滑而流利,有如滾珠鼓動感;

               滑脈主痰飲、食滯、火郁證。若滑脈沖和有力為正常脈象,可見于婦女妊娠五個月以后;
      
               脈理:痰火食滯等實邪壅盛于內,氣實血涌,血流加快,則脈來滑大;婦女妊娠,氣血充盛和調,為供養(yǎng)胎兒而血流量增加,亦可見沖和有力的滑脈。

    動脈:滑數如豆,關部明顯------即脈來滑數有力,應指跳動如豆,但搏動部位較小,主要見于關部;

              動脈主驚恐,痛癥;

              脈理:驚恐、疼痛則陰陽不和,氣血逆亂,脈行躁動不安,故見動脈。

    #,澀脈


    澀脈:細遲短澀,往來艱難-------------即脈細帶澀,極不流利,有欲來而不即來,欲去而不即去之感;

              澀脈主血少傷精,寒濕痹證、四肢麻木、癥瘕積聚等證。

              脈理:由于精虧血少,不能濡潤血脈,或氣滯血瘀,濕邪粘滯,寒邪收引所致血脈運行不暢,皆可見澀脈;



    #,長脈


    長脈:首尾端直,超過本位-----------即脈直而長,超過寸關尺三部,指下如按長桿之感;

              長脈主有余之證,亦可見于正常人。如脈長而和緩,是中氣充足,氣血通暢的表現,為健康脈象,即所謂“長則氣治”。如長而弦硬,主陽氣有余,即陽亢內熱;

              脈理:氣血旺盛,運行通暢,則脈長而和緩有力。肝陽有余,熱盛陽亢則氣血壅盛,脈道堅滿,故脈長而弦硬。



    #,短脈


    短脈:首尾俱短,不能滿部-------------即脈搏的部位短小,不及寸關尺三部。

              短脈無力主氣虛之癥,有力主氣滯、痰滯、食積;

              脈理:氣虛無力帥血,則脈動無力,不能滿部,即所謂“短則氣病”。氣郁痰滯食積阻礙脈道,脈氣不伸,則脈短而有力。



    #,洪脈


    洪脈:洪大有力,來盛去衰-------------即脈道寬闊,波動大而有力,滿指滔滔,狀如洪水,指下脈來搏動很強而去時突然消失之感;

              洪脈主三焦實火,熱盛陽亢;見于各種溫熱病之極期;

              脈理:內熱亢盛,氣盛血涌,脈道擴大,故見洪脈;若久病虛勞而見洪脈,則屬邪盛正衰之危證。

    #,細脈、濡脈、弱脈、微脈


    此四種脈都是脈形細小、軟弱無力。


    細脈:脈細如線,應指明顯---------即脈來雖小如線,軟弱無力,但按之不絕、始終清晰;

               細脈主諸虛勞損,氣血兩虧及濕邪為病;

              脈理:氣血兩虧不能充盈于脈道則見脈細小、軟弱、無力;若濕邪阻壓脈道亦可見細脈。


    濡脈:浮細而軟,重按不顯----------極軟而浮細,如帛在水中,輕手相得,按之無有;

              濡脈主虛證(偏于血虛)、濕證;

               脈理:同細脈。

    弱脈:沉細而軟,重按欲絕;

              弱脈主虛證(偏于氣虛);

              脈理:血虧則脈道不充,氣虛則搏動無力,故見弱脈。

    微脈:極細而軟,若有若無;

              微脈主陽衰,氣血極虛;

               脈理:因陽氣暴脫,氣血極虛,無力鼓動于脈,故見脈極細而軟,似有似無。

    #,弦脈、緊脈、革脈


    弦脈:端直而長,如按琴弦-----------即脈硬而端直,挺然指下,極不柔軟;

               弦脈主肝膽病、痰飲、瘧疾和痛癥;

              脈理:肝失疏泄則脈道收縮、勁急而見弦脈。



    緊脈:脈來繃急,緊張有力----------即脈跳動快而有力,繃急彈指,狀如牽繩轉索;

              緊脈主寒證、痛證。

              脈理:寒病則脈道拘急收縮,正邪交爭則氣血運行加快,故脈見數而弦急的緊脈。


    革脈:浮弦中空,如按鼓皮-----------即浮取弦急,按之則表堅里虛,如用指按鼓皮之感;

              革脈主亡血、失精、小產、崩漏;

              脈理:因精血虧虛,氣無所附而浮越于外,外強中虛,故見革脈。

    #,代脈、結脈、促脈


    代脈:緩而時止,止有定數---------即每隔一定的致數出現脈搏間歇,且歇止時間較長;


              代脈主臟氣衰竭;

              脈理:因臟氣衰微,氣血虧損,脈氣不能接續(xù),故脈來緩弱而有歇止,間歇較長。


    結脈:緩而時止,止無定數--------即脈來緩而有不規(guī)律的間歇;


               結脈主陰盛氣結,老痰結滯;

               脈理:因寒凝氣滯痰結,氣血不暢,脈氣阻滯,故脈來緩而時有歇止。


    促脈:數而時止,止無定數---------即脈跳快而有不規(guī)則的間歇;

               結脈主氣滯血瘀,痰食停積,陽熱亢盛。

               脈理:氣血痰食郁滯化熱或陽熱亢盛,不能和陰,造成脈流加快,逆亂不和,脈氣不能接續(xù),故數而時止。

    看《醫(yī)醇賸義》有一段:
          “ 其在右關,脾胃屬土;倉廩之官,水谷之府。
           右外以候胃,內以候脾。土為萬物之母,脾胃不敗,則正氣猶存,病家所以重胃氣也。
           其在左關,肝膽之部;風陽易動,不宜暴怒。
           左外以候肝,內以候膽。肝膽應春,所以生長,然風陽易動,亢則為害,最宜善調。”
    這里面的“內、外”如何理解,是脈的位置嗎?在何處?

    10,28脈的分類和鑒別

    張仲景把脈分兩大類:

                                 陽:大、浮、數、滑;

                                 陰:沉、澀、弱、弦、遲;


    滑壽主張以浮、沉、遲、數、滑、澀六脈來統(tǒng)領諸脈;

    陳修園主張以浮、沉、遲、數、虛、實、大、緩八脈統(tǒng)領各脈;

    后世則多主張以浮、沉、遲、數、虛、實六脈以統(tǒng)領各脈,作為辯證綱領;因為六脈是表證、里證、寒證、熱證、虛證、實證的脈象,任何疾病在六綱辯證之內;故多采用之。


    11,六脈的具體分類及同類脈的鑒別;


    浮脈類:浮、芤、革、散--------------四脈俱浮

    鑒別:
                 浮脈舉之有余,按之不足。芤脈浮大中空,如按蔥管。革脈浮弦中空,如按鼓皮。散脈浮散無根,至數不齊。


    沉脈類:沉、伏、牢---------------------三脈俱沉

    鑒別:

                沉脈輕取不應,重按始得。伏脈重按不顯,推筋乃見。牢脈沉大而弦,堅牢有力。


    遲脈類:遲、緩、結、代---------------四脈俱慢

    鑒別:

                遲脈一息三至,去來極慢。緩脈一息四至,往來和緩。結脈遲而時止,止無定數。代脈緩而時止,止有定數。


    數脈類:數、疾、動、促---------------四脈俱快

    鑒別:

                 數脈來去快速,一息六至。疾脈脈來急疾,一息七至以上。動脈滑數如豆,僅現關部。促脈數而時止,止無定數。


    虛脈類:虛、細、濡、弱、微、澀、短-----七脈俱無力

    鑒別;

                虛脈浮大而軟,舉按無力。細脈脈細如線,始終清晰。濡脈細軟而浮按之空虛。弱脈細軟而沉,重按欲絕。微脈極細極軟,若有若無。澀脈細遲短澀,往來艱難。

                短脈首尾俱短,不能滿部。


    實脈類:實、長、洪、滑、弦、緊-----------六脈俱有力

    鑒別:

                 實脈長大而弦,舉按有力。長脈首尾端直,超過本位。洪脈脈來洪大,來盛去衰。滑脈往來流利,應指圓滑。弦脈端直而長,如按琴弦。緊脈脈來繃緊,左右彈指。

    12,相兼脈象與主病

    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變化是復雜的,臨床可單見一種脈象,但多數是兩種以上的脈象同時兼見,叫相兼脈或復合脈。

    比如:浮緩為二合脈;沉細而數為三合脈、、、、、、


    相兼脈斷病,比如:

    浮脈主表,緊脈主寒,浮緊相兼即為表寒;

    數脈主熱,浮數相兼即為表熱;

    緩脈主虛,浮緩相兼即為表虛;

    滑脈主痰,浮滑相兼即為表證挾痰;

    沉脈主里證,澀脈主血瘀,沉澀相兼即為內有瘀血;

    弦脈主肝病,沉弦相兼即為肝郁氣滯;

    緩脈主虛主濕,沉緩相兼即為內有濕邪;

    遲脈主寒,沉遲相兼即為里寒;

    弦脈主肝病,數脈主熱,弦數相兼即為肝火;

    緊脈主寒痛,弦緊相兼亦為寒痛;

    細脈主血虛,弦細相兼即為血虛肝郁

    、、、、、、、、以上為二合脈。


    又比如:

    沉脈主里證,細脈主血虛,數脈主熱證,沉細數相兼可見于陰虛證;

    數脈主熱,弦脈主肝病,滑脈主痰,弦滑數相兼可見于肝火挾痰證;


    、、、、、、、、以上為三合脈

    13,脈證順逆與從舍

    凡實證見實脈,虛證而見虛脈,稱為-----------脈證相應。屬順證,疾病愈后多良好。

    比如:

    新病外感發(fā)熱,脈見浮數有力;實證高熱,腹?jié)M便秘,脈見洪實,說明邪氣雖盛而正氣未衰,足以抗邪,故預后良好。

    久病、虛證脈見沉細虛弱,說明正氣雖衰邪氣亦衰,正氣有恢復之機,故疾病預后亦良好。


    凡實證而見虛脈,虛證而見實脈,稱為--------脈證相反。屬逆證,疾病愈后較差。

    比如:

    如新病、實證而脈見沉細虛弱,說明邪盛正虛,無力抗邪,故預后較差;

    久病、虛證而見脈浮洪滑實,說明正氣已衰而邪氣亢盛,故病多兇險。


    在臨床上遇到脈證相反時,還必須辨明疾病的寒熱、虛實、真假;抓住本質而舍棄假象,或舍證從脈,或舍脈從證,才能給以恰當的治療。

    比如:

    病人外雖煩熱而脈見虛弱,說明是虛火內擾;腹雖脹滿而脈見微弱,說明是脾虛作脹;虛火虛脹不可用攻法,故當從脈之真虛,舍證之假實。

    又比如:

    傷寒證,出現四肢厥逆,惡寒戰(zhàn)栗但脈見滑數者,說明是內熱極盛而格陰于外,并非虛寒,故當從脈之真實,舍證之假虛;

    -------------------------------------以上為舍證從脈。

    若病人無外感發(fā)熱煩躁,而脈見洪數,知非火引起;內無脹滿食滯而見滑脈,知非里實引起,無熱無脹不可用瀉法治療,故當從證之真虛而舍脈之假實。

    又如,病人因寒邪內傷,食滯內停,心腹急痛,而脈反見沉伏,這是因實邪郁閉,陽氣不得外達所致,并非真虛,故當從證之真實,舍脈之假虛。

    -------------------------------------以上為舍脈從證

    14,敗脈診法


    凡無胃氣、無神、無根之脈就叫做敗脈,或死脈、怪脈、真臟脈。

    十怪脈的脈象及主病如下:

    釜沸:脈在皮膚,浮數之極,如釜沸中空,絕無根腳。------------即脈數無根,如水之沸騰,息數俱無-------主三陽熱極,亡陰之候。

    魚翔:脈在皮膚,頭定而尾搖,浮浮泛泛,似有似無,如魚之翔,------即脈浮極微,至數不清-----------------主三陰寒極,亡陽之候。

    彈石:脈在筋肉之下,辟辟湊指,如指彈石-------------即脈沉而實,促而堅,有如指彈石之感--------------------為腎經真臟脈見。

    解索:脈在筋肉之上,乍疏乍密,散亂無序,如解亂繩之象-----即脈跳突快突慢,節(jié)律混亂----------------------主腎與命門之氣皆亡。

    屋漏:脈在筋肉下,如殘漏之下,良久一滴,濺起無力,狀如水滴濺地貌---------即脈來極慢,很久一跳,間歇不勻------主胃氣營衛(wèi)俱絕。

    雀啄:脈在筋肉間,連連急數,三五不調,止而復作,如雀啄食之狀---------------即脈急而數,節(jié)律不齊,止而復跳-------主脾胃氣已絕。

    偃刀:如撫刀刃,浮之小急,按之堅大而急-------------即脈弦細緊急,如手觸刀刃,其數無準----------是肝之危脈。

    轉豆:脈來累累,如循薏苡仁之狀------------即脈來如轉豆,來去捉摸不定,并無息數--------------------是心之死脈。

    麻促:脈如麻子紛亂,細微至甚---------------即脈急促零亂,極細而微----------------------侍衛(wèi)枯營血獨澀的危重之候。

    蝦游:脈在皮膚,來則隱隱其形,時而躍然而去,如蝦游冉冉,忽而一躍的狀態(tài)------即脈浮而至數不清,時而一跳,繼而消失-------主死候。

    15,診婦女脈

    #,診月經脈

    注:婦女左關尺脈,忽大于右手,而無身熱、口苦、腹脹等實熱癥狀,就是月經將至。若寸關調和而尺脈不至,則月經多為不利。

    經閉----------------有虛實之分

    尺脈微澀,是血少的虛閉證;尺脈滑,是實閉證。

    #,診妊娠脈

    注:已婚婦女停經而無疾病癥狀,有惡心、嗜酸等飲食異常的表現,脈來滑數沖和,可考慮為妊娠脈象。


    《素問·腹中論》---身有病而無邪脈-----即說身體有停經、惡心、嗜酸等癥狀反應而脈象沖和,無弦芤澀等象,便是有孕之證;

    《素問·平人氣象論》---手少陰脈甚者,妊子也------即是月經初停時,診左寸脈滑動,是血欲聚養(yǎng)胎的現象;

    《素問·陰陽別論》-----陰博陽別謂之有子-------即說兩尺脈屬陰屬腎,而腎主胞胎,故兩尺滑數博指,異于寸部陽脈的,便是妊娠胎氣鼓動之征。


    因病停經與妊娠停經的區(qū)別:

    積聚脈多弦緊沉結、或沉伏,而孕脈必滑;懷孕有數脈,勞損亦有數脈,但勞損脈兼澀,而妊娠脈數必兼滑-------------這是孕脈與病脈的鑒別法。

    #,診胎脈


    妊娠陽氣必動于丹田,脈見沉洪,才能溫養(yǎng)胎形;如果澀脈見于沉候,是精血不足,胎氣便受影響,所以沉按脈仍洪強,才是有陽氣的活胎;如果沉候陽氣衰絕,則胞中已是死胎,或為痞塊。



    #,診將產脈


    《諸病源候論》-----孕婦診其尺脈,轉急如切繩轉珠者,即產也;

    《醫(yī)存》-------婦人兩中指頂節(jié)之兩旁,非正產時則無脈,不可臨盆;若此處脈跳,腹連腰痛,一陣緊一陣,二目亂出金華,乃正產時也;

    16,小兒脈象主病


    五、六歲小兒,一息六至為平脈;八、九至為數;四、五至為遲。3歲以下,八至為平。只診浮沉、遲數、強弱、緩急,以別陰陽寒熱,邪正盛衰。脈主病上以浮數為陽,沉遲

    為陰,強弱分虛實,緩急測邪正。數為熱,多屬腑;遲為寒,多屬臟;沉滑為食痰,浮滑為風痰。緊主寒,緩主濕。大小不齊為滯。小兒腎氣未充,脈氣上于中候,無論脈體素

    沉素浮,重按多不見。如重按仍見,便與成人勞實脈同論。



    ------------------------------脈診錄述到此結束,同好勤加研習,會心揣摩,四診合參,方藥齊備,將中醫(yī)發(fā)揚光大!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潮虎虎视频 | 国产喷水1区2区3区咪咪爱AV| 大香区一二三四区2021| 无遮无挡爽爽免费视频| 无码人妻丝袜在线视频红杏|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模式| 欧美性群另类交| 2021国产精品视频网站| 久久99国内精品自在现线| 国产激情艳情在线看视频| 久久亚洲精品情侣| 国产AV国片精品有毛| 欧美熟妇性XXXX欧美熟人多毛|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尤物|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网站| 日韩高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 色综合AV综合无码综合网站| 久久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影音先锋2020色资源网|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国产| 六月丁香婷婷色狠狠久久| 成人午夜激情在线观看| 午夜免费国产体验区免费的| 精品国产中文字幕懂色| 精品国际久久久久999波多野|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 国产成人av电影在线观看第一页| 亚洲色最新高清AV网站| 成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婷婷色爱区综合五月激情韩国| 午夜男女爽爽爽影院在线视频 | 国产91午夜福利精品| 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 好吊妞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九色欧美综合狠狠| 宅男噜噜噜66网站高清| 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电影| 一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