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文章之前,請大家先做兩道小小的思考題: 1、請用四條首尾連接的直線將這九個點一次性相連起來。 有朋友以前可能有做過這道題,如果已經知道答案了。不妨回想一下做這道題的心境,以及是如何解答的。 2、假如球跟球拍共花1.10美元,球拍比球貴1美元,請問球是多少錢? (大家可以先嘗試思考解答一下,再往下看) 不知道這兩道題你都答出來沒有,先來看一下參考答案: 第一道題: 大多數人在思考這道題的時候,可能會下意識地覺得四條線應該在九個點的邊界之內。 這種情況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自己過往的經驗以及既定的思考模式所限制,導致沒辦法跳出自己原有的思維框架,或從更廣的角度去思考。 第二道題: 有沒有人覺得答案是10美分的? 如果球是10美分的話: 1)球拍就是1.10美元 2)總金額就是1.2美元(跟題目金額不符) 如果球是5美分的話: 1)球拍就是1.05美元 2)總金額就是1.1美元(跟題目金額相符) 所以正確的答案是5美分。 認為答案是10美分的,可能在解題的過程中更偏向于下意識的判定,沒有過多地進行思考以及驗證。 不管你有沒有答對,把這兩道題當作一個小小的測試就行。大部分人在第一次看題目的時候,不一定能夠立即想出來正確的答案。 因為它抓住了一般人思考的漏洞,而這也是它要教給我們更重要的內容,大部分人在面對新事物(包括解題、新情況等)的時候,都會遵循自己既定的認知方式、思考模式、行動模式等。 心理學上將這種現象稱之為「心理定勢」。 即是心理上的“定向趨勢”,指先前存在的心理狀態、習慣或態度,讓自己形成特定的認知方式(包括思考框架、策略等),換句話說就是以某種特定方式而不是其他合理的方式來看待事物的傾向。 比如“九點連線”,有些人會下意識地覺得四條線應該在九個點的邊界之內,這就是一種心理定勢。 它會對我們的知覺,記憶,思維,情感的等心理活動起一定的推動作用。 包括對知覺也有一定的影響,它能夠使主體以一定的整合準備去反映知覺對象,使人的知覺不自覺地沿著一定的方向進行,從而影響知覺的組織和選擇。這也是定勢里的一種,叫知覺定勢,指的是以先前的知覺經驗為基礎,以某一特定的方式知覺一個物體或者圖案的趨勢。 在某些條件下,心理定勢能加強感知和解決問題的質量和速度。比如可以使我們在從事某些活動時能相當熟練,甚至達到自動化的程度,幫我們節省很多的時間跟精力,在這種層面上,心理定勢可以幫助我們在有限的時間里面發揮最大的效用。 但是,當舊的思維和行為方法在新的情境中沒有價值時,過往存留下來的心理定勢可能會抑制自己的想象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這時候則會更加容易束縛住我們的思維,使思維僵化缺乏靈活性,只會用常規的方法去解決問題,而不會尋找其他方式去解決問題。 比如:我有一個很擅長做活動策劃的朋友,她有屬于自己的一套工作流程,活動策劃手冊上面的細節也記錄得非常齊全,并且有過相當豐富的策劃經驗,在這方面你問她什么問題,她基本上都能回答出來,并跟你說流程是怎么樣的以及主要的步驟是什么。 但每次一聊起其他行業一些問題的時候,發現她總會傾向于用自己業內所掌握的知識以及經驗去解答這些問題,就算解答不了,也容易停留在過往的心理定勢上進行思考跟評判。 在現實生活或者工作中這種情況并不少,區別在于自己是否能清晰這其中的「度」,即是對于心理定勢的認識程度。 定勢的形成是有原因的,按照時間分類可以將構成定勢的心理因素分為以下兩類: 第一類: 剛剛發生過的感知經驗,這些經驗會在短時間內形成一種心理準備狀態,對即將到來的知覺活動產生影響,制約著知覺的程度和方向。 1)請看這張圖中的字母 聯系上下文并看圖,一般我們會自然地認為中間是字母B。 2)請看這張圖中的數字 拋開前面的例子不說,如果是第一次看的話,聯系上下文,也很容易將其看成是數字13。 這個過程就在于剛剛獲得的感知經驗,已成為同類知覺活動的心理準備狀態,它以簡化的心理模式下意識地影響隨后的知覺活動。 第二類: 是過往長時間所形成的習慣,認知方式,態度等心理狀態。比如已養成的思考習慣、行為方式和個性傾向等,都可構成某種心理定勢,它會不自覺甚至無意識地對人的活動產生影響。 比如:前文提到的關于活動策劃的案例,這是一個很普遍的職業習慣問題,正是這種職業習慣構成了人的心理定勢,讓人在思考問題、觀察事物的方式總是同自己的職業相聯系,因而對同自己職業相關的事物更加敏感。同時也會更加容易用自己慣有的職業思維方式去看待其他行業。 已經養成的習慣和認知方式作為一種心理定勢,會驅使人自動完成思考過程。而這個認知過程也會被簡化成穩定的心理模型,只要一遇到事情,就會開啟這種自動思考模式。 現實的環境跟條件都是在不斷變化的,我們也不斷地在接受新的知識跟考驗。心理定勢會一直存在,因為這是我們認知這個世界的一種方式,但同時也會隨著知識跟實踐的積累,不斷得到拓展。 舉個例子: 可以回想一下自己讀大學時是如何看待“大學畢業后找工作”這個話題的,再調回到現在的自己又是如何看待的。是不是有很大區別? 這期間我們的心理定勢也產生了一定的變化。 最左邊是以前的心理定勢,中間是現在的心理定勢,最右邊是未來的心理定勢。 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增加,經驗的豐富。每個階段的心理定勢都會有所不一樣,也就是認知事物的方式或者角度都會有所變化。 那應該如何更好地去拓展自己的心理定勢呢?這里提4個小建議: 1、多思考多分析 這個擺在第一位是有道理的,也是我很喜歡的常態之一。 時常審視自身在思考或解決問題時會存在哪一些定勢,提高對定勢的覺察力。再分析自己產生的定勢是否跟過去是一樣的,大到解決一個工作上的目標任務,小到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盡量多動腦去思考,并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或者用自己平時沒有想過的方法去實踐,讓自己能夠突破原有的思考方式。 最后是在原有的定勢基礎上,重組并增加更多不同視角的思考模型。 2、擴充自己的知識量 如果有時間有條件,可以多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 每一門學科都有其專門的知識,而很多知識又是相互聯系的,如果自己只是擅長于某一門學科,不妨嘗試去了解一下其它感興趣的學科,當你領悟到某個新的知識點時,可能就會顛覆自己以往的認知,這時,以往的心理定勢就會有所變化。 即是隨著知識量的擴充,我們的知識面會越來越廣,透過其它學科的視角來看待日常的事物。讓自己的視角更加多元化一些,不會只拘泥于一個小角,解決問題的方式也會更加不同。而這些也正是讓心理定勢得以拓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3、實踐 知識作為提升的基礎,實踐便是作為更新循環的一部分。 我們經常會評價一個人的閱歷非常豐富,其實就是從實踐中來的。自己實踐過后得出的總結,可能會推翻過往的假設跟認知,但卻可以迎來新的思考方法跟維度,這就是一個不斷循環更新的過程。 這也是我一直在踐行的方法,將學到的知識用于實踐中,才能讓自己更新迭代得更快。 4、保持好奇心跟開放性 對這個世界保持一定的好奇心跟開放性。 敢于承認自己的認知是有局限的,敢于去接納跟自己原有觀點沖突的內容。在具備一定批判性思維的前提,養成開放接納的好習慣。 總之心理定勢的存在是不可否認的,它會隨著時間的沉淀,知識的積累,閱歷的豐富而不斷調整跟變化。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讓心理定勢既能給我們鑄成一個個有效的思維模型,也能不斷更新迭代,讓其更上一層,為自己跟未來所用。讓自己去做那個推動它變化的人。 最后,愿你多年后再回看自己時,既有年齡上的增長,也有心智上的成長。 與你共勉。 以上就是今晚的文章,感謝你的喜愛。 以下為往期部分文章 重塑 | 自我 潛藏在「自律」背后這股強大的力量 年中 | 復盤寶典巨獻 掌控自我效能,為我所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