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節”纏上中年人!隨著CT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在體檢中查出“肺小結節”,因為肺癌是我國第一大奪命癌,所以很多被查出肺小結節者會擔心:我的小結節會是肺癌嗎?多個肺小結節是好事還是壞事?日前,2019年江蘇省腫瘤影像診斷新進展學習班在寧舉行,與會專家表示,絕大多數肺小結節是良性的,定期隨訪即可。 “多發性肺小結節”可高枕無憂? 不可否認,所有的肺癌都是從肺結節演變而成的,有專家認為,10個肺結節患者中約有1個會變成肺癌。所以有一些人認為,自己有了肺小結節就離肺癌不遠了,與之相反的是,有的人發現自己是多發性肺小結節反而放心很多,覺得這是良性的。這些看法對嗎? 那么,多發性肺小結節是否真的就可以高枕無憂?江蘇省腫瘤醫院影像科主任醫師沈文榮說,這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夠嚴謹。依據結節密度將肺結節分為三類:實性結節、亞實性結節和磨玻璃密度結節。其中,亞實性(半實半磨)結節的惡性概率最高,依次為磨玻璃密度結節、實性結節。對于實性結節,如果是多發性的,那么,惡性的可能確實不大。但如果是亞實性(半實半磨)結節和磨玻璃結節,“多發”其實是提示不好的信號。 隨訪,究竟是3個月好還是6個月好? 現如今,肺結節發病率越來越高,占城市人口的2%-5%,江蘇的發病率在2%-4%。沈文榮告訴記者,一般來說,絕大多數肺小結節是良性的, 從美國大數據看,在體檢中發現的肺小結節96.44%是良性的。尤其是實性小結節,不用太擔心,即便運氣很差,這個小結節以后有可能會轉變惡性的,但只需密切隨訪,及時干預即可。 發現了肺小結節要如何處理?多數醫生會寫上“隨訪”兩個字,有的醫生說3個月隨訪一次,有的醫生說6個月。沈文榮認為,肺結節的隨訪時間主要與它的風險程度有關,良性肺部結節通常生長緩慢,如果小結節在0.5厘米左右,那么以觀察為主,初次3-6個月復查CT,如無變化,則延至6—12個月復查一次,一般隨訪期為3年,以后每年體檢一次即可。如果一個結節在數個月內,有逐漸增大趨勢,就一定要咨詢專科醫生。 反復檢查,“吃射線”危害大不大? 肺結節的檢查手段越來越多,但每個檢查都有其優劣勢,核磁共振沒有輻射,但對肺結節敏感性低,成像速度較慢,一次檢查需要20~30分鐘,有的患者對核磁共振那密閉的空間較為反感。而拍個CT幾分鐘就結束,性價比高,但有一定輻射量。沈文榮說,雖PET-CT是檢測腫瘤的敏感方法,但費用較高,而胸片往往難以敏感地發現較小肺部結節的蹤影。所以目前最好的篩查手段是低劑量螺旋CT,他建議肺癌高危人群,需要每年做一次低劑量CT檢查。 “不做CT怕惡化,經常做CT怕‘吃射線’”的矛盾心理困擾著絕大多數肺結節患者,反復做CT檢查,肺部結節可能沒事,會不會誘發其他癌癥? 對此,沈文榮強調,因檢查“吃射線”,其實不用太擔心。通常CT的輻射劑量都在安全范圍內,應用低劑量則輻射更低。國家對于放射性工作人員的射線安全范圍是20毫西弗/年以內,而每次常規CT所受到的照射劑量是3-5毫西弗。所以,偶爾一年幾次的放射性檢查,對一般人群身體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大可不必因此感到焦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