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劉漢根先生致敬! 面對這些遠古先民制造的精美的藝術 佳品,我的心激動不已,這些用手工制造出來的難得的千古杰作,讓我們看到了先民的智慧和靈巧的雙手,看到了五千年中華民族的文明與進步,看到了我們的祖先昂揚奮進的足跡,這些藝術品的收藏和發現,充分說明了我們的五千年的歷史是用文字記載的歷史,是信史,而非像某些人所講的那樣,是神話傳說。 劉漢根先生的收藏,為我們欣賞黃帝文字,唐虞文字,夏代文字,提供了最寶貴的最難得的樣本,為研究商朝甲骨文之前的文字,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筆者表示由衷的感謝,這些栩栩如生、圖文并茂的夏代玉版文字,將印證倉頡造字是真實可信的,勞動人民是創造歷史的主人。夏代玉版文字文字之前,唐虞也應該有玉版文字,只是我們現在還不能分清楚,我估計應該有,因為在黃帝時代已出現了玉版文字。 晉 王嘉 《拾遺記·唐堯》:“帝 堯在位,盛德光洽,河洛之濱,得玉版方尺,圖天地之形。” 《晉書·慕容儁載記》:“初, 石季龍 使人探策於 華山 ,得玉版,文曰:‘歲在申酉,不絕如線。歲在壬子,真人乃見。’及此,燕人咸以為儁之應也。” 《靈樞·玉版第六十》篇名玉版,是言內容重要,應予重視,刻于玉版之上,作為重要文獻,以傳后世的意思,故篇末云:“著之玉版,以為重寶。”《素問》有《玉版論要》,文中亦有“著之玉版”,篇名意義相同。 黃帝曰:上下有數乎?岐伯曰:迎之五里,中道而止,五至而已,五往而臟之氣盡矣,故五五二十五,而竭其輸矣,此所謂奪其天氣者也,非能絕其命而傾其壽者也。黃帝曰:愿卒聞之。岐伯曰:窺門而刺之者,死于家中;入門而刺之者,死于堂上。黃帝曰:善乎方,明哉道,請著之玉版,以為重寶,傳之后世,以為刺禁,令民勿敢犯也。 玉版論要篇第十五 原文黃帝問曰:余聞揆度奇恒所指不同,用之奈何? 岐伯曰:揆度者,度病之淺深也。奇恒者,言奇病也。請言道之至數,五色脈變,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轉不回,回則不轉,乃失其機。至數之要,迫近以微,著之玉版,命曰合玉機。 《黃帝內經》師傳第二十九:黃帝曰二余聞先師,有所心藏,弗著于方。余愿聞而藏之,則而行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無病,上下和親,德澤下流,子孫無憂,傳于后世,無有終時,可得聞乎?” 九針十二原第一 黃帝問于岐伯曰:余子萬民,養百姓而收其租稅;余哀其不給而屬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藥,無用砭石,欲以微針通其經脈,調其血氣,榮其逆順出入之會。令可傳于后世,必明為之法,令終而不滅,久而不絕,易用難忘,為之經紀,異其章,別其表里,為之終始。令各有形,先立針經。愿聞其情。 《黃帝內經》中也有要將歧伯醫術刻在玉版上,永遠傳下去的意圖,所以傳承修身治國平天下只是一個主要目的,而關系民生的健康與長壽,也是人類追求的大事。 黃帝時代為什么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時代,那是因為軒轅氏有高瞻遠矚的目光和海納百川的胸懷,大發明,大創造,大發展,他承上啟下,繼往開來,將一個蒙昧的華夏民族帶進了一個文明的世界社會,其中文字起了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