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瀉要方為方名,出《丹溪心法》。本方原著無方名,方名見于《醫方考》[1]其組成為炒白術9g、炒芍藥6g、炒陳皮4.5g、防風3g,具有補脾柔肝,祛濕止瀉之功效。主治脾虛肝旺、運化失常所致之痛瀉證,現代常用于治療急性腸炎、慢性腸炎、神經性腹瀉等屬肝木乘脾者。 痛瀉要方是治療急性腸炎、慢性結腸炎、神經性腹瀉的專用方,其基本原理為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痙、改善循環功能及調節神經內分泌功能。但應注意其主要作用是解痙,因此,在治療感染性疾病時應酌情加用有效抗生素。應注意其主要作用是解痙,因此,在治療感染性疾病時應酌情加用有效抗生素。同時應當看到其對結腸炎、神經性腹瀉的治療作用,很重要的一點即是對神經、內分泌系統的調節作用,一是白術促進腎上腺皮質作用;二是白芍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的雙相調節作用,使神經、內分泌調節功能恢復平衡。 痛瀉要方的四位藥各用多少量合適? 2011-06-05 3人回答 性別:男年齡:26歲 健康咨詢描述:我有腹瀉型腸易激綜合癥,聽說痛瀉要方可以治療,痛瀉要方的四位藥各用量多少合適,一天服用幾次,這兩天腹瀉的厲害,聽說痛瀉要方再加點石榴皮更好,石榴皮止瀉效果很好。再問一個問題如果我可以用痛瀉要方+石榴皮治療,熬中藥有點麻煩是不是可以打成粉末用開水沖服,不知這樣對不對請大夫指教 曾經的治療情況和效果:我的腹瀉型腸道易急綜合征七八年了,小的時候爸媽種地忙爺爺奶奶去世早沒人管我自己亂吃東西從小就經常拉肚子,后來就成腸易激綜合癥了以前厲害時一天拉7、8次,老是腹痛以疼馬上就要大便都是很稀的那種有粘液沒有血,而且我發現我的毛病跟情緒很有關系,一緊張,馬上就疼一疼馬上就要上廁所,一會都忍不住,我很痛苦,之后就經常去醫院,什么藥要多吃過還吃過安利整天吃藥花了好多錢,啥招都用過了。現在比以前好多了,大便次數不是那么多了但是還是沒好只是沒以前那么嚴重了,很多東西不能吃如生蒜、蔥、韭菜、辣椒蒜苔等等很多不好消化的都不敢吃還是腹痛老是下腹部不舒服老是有想上廁所的感覺,前幾天我實在沒招了太想治好了,我就去山東省立醫院,做了個腸鏡,說我腸道沒有器質性病變是腸道易急綜合征,專家說我爸媽給了我這樣一幅敏感的腸道(應該是西醫專家),就是這種體質,治不好,只能自己平時多注意。不好消化的不要吃,也不要吃的過飽。還要自己控制情緒不要生氣,不要緊張。我現在工作了,工作也不是很緊張,現在的癥狀: 還是經常大便不成形,飲食稍不注意就腹瀉厲害,一天大便三次我發現我休息在家沒事很放送的時候就很正常一天大便一次出門或者有急事的時候就會很嚴重這點讓我很苦惱,很重要的一點左下腹部老是不舒服,老有想大便的感覺去又拉不出來,一緊張或者生氣馬上就來感覺(拉肚子),我體型很瘦從小就這樣,食欲還可以,還有我睡眠不好老做夢基本上每天晚上都做好幾個,白天沒精神渾身沒勁,臉色發黑發發暗 前幾天從電視上看了中央電視臺健康之路(急出來的腹瀉)說是肝郁脾虛的原因,要疏肝健脾用痛瀉藥方治療 我也要咨詢 下載APP免費問醫生 已免費解答千萬患者問題 在線咨詢 關閉 下載APP免費問醫生 已免費解答千萬患者問題 在線咨詢 滿意答案 張軍 主治醫師 揚州市中醫院 向他咨詢 病情分析: 是可以打成粉末來吃的。痛瀉藥方和石榴皮就用一般劑量就行了。炒白術12g,炒白芍12g,防風10g,陳皮6g,石榴皮12g。 指導意見: 你可以試試看這個方子,是不錯的,可以止瀉。那么之前有沒有用過中藥治療呢/ 痛瀉要方 科普中國 本詞條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名詞術語成果轉化與規范推廣項目提供內容 審閱專家鄭世江詳情 痛瀉要方,中醫方劑名。為和解劑,具有調和肝脾,補脾柔肝,祛濕止瀉之功效。主治脾虛肝旺之泄瀉。腸鳴腹痛,大便泄瀉,瀉必腹痛,瀉后痛緩,舌苔薄白,脈兩關不調,左弦而右緩者。臨床常用于治療急性腸炎、慢性結腸炎、腸易激綜合征等屬于肝旺脾虛者。 中文名 痛瀉要方 功用 補脾柔肝,祛濕止瀉 主治 脾虛肝旺之泄瀉 分類 和解劑-調和肝脾 出處 《丹溪心法》 歌訣 痛瀉要方用陳皮,術芍防風共成劑,腸鳴泄瀉腹之痛,治在瀉肝又補脾。 組成 陳皮、白術、白芍、防風。 用量 陳皮45g,白術 90g,白芍 60g,防風30g。 用法 上四切,分作八服,水煎或丸服。現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補脾柔肝,祛濕止瀉。 主治 脾虛肝旺之泄瀉。腸鳴腹痛,大便泄瀉,瀉必腹痛,瀉后痛緩,舌苔薄白,脈兩關不調,左弦而右緩者。 方義 本證多由土虛木乘,肝脾不和,脾失健運所致。治療以補脾柔肝,祛濕止瀉為主。《醫方考》說:“瀉責之脾,痛責之肝;肝則之實,脾則之虛,脾虛肝實,故令痛瀉”。[1] 其特點是瀉必腹痛。方中白術苦溫,補脾燥濕,為君藥。白芍酸寒,柔肝緩急止痛,與白術配伍,為臣藥。陳皮辛苦而溫,理氣燥濕,醒脾和胃,為佐藥。防風燥濕以助止瀉,為脾經引經藥,故為佐使藥。 配伍特點 白術補脾,白芍柔肝緩急,二者相配,土中瀉木,共奏補脾柔肝之功,防風具有升散之性,辛能散肝郁,香能舒脾氣。 運用 本方用于脾虛肝旺之泄瀉。臨用應用以腸鳴腹痛,大便泄瀉,瀉必腹痛,瀉后痛緩,左弦右緩為辨證要點。 加減化裁 久瀉者,加炒升麻,以升陽止瀉;舌苔黃膩者,加黃連、煨木香以清熱燥濕、理氣止瀉。 重要文獻摘要 《醫方集解·和解之劑》:“此足太陰、厥陰藥也。白術苦燥濕,甘補脾,溫和中;芍藥寒瀉肝火,酸斂逆氣,緩中止痛;防風辛能散肝,香能舒脾,風能勝濕,為理脾引經要藥。陳皮辛能利氣,炒香尤能燥濕醒脾,使氣行則痛止。數者皆以瀉木而益土也。”[2] |
|
來自: 鶴年養生 > 《脾胃 腹部 噯氣呃逆反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