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師報 針對當前中小學教科研普遍存在過程性管理薄弱、實效性顯現不足、成果推廣應用不多等現象,以及縣域課題管理部門管理力量不足、管理方式單一,難以對教科研工作實施有效管理的現狀,福建省德化縣教師進修學校積極探索縣域教科研管理“五五三”模式,實現學校的深度參與、教科研人員的深度卷入、區域教育的深度發展。 五項規范管理機制,建構縣域課題管理框架。立足縣域實際,德化縣以“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專業引領、突出效益”為基本原則,建構了縣域課題管理的基本框架。 一是整體統籌規劃制。縣教師進修學校教育科研管理處與縣教育科學規劃辦合署辦公,共同編制全縣教育科學發展規劃、課題指南和管理辦法,加強整體規劃和指導管理;每年初召開全縣教科研工作會,對全縣教科研工作進行總結部署和任務分解;出臺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暫行辦法,使課題管理工作有據可依、有章可循、規范實施。 二是規范評審評定制。課題立項申報需要提交課題論證電子版文稿,委托異地專家匿名評審;課題結題驗收從專家庫中隨機抽調評委或委托異地專家評審,最大限度做到客觀公正。 三是課題工作學期匯報制。每個學期期末學校對課題開展情況按規定格式和要求匯總上報,縣教育科研管理部門及時掌握課題研究的開展情況,并進行跟蹤、檢查、指導,夯實研究過程。 四是課題活動信息審核制。課題組每次開展研討活動必須撰寫活動信息報道,并及時上傳到學校網站或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教科研部門網站。課題結題時,嚴格審核課題活動信息報道材料,以此引導課題研究的真實開展、扎實開展。 五是課題成果科學評價制。對課題研究工作的評價采取研究過程與研究成果并重,不僅看論文發表、獲獎情況,而且注重對課題研究過程的審視;對課題研究成果的評價采取實踐探索與理論提升并重的辦法,不僅看課題研究的活動開展情況,而且關注在實踐探索基礎上的理論提升程度,關注成果的可復制性和推廣應用價值。 五項指導服務機制,提升縣域教育科研水平。建立教科研人員培訓機制,定期組織課題負責人、學校教科室人員專業能力提升培訓,提高教科研人員的課題組織、實施、管理和指導能力。 “三會”培訓機制。課題立項后,教育科研管理部門召開課題負責人培訓會,對課題的開題論證、活動開展、成果提煉等進行培訓指導;中期檢查結束后及時召開反饋會,通報中期檢查情況并對后期課題研究進行針對性培訓;課題結題驗收后召開總結表彰會,交流工作經驗,通報存在的問題,展示課題成果。 課題活動跟蹤指導機制。教育科研管理部門要求獲得各級立項的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立項文件下發三個月內組織開題;除課題組聘請省市專家進行指導外,一般情況下縣教育科研管理人員均到場;對各課題組開展的過程性研討活動,如中期報告會、課題研討會等,縣教育科研管理部門要進行有效的跟蹤、指導、服務。 教科室主任培訓機制。教育科研管理部門定期組織對學校教科室主任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有計劃、有步驟、分層次培養科研骨干力量。 科研基地校引領機制??h教育科研管理部門以課題研究為抓手,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學校作為教育科研實驗基地,引導基地學校名師、學科帶頭人、教學骨干積極投入,并搭建平臺打造一批有優勢、有特色、富于創新的研究團隊,以點帶面,推動縣域教育的整體發展。 “科研開放日”研訓機制??h教育科研管理部門適時舉辦“科研開放日”,通過主旨報告、微論壇、成果展示等多環節、多層面、多角度的匯報與展示,有效促進教科研人員的專業素養。 三項激勵推廣機制,促進科研成果推廣應用。有激勵才能更好地促進發展??偨Y反思機制。每批次課題結題驗收后,縣教育科研管理部門召開結題總結,對今后課題工作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意見。表彰激勵機制。根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暫行辦法,每年對重點課題、優秀成果給予經費資助;出臺德化縣教科研成果和教學成果評選辦法,每年評選一次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和教科研成果獎,每三年評選一次教科研先進單位和個人,調動教師、學校參與教科研的積極性。推廣應用機制。對教育教學改革實踐具有重大示范作用、市縣內具有較大影響的研究成果,在縣域內專項推廣實施,促進優秀課題成果在全縣范圍內的推廣應用。 (作者系福建省德化縣教師進修學校校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