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為萬病之靈藥,為“千草之靈,百藥之長”。但有人畏人參如虎,有謂“諸痛不可用人參”;“人參殺人無過,大黃治病無功”;“蘿卜與人參及子同服作用抵消”,“人參反藜蘆”,即諸參反藜蘆。我國栽種人參始于西晉,迄今至少1600年歷史,系世界最早引種人參的國家。野生人參歷年愈久,性愈溫和,其功力亦足。“因其吸天空清靜之氣足,受地脈英靈之質厚,故效力巨也”。民間有“七兩為參,八兩為寶”的說法,參價逾百萬。清代醫家陳士鐸《本草新編》:“夫獨參湯可治療陽脫于一時,血失于頃刻,精走于須臾,陽決于旦夕,他藥緩不濟事,必須用人參一二兩或三四兩,作一劑服以救之,否則陽氣逐散而死矣。”《圖經本草》記載:“使二人同走,一含人參,一空口,各奔走三五里許,其不含人參者,必大喘,含者,氣息自如。”人參改善耐力,緩解精神壓力,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上高原有反應,服用人參能預防高原反應。具有抗缺氧,抗疲勞的功能。1094年,57歲的蘇東坡被貶惠州。他少而多病,夏則脾不勝食,秋則肺不勝寒。到嶺南瘴氣之地,多年的汗喘病告痊愈,神采奕奕,身輕體健。近年來人參包括價格波動很大,2013年初每公斤400元左右,不知何故,到下半年突然漲至每公斤800元,以后多年保持高位不降。有歌謠一首:“大補元氣屬人參,益肺健脾能生津;莫說補品處處好,藥不對癥也害人。” 人參來源于五加科植物人參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及根莖。紅參為人參經蒸制后的于燥根及根莖。 人參的主要鑒別特征:口訣:“人參蘆長碗密棗核丁,緊皮細紋珍珠須。”主根呈紡錘形或圓柱形,表面灰黃色,上部或全體有疏淺斷續的粗橫紋,下部有支根2~3條,須根上常有不明顯的細小疣狀突出(珍珠點)。根莖(蘆頭)多拘攣而彎曲,具不定根(艼)和稀疏的凹窩狀莖痕(蘆碗)。質較硬,斷面淡黃白色,顯粉性,皮部有黃棕色的點狀樹脂道。香氣特異,味微苦、甘。
鮮人參(根及根莖) 鮮人參(雌性) 鮮人參(雄性) 園參 人參的偽品還會出現商陸,有錯栽培的。商陸是逐水消腫藥,有小毒。來源于商陸科植物商陸Phytolaccaacinosa Roxb.或垂序商陸Phytolacca americana L.的干燥根。 商陸的主要鑒別特征:為橫切或縱切的不規則塊片,切面木部隆起,形成數個突起的同心性環輪。質硬。氣微,味稍甜,久嚼麻舌。 美洲商陸 商陸 鮮商陸 商陸切片 人參曾經出現過山萵苣、櫨蘭、華山參、桔梗、金錢豹等冒充。現在基本上看不到了。人參的質量問題主要是生曬參特別白,為熏硫產品,口嘗有酸味,所以應該“嘗著買,不會扯拐。”另一個嚴重問題是紅參加糖增加重量,為了顏色好看,藥是吃的,不是為了好看的,購買人參必須買本色貨。故有“藥材好,藥才好。” 生曬參(左:熏硫雪白,有酸味;右:正常黃白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