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家拳練習中的呼吸法研究 有人問老子:“道是什么?” 老子會告訴你:“道是玄牝。” 有人問孔子:“道是什么?” 孔子會告訴你,:“道是仁愛。” 有人問莊子:“道在那里?” 莊子會告訴你:“道在屎尿之間” 有人問王重陽:“道在那里?” 王重陽會告訴你:“道在呼吸之間。” 印度一些修行有成的人,可以提前六個月預知自己的死亡,據說他們再呼吸的時候能覺知到空氣之中有一種精微物質,他們成為生的能量,而將死之人,在吸氣的時候,沒法把這種能量帶到我們的身體里面。 在我國也有很多道士,和尚預知自己的死亡時間,甚至在民國時期,有一個著名的武術家孫露堂就預知了自己的死亡時間,當那一天來臨的時候,他準備好一切,安然而逝。 記得剛學太極拳的時候,問師父:“怎么呼吸?”師父說:“自然呼吸。”練了兩年太極拳,身體確實健康了很多,可是總覺得自己發不出勁來。問師父:“怎么發勁?”師父說:“你還沒到時候。” 后來就去學習了形意拳,還是那個問題:“怎么呼吸?”師父的回答是:“起吸落呼。”練了好久,氣力有所增長,也能嘗試發勁了,可練習后總有頭暈和氣喘的現象,問師父:“怎么解決?”師父給了兩個字:“多練。” 就在這個時候,我遇到了一個道家的師父,開始跟著他修行內丹,我還是那樣一個問題:“怎么呼吸?”師父說:“內氣不出,外氣不入。”所謂內氣就是我們的腎呼吸,就是人們說的丹田呼吸;所謂外氣就是人的肺呼吸,就是我們用鼻子的呼吸。當我們學會丹田呼吸,腎氣就會變得很強大,就會自然做到太極拳說的“斂氣入骨。”那是因為腎主骨生髓,腎氣足,自然髓氣滿。 就這樣練習丹田呼吸,精神變得很好,內臟運化功能得到加強,腰胯的力量也有所增加,打拳不再有氣喘的現象,能夠很好的控制呼吸了。可是問題又來了,就是在打坐的時候無法入靜。 帶著這個問題,我實驗了很多方法,都沒有成功,也許是機緣巧合吧,有一天遇到一個道士,他告訴了我一個口訣:“吸氣不要管他,呼氣意守丹田。” 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沒想到不到半個月的時間,我打坐竟然能夠入靜了,問那位道士:“為什么?”他說:“我也不知道。”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一本書,是日本人寫的一本有關體育鍛煉的書,它的主要觀點就是,呼吸是啟動我們自律神經的鑰匙,吸氣,可以啟動我們的交感神經,呼氣,可以啟動我們的副交感神經,當我們關注呼氣的時候,就是在啟動我們的副交感神經,當然有利于我們入靜了。 解決了入靜的問題,可馬上又出現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道經上說的胎息怎么做到呢?我們怎樣能夠忘掉我們的呼吸呢?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我好多年,知道有一天,有一個大道士告訴我:“身體是第一義的,呼吸是第二義的,你關注呼吸,則永遠無法忘記呼吸,你學習胎兒的被動呼吸法。” 我開始嘗試先鼓丹田,再吸氣,然后收丹田,呼氣的練習,慢慢的我掌握了這種呼吸的方法,現在我可以做到全身的縮展而帶動自己的呼吸。 我不僅做到了胎息,而且對身體和呼吸的控制也達到了一個高度,前路漫漫,吾將上下而求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