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花中四君子之一,菊花向來以他的高風(fēng)亮節(jié)、堅貞挺拔為文人騷客所喜愛。盛放在百花凋敝、蕭瑟肅殺的晚秋,那一抹黃色,便是秋日里最美的風(fēng)景線。 1. 《菊花》——唐·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菊花,不像牡丹那樣富麗,也沒有蘭花那樣名貴,但作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愛。有人贊美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高潔的氣質(zhì),而元稹的這首詠菊詩,則別出新意地道出了他愛菊的原因。 2. 《題菊花》——唐·黃巢 颯颯西風(fēng)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詩中的菊花,是當(dāng)時社會上千千萬萬處于底層勞動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贊賞他們迎風(fēng)霜而開放的頑強生命力,又深深為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所遭遇命運的而憤激不平,立志要徹底加以改變。 3. 《菊花》——明·唐寅 故園三徑吐幽叢,一夜玄霜墜碧空。多少天涯未歸客,盡借籬落看秋風(fēng)。 淪落天涯的詩人從這籬笆里面的開放的秋菊中看盡了濃濃衰颯的秋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自陶淵明以來,菊花就是隱士、高潔的象征,詩人就是借菊花表現(xiàn)自己的高潔品格。 ?4. 《菊花》——唐·李商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陶令籬邊色,羅含宅里香。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愿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 雖然詩中寫到陶淵明,但根本點則不是甘于田園。而是借菊寄托自己渴望入朝的熱望。這里的的菊花,淡淡的紫色,鮮艷的黃色,他們既有陶公籬旁的雅色,又有羅含院里的淡香。它不畏霜露,卻擔(dān)心夕陽。它可以傲然凌霜盛開,卻面對時光流逝無奈。即使它枯萎了,也可以制成美酒,盛在精巧的鸚鵡杯中,來到高貴的宴席之上。這里詩人熱情謳歌了菊花的雅色和清香,高度贊揚了菊花不怕霜露的傲骨以及可貴的奉獻(xiàn)精神。 5. 《嘆庭前甘菊花》——唐·杜甫 庭前甘菊移時晚,青蕊重陽不堪摘。明日蕭條醉盡醒,殘花爛熳開何益?籬邊野外多眾芳,采擷細(xì)瑣升中堂。念茲空長大枝葉,結(jié)根失所纏風(fēng)霜。 杜甫居長安下杜城時,看到到庭前遲開的甘菊花,不禁聯(lián)想到自己的身世,他贊揚了菊花傲煞霜雪的氣概,也表達(dá)了自己敢于面對現(xiàn)實的勇氣和不屈不撓的意志。 |
|
來自: Zhanjh1936 > 《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