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孩子!我們總是想把最好的送給他們,美味的食物、漂亮的衣服,以及美好的童年。但是,作為父母的我們,真的把最好的送給孩子了嗎? 小時候,我曾聽過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手端銀碗討飯吃。內容是這樣的:有三位父親,他們非常愛自己的兒子,為了兒子以后能夠平安健康,他們每天都去廟里為兒子祈福,在他們日復一日的祈福下,菩薩被感動了。 有一天,他們同時被菩薩請去,并允許他們從菩薩的寶庫中挑選一樣,回去送給兒子。 第一位父親挑了一只鑲嵌了寶石的銀碗;第二位父親則挑了一輛用黃金制作而成的馬車;至于第三位父親,他什么財寶都沒拿,只是拿了一張堅固的鐵弓。三位父親拿了寶物后,便向菩薩請辭離去了。 一路上,前兩位父親不停地嘲諷第三位父親,說他太傻了!就拿了一張破弓,那么多財寶都不拿,兒子以后肯定窮困不堪。 很快,三位父親就把各自從菩薩那里得到的寶貝,給了各自的兒子。拿了銀碗的兒子,每天熱衷于吃喝,去哪兒都抱著那只銀碗;得了金馬車的兒子,沒事就在集市上閑逛招搖;至于拿了鐵弓的兒子,則整天就在山間里打獵。 多年后,三位父親相繼去世,愛吃喝的兒子坐吃山空,在把家底吃光后,不得不把碗上的寶石摳下來變賣,最后不得不手捧著銀碗到處討飯吃;愛招搖的兒子一事無成,什么都不會,每天只得從金馬車上扣點金子下來去換糧食艱苦度日;而拿了鐵弓的兒子練就了一身打獵的好功夫,經常扛著獵物回來,一家人是有的吃有的穿。 這個民間故事告訴我們:作為父母,如果我們留給孩子的知識可供消費的財富,什么都沒教會孩子,這是錯誤的。只有給留下一些生產性的財富,那才是最孩子真正的負責。有句老話說得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個道理對于我們教育孩子也是一樣的。 那么,我們做父母的,到底能送給孩子什么?什么禮物又是能夠孩子一生幸福的呢? 讓孩子學會主動學習的能力我相信,我們所有的父母可能對孩子的期望各不相同,但一定都是有一個共同點的:希望孩子一生健康、幸福。而這種目標,唯一的實現方法就只有兩個字——"教育"。中國是個教育大國,所以往往很多情況下,我們想達到任何目的,都得在教育為基礎的前提下才能實現。 我們的很多孩子其實都是生長在應試教育的環境背景下,他們都是在被逼迫式中成長的,在他們的世界里,沒有想做,只有被做。 父母希望他們上英語補習班,他們就每周六早起去上補習班;父母希望他們以后學理,他們就放下歷史政治,去專攻物理、化學。 如果你留心周圍的話,你會發現我們的身邊其實有很多只會學習不會生活的人!很多的研究生、博士生,他們之所以在大學之后還堅持著繼續"上學",其實有些并不是以提升學歷為目的,他們只是有著"社會恐懼癥"。因為他們除了學習之外,再也不會別的了。 而這種學習,正是他們的父母所逼迫他們的"被動技能"。 你必須得承認,我們早晚有一天是會先離孩子而去的,就跟上文我所講的這個故事一樣,拿弓的兒子之所以能夠在未來生活的這么好。就是因為這個孩子學會了主動學習。當父親給他拿回了一張鐵弓之后,他并沒有將至棄用,而是主動的學習運用獵弓,這也是我們所有的父母都應該讓孩子學會的。 拿學習來舉例子,我們天天逼孩子學習,不如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當孩子學會了"主動學習"之后,在學習中,孩子如果學會了"主動學習",那么,不管什么學科,孩子都不會差到哪里去。同樣的,如果孩子只是在一味的被逼中學習,那么有一天,如果老師、父母不在逼他時,孩子就不會學習。 在工作中也是一樣,沒有誰天生就會,大家都是在不斷的學習中進步、成長的,而之所以會有人比較優秀、比你吃得香,就是因為他們比你更會主動學習! 讓孩子學會正確選擇的能力我們常說,你要為自己的選擇承擔后果。而事實也的確如此,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在一次次的選擇中所組成的。但是很多時候,我們都在不經意間剝奪孩子主動選擇的權利!我們總說,孩子小,什么也不懂。但是,孩子真的什么都不懂嗎?我們總喜歡拿孩子的年齡當借口,但我們捫心自問,我們真的問過孩子?尊重過孩子? 怕是沒有吧!孩子小是沒錯,但這也不是我們一味剝奪孩子自己做主的權利。我們很多家長都把子女看成孩子!不管他們多大,我們都喜歡稱呼他們叫孩子。 我們總說,孩子大了,不聽話了。以前叫孩子干嘛,孩子就干嘛,可現在呢?孩子動不動就頂嘴,跟自己唱反調!這真的是孩子變得不孝順、不聽話了嗎?孩子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舉動,只是孩子想表達自己的 想法而已。 小事上我們替孩子做主,大事上,我們不讓孩子做主。這樣下去,等到孩子長大后,他們壓根就不會懂得什么叫做選擇。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可以遇見那種什么都是"隨便"的人。他們之中往往絕大多數者其實都不是隨心不在意,他們之中更多的是恐懼選擇。 在生活中,有些人喜歡稱呼我們為"選擇困難者",其實,他們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癥狀",就是他們習慣了不做決定!在他們小時,他們的父母就替他們做好了一切決定。 終有一天,孩子們會長大,他們會遠離父母的庇護,走上屬于他們自己的人生。可是,人生的路上處處都是選擇,如果孩子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卻不會選擇方向。那么,孩子的未來可想而知。 松開孩子腳上的枷鎖,讓孩子能夠自由發揮的能力對于孩子來說,自由是他們最為向往,也是最難得到的。正因為我們很多父母都把孩子握得太緊,所以這才更顯得自由的彌足珍貴。給孩子自由,并不時對孩子放任不管,而是給孩子更多的空間,給孩子更多的選擇權、嘗試權、犯錯權。 很多時候,我們做父母的,都擔心孩子會犯錯、都害怕孩子會受傷。正是因為這種"含著怕化了,捧著怕摔了的"想法,讓我們很多的父母都在無形中給孩子上起了枷鎖。因為害怕孩子會受傷,所以我們剝奪了孩子嘗試的權利;因為擔心孩子會犯錯,我們就不允許孩子嘗試犯錯,凡事都得按著自己的思路來。 正是因為這種理念,導致我們越來越多的孩子都被父的這種愛所束縛,愛本無罪,可一旦過量就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自由和尊重是一對孿生子,我們一直都在說"要尊重孩子"、"要跟孩子平等的交流"!但同樣的,我們也一直都在"自由"的理念上走向盲區。所謂的尊重也就變成了空話。 哲學家弗洛姆說:"如果沒有尊重,愛就很容易墮落為統治和占有。"一個渾身戴滿枷鎖的孩子,同樣也失去了探索世界的機會,也同樣失去了培養自信的機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