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喝不喝酒?看到這個問題,絕大多數人都會矢口否認。 這個問題,其實與鯨是不是哺乳動物、非洲和俄羅斯誰更大、漢高祖是不是戰國時代的人一樣,很多人都會不假思索地給出答案。 而結果往往一樣,答錯。 這就是經驗主義錯誤,人對一些模棱兩可的問題,基本不會投入太大精力研究,往往憑經驗或主觀認知來定性,然而經驗往往是偏感性的、偏機械的,不具有客觀真實性,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往往會產生誤差,所以…… 所以咱不往下扯了,說得像是多懂馬哲似的,趕緊回來,話說唐僧這個一本正經的帥和尚到底喝不喝酒呢?壹深藏不露的喝酒高人唐三藏 其實大多數人對唐三藏產生誤會,是拜劇版《西游記》所賜。 劇版《西游記》把唐僧的形象塑造得過于完美,又有理想又有信念又端方又誠實,廢話輕易都不多說一句。 這樣一個唐僧,說實話太完美了,要照佛家觀念,您老人家不用修練了,直接成佛就行。 原著中描寫得更真實,唐僧有時會生氣,會害怕,遇到困難時還動不動打退堂鼓:媽呀,我給皇上吹牛兩三年就回來,現在走了十年了還沒見到佛祖,這可咋整…… 媽呀,這個妖怪好厲害,我好害怕,猴子我要回家…… 有時心情煩躁了,還威脅猴子說你要是再不把我哄高興了我就念緊箍咒。 特別是在誠實守信方面,唐僧的嘴就是個篩子,動不動就說突嚕嘴整一頓假話,比如在喝酒問題上。 高老莊高太公、寶象國國王請唐僧喝酒,他說,貧僧從來不喝,八戒沙僧你倆喝了吧。 朱紫國國王請喝,唐僧也說我不喝我不喝…… 遺憾的是這都是說瞎話!其實唐僧能喝,而且也喝過。 唐太宗送唐僧出發時,君臣之間就喝酒餞別。過女兒國時,唐僧對美女國王說,我雖然吃齋但沒戒酒,還和國王正兒八經喝了一場。 那什么,佛家不是戒酒戒葷嗎?怎么唐僧還喝酒,難道他是個假和尚? 唐僧確實是個真和尚,佛家也戒酒,只不過戒的是葷酒,不戒素酒。 葷素酒什么區別呢?葷酒是指經過完整的發酵、蒸餾、過濾等程序釀制出來的,酒精度數高,和現在的白酒一個味兒。 素酒只經過簡單的發酵,而且大多數原料用水果而非糧食,度數不高,類似于醪糟、低度米酒,只是淡淡的一點酒味。貳孫悟空其實是酗酒狂魔 孫悟空作為花果山的頭一號男猴,喝酒,自然是少不了的。 有的人是愛喝也能喝,喝酒對他來說是享受;有的人愛喝不能喝,喝了酒凈惹禍,孫悟空是第二種。 他酒量極小,不能喝卻偏偏喜歡喝。獅駝嶺大戰,孫悟空用計鉆進青獅精肚子里,青獅為了弄死孫悟空,喝進去好幾斤毒酒,孫悟空在里面張嘴全喝了,結果秒醉,在妖怪肚子里打上了醉拳…… 基本上是逢酒必喝,逢喝必醉,一醉就出事。 孫悟空結交了幾個道上的朋友,“哥倆好呀、五魁首啊、六六六啊…”喝酒喝到興頭上,哥兒幾個拜了把子,人稱七大圣,猴子排名老末。 一貫心高氣傲、唯我獨尊的美猴王,為何會排名老末? 有人說是憑本事,孫悟空打不過前面幾位;也有的說,孫悟空個頭是最小的,牛魔王一張嘴就能把猴子吞下去。 其實吧,七大圣排名很大概率是按酒量來的,作為小弟的孫悟空,酒量是最差。 拜了把子后,好酒、好肉、好基友,就差一醉了,這一醉倒好,孫悟空直接醉死過去了,迷迷糊糊中就被黑白無常綁走了。 到了地府,孫悟空才清醒:這是要帶我去哪?鬼差冷言道:你不知道你翹辮子了么,還能去哪? 孫悟空一想不對啊,我都超出三界了,怎么可能還能掛掉? 本來心里就不爽,加上兩鬼差的態度實在太惡劣,孫悟空便掏出金箍棒,先讓鬼差又死了一回,再一路打到閻王辦公室。 閻王正喝著小酒呢,不料看到一只兇神惡煞渾身是毛的死猴子闖了進來。 好鬼不吃眼前虧,在官場混跡多年,看到那么多保安都沒能攔住孫悟空,閻王急忙求饒:“上仙息怒,上仙息怒?!?/p> 孫悟空一聲大喝:為何喊人來勾我魂魄? 閻王喊屈:“同名同姓的人多了,肯定是那倆死鬼勾錯了人”。一句話就將罪責推在了死無對證的臨時工身上。 孫悟空做事一向直接:“少哄老子,速拿生死簿來我看!” 然而,翻開捧上來的生死簿,看到白紙黑字:孫悟空,天產石猴,陽壽342歲,善終。 孫悟空心里有些崩潰了,原來千辛萬苦學來的長生術,竟然是忽悠人的! 此時,他的心情跟哪吒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怒吼了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然后便改了生死簿。叁 要是沒有酒,我們都看不到《西游記》了 《西游記》共一百回,提到酒的次數,竟然多達300處…… 很多關鍵情節關鍵人物,都用酒串連。 除了孫悟空大鬧地府這精彩的一出,再就是驚天動地的大鬧天宮事件。 孫悟空喝了幾杯天宮美酒,醉得呼呼大睡,以至于無意中招惹了太上老君這位超級大神,搗毀煉丹爐、壞了蟠桃會,被壓五指山,再然后,才有了往后取經的事。 要是不喝酒,孫猴子安心在天庭當他的小官,后邊的故事還怎么展開? 除了孫悟空這個主角,其他的配角也離不開酒。 豬八戒是酒壯慫人膽,酒后撩撥天宮大眾情人嫦娥仙子,結果直接被打成豬。 沙僧蟠桃宴上,大概也是酒后手滑,把玉帝的玻璃盞打碎,結果從天庭警衛員打到流沙河里和泥鰍搶食吃。 其實不光《西游記》與酒密不可分,四大名著基本皆是如此。 曹操劉備煮酒論英雄,關羽溫酒斬華雄;魯智深醉鬧五臺山,武松醉打蔣門神;紅樓夢就不細說了,不光是酒多,經常一邊喝酒還要擺一桌繁雜得嚇人、光認名字就得半天的美食。 酒食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 邊吃邊喝邊樂呵,所謂曲水流觴、酒酣耳熱,是中國人交流感情的重要方式,同席而食、推杯換盞,說明你我起碼感情上是一家人。 即使你叫項莊來舞劍,時不時想捅我一下,咱哥兒倆面子上還是兄弟。 所以說,酒食不僅串起了四大名著的線索,更是傳承了漫漫數千年華夏文化的歷史脈絡。 好酒配好食,美食更增一分香味;好食配好酒,美酒更添三分醇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