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3 19:48:14有人問我,我年齡大了,需不需要吃點阿司匹林呢?這個問題有點不太好回答。想回答這個問題,咱們需要把為什么需要吃阿司匹林的原因講清楚。 這里討論口服阿司匹林,主要是作為一種抗血小板的藥物,目的是為了防止出現心腦血管并發癥,這個目的,并不討論阿司匹林的解熱鎮痛等其他作用和用藥目的。 我們都知道,有心腦血管疾病,醫生一般會建議你長期口服阿司匹林,每日75-100毫克。目前的循證研究發現再大劑量的用藥并不會進一步降低血栓風險,但會增加出血的風險。 阿司匹林是一種抗血小板藥物,其他同類的還有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 血小板是什么?它涉及到凝血的啟動過程。我們的血液里面有一套叫做凝血因子的系統,成分很多很復雜,大部分由肝臟合成。這個系統平時是溶解在我們的血液里面的,隨著我們的血液流動,只要有血液的地方里面就含有凝血因子。當我們動脈有了脂質斑塊沉積后,這個斑塊表面不光滑,血小板就容易粘附在上面,血小板粘附在上面,它就會激活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凝血因子激活以后,就會從可溶的狀態變成不可溶解的固態。本來這套凝血系統是保護我們身體的,當我們的身體某一處破壞后,凝血系統激活,保護身體不再繼續出血。但是如果這套凝血系統在動脈粥樣斑塊的影響下被激活了就出現了麻煩,導致血管阻塞,造成器官急性缺血,時間一長就會造成器官壞死。這就是心梗、腦梗等動脈粥樣硬化的基本原理。 抗血小板呢,就是抑制血小板的這種粘附功能,抑制血栓的啟動步驟,阻止血栓出現。當然了人體形成血栓還有其他機制,比如靜脈系統的凝血,血管破壞后的凝血,機制都有差別。但是動脈粥樣硬化的血栓產生與血小板的關系最為密切,因此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一般需要抗血小板而不需要長期抗凝。我這里僅僅只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沒有考慮其他因素,比如房顫的抗凝,如果合并有房顫等其他需要抗凝的情況還需要綜合考慮是抗血小板還是抗凝。 按理說只要是有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頸動脈斑塊等都需要抗血小板,理論上沒錯,一般也的確是這樣實施。但問題是我們用藥不能只考慮藥物好的作用,還要考慮藥物的不好的作用。前文講過,凝血系統是保護我們身體的,當我們的身體某一處破壞后,凝血系統激活,保護身體不再繼續出血。如果長期抑制血小板功能,人體的正常的凝血保護機制也會被抑制,常見的就是消化道出血和顱內出血。而且如果一個人有消化性潰瘍,出血風險就會很高。同時年齡大,高血壓,糖尿病,這些疾病本身即會造成動脈粥樣硬化,同時也會導致血管脆性增加,增加顱內出血的風險。如果你為了降低心梗、腦梗的風險長期吃了阿司匹林而出現了腦出血,問題可能更麻煩。 因此并不是說只要發現有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就一定需要抗血小板治療。事先需要評估出血凝血的風險獲益比,盡可能選擇一個風險最低獲益最佳的方案,決定是否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預防心腦血管意外事件的發生。不要盲目自行服藥。 本文由沈陽張醫生原創。 沈陽張醫生,專注心血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