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地理蹊傾情首發編輯整理制作,雖免費交流使用,但保留譴責直接拿過去作為自己成果的部分使用者的權利。 新啟程,新思路。地理蹊不搬運題目,而是分析題目中的解題思路與知識含義。期待您在留言欄內寫出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方法,以共同交流。歡迎關注”地理蹊“公眾號,并用微信手機或PC版瀏覽。 2020年合肥一質檢 下圖示意黃河上游支流洮河某河段單側斷面,T1、T2、T3為不同地質時期形成的階地。據此完成23- 25題。 24.T2階地漫灘砂、基巖、黃土、坡積物形成的先后順序為本題組以洮河某河段單側斷面的階地為背景材料,以圖中各階地黃土層形成的原因、T2階地各物質層形成的先后順序、推測該河段所在區域形成時的地質狀態為切入點,考查外力作用、地層形成先后順序、內外力對地表形態的塑造等相關知識及獲取與解讀信息的能力、分析并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本題組主要是對基礎知識的檢測,難度中等偏易,因為曾經高考題里面出現過階地,所以現在解題者對于階地應該不是特別陌生,解題時要注意事物的動態演變過程,圖中給出的是靜態的物質分布及地貌狀態,但分析時解題者需要有事物形成的過程推演能力,這或許對解題者有一定難度,但對解題者的邏輯思維及地理實踐力的提升有一定的煅煉作用,平時練習題在解題時不是僅僅獲得正確答案就行,要能有一定的演繹能力才行。 DCD 23、其實根據圖中平整的黃土層結合所學知識黃土應為風力堆積地貌,就可以選出正確答案D。要想理想題目中更多的知識還應從以下分析:從圖上可以看出黃土層位于T1、T2、T3階地的最上層,緊鄰洮河河床兩側的河段上并沒有黃土層出現,可判斷出黃土層出現的較早,另黃土層下一層為漫灘砂,再從圖上的構造中可以看出在坡積物形成后黃土層出現。坡積物由坡面上水流沖刷與攜帶作用在斜坡的中、下部及坡麓造成的堆積物。即坡面殘積物經水流搬運,順坡移動堆積而成的土。坡積物質隨斜坡自上而下呈現由粗而細的分選現象,其成份與坡上的殘積土基本一致,與下層的基巖沒有直接關系;漫灘砂即河漫灘時形在的砂質物。而河漫灘應是在豐水期時接受堆積,枯水期時出露水面的流水堆積體。T2、T3都有坡積物,而黃土層又覆蓋坡積物底部,所以黃土層出現時T1、T2、T3階地已經形成(因為階地形成后有坡才會有坡積物)。階地形成后該層階地已經遠離河流水面,故黃土層和流水作用無關,AB不對;河段所在斷面巖層并沒有黃土物質,故這里的形成應不是風力侵蝕,而應是風力堆積,C錯D對。24、礫石和漫灘砂應為河流堆積物,而基巖位于它們最下方,所以基巖最先形成(其實從字面意思也可以判斷),礫石位于漫灘砂下方,地形沒有出現倒置等情況的沉積物下層形成時間早,上層形成晚,上層對下層呈覆蓋狀,坡積物又置于漫灘砂之上,應上階地抬升后,坡面物受流水侵蝕后在漫灘砂層上堆積而成,黃土層覆蓋坡積物的坡腳部位,因此黃土層形成最晚,故T2階地中地層按形成先后順序應是基巖、礫石、漫灘砂、坡積物、黃土,C符合。25、階地一般指由于河流下切,原來屬于河谷底部即河漫灘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階梯狀分布在河流的谷坡上的地形。各階地層上的堆積物形成時應是地殼穩定,如果地殼此時一直呈上升狀態,則由于地殼的不穩定性,此時坡岸不會形成多層的較厚的流水堆積層,C不對;如果地殼相對穩定,谷地維持不變,則一側河岸一直接受堆積,不會形成多階梯狀,A不對;結合定義可知河漫灘要超出洪水位,如果地殼下降的話,河漫灘也會隨之下降,再則從圖中可見河流位于斷面的最低處,如果該河段所在區域呈下降狀態的話,河流的下蝕能力不能形成如果多的階層狀階地,因為當河流水量減少或河水與地下水基本呈相連狀態時就不會出現下蝕狀態,B不對; 當河流間歇抬升時,可將間歇期階段形成的堆積物抬升,河流由于與地下水水位的間距加大,會繼續進行下蝕,加深河床,河水水位與原堆積物間距加大,又會形成另一個新的堆積體,從而形成階地,故D正確。
圖片來自百度搜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