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腰間盤突出呢? 想要清楚的了解腰間盤突出, 我們要先從脊柱的結構說起。 一節節的椎骨整齊排列, 搭建起脊柱的骨架。 椎骨中間的空隙貫穿起來, 形成可容納脊髓的椎管。 椎間盤像夾心巧克力一樣, 有著較硬的外殼和果醬樣的軟心, 即纖維環和髓核。 纖維環破裂, 髓核脫出就像巧克力外殼出現破口、 里面的果醬流出來的情況。 脫出的髓核會刺激周圍的神經, 突出的椎間盤也會對神經造成壓迫, 從而導致疼痛出現。 總結一句話:腰間盤突出就是腰部的椎間盤發生了突出。 好好的腰間盤怎么就突出了呢? 1. 負荷過重 長期的體力勞動或者彎腰用力,腰椎間盤承受壓力會是站立時的1倍以上,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病率也高,采用正確的搬重物姿勢,也是規避腰椎受累的重要措施。 2. 蹺二郎腿 蹺二郎腿可能讓你舒爽一時,但長期保持這個姿勢,對你的腰椎十分不友好。蹺二郎腿會讓你的盆骨處在一高一低的傾斜狀態,長期這樣的姿勢會造成腰肌勞損,間接性引發腰椎間突出。 3.長期站著工作 我們的腰椎是非常脆弱的,既不能久坐也不能久站。(人類表示太難了。。。。) 站立時腰部肌肉會一直處于緊張狀態,時間久了,腰椎的受力增加,也會增加腰椎間盤突出的風險。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站姿與坐姿來回替換,或者讓雙腳間歇性的休息,以此緩解腰部的肌肉緊張。 4. 過度肥胖 對于腹部過于肥胖的人,除了本身脂肪組織較多、肌肉組織較少外,腹部重量的增加可使腰部負荷增大,從而增加了患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機率。 5. 不注意腰部保暖 腰部特別怕冷,為了抵御寒氣,腰背部的肌肉就會反射性痙攣,小血管收縮,使得局部血液循環減少,會影響椎間盤的營養供應,椎間盤內壓力升高,造成更多的傷害。 6. 椎間盤自身退化 腰椎間盤相當于一個微動關節,軟骨板、纖維環和髓核共同組成,分布在腰椎骨間,而人過了35歲之后,軟骨當中的氨糖開始流失,氨糖減少,人體椎間盤的彈性會越來越差,導致椎間盤更易受外力擠壓而損傷。 如何保護我們的腰間盤? 改善椎間盤突出,要從生活細節著手。 選擇有靠背的椅子:平時我們坐著的時候,盡量選擇有靠背的椅子,同時椅子放個腰墊,這樣能讓腰椎有所依靠,緩解腰椎的壓力。 選擇硬一點床墊:這樣能夠讓身體肌肉得到放松。在躺著的時候,在腰骶部下面放一個小枕頭,可以放松我們的腰背肌,椎間盤的壓力也會減小。 用“蹲下”替代“彎腰”:生活中有需要彎腰的地方,如彎腰撿東西,彎腰時弧度較大,對椎間盤的擠壓也較大,所以,當需彎腰時,盡量蹲下,這樣能夠減小對腰椎的傷害。 補充鹽酸氨基葡萄糖:除了多注意生活細節外,還需要注意補充鹽酸氨基酸葡萄糖(簡稱“氨糖”)。因為氨糖是合成軟骨板、纖維環和髓核的原材料,它能延緩椎間盤老化和延長椎間盤的使用壽命。但人體一旦過了35歲后,體內自主合成氨糖的速率就會大大下降,更應該額外的補充氨糖。 所以,為了不讓你的腰間盤那么“突出”, 日常坐姿一定要規范, 另外,補充氨糖不能少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