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發日期:2020-03-10 ◇江初昕 昨日還是春雨綿綿,清晨起床,雨后放晴,薄霧氤氳,縈縈繞繞浮在山頭,配上一帶翠綠的江水,那景色有種侵略般沁人肺腑的絕美。我驚訝地發現,春花秋月,最能擾人思緒,最能成為詩人們筆下的吟誦之愛,我不是詩人,但我卻也拽不住心頭騰出的句子:薄霧未散初春景,雨露沁潤山色青。翠柳飲綠一江水,桃滟潑染花墻影。是這樣嬌嬈的你,才引來詩一般的意境。在這樣充滿詩意的春日里,最適合隨手拿本閑書來讀。 明張岱在《陶庵夢憶》里說:“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情也。”看了這話我趕緊檢點一下自己:還好,我有業余愛好,而且挺廣泛——讀書、游泳、滑冰、旅游、聽音樂、打橋牌,等等。這其中稱得上“癖”的,莫過于讀書了,而且是讀閑書。個人覺得,風和日麗的春天,是最適合讀閑書的時候。窗外綠意盎然,手捧一卷閑書來讀,可謂恰得其境。 所謂閑書,也可以理解為雜書,雜七雜八,雜亂無章……它們可以拓寬你的知識面和視野,增加學科之間的滲透機會,提高讀者的悟性。既然雜,當然無所不包,譬如對聯趣話、民間傳奇、動物世界;談飲食,談造酒,談花草,談鳥魚;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歷史等等。我的枕邊書中最愛的除《瓦爾登湖》之類的自然文學外,就是《遵生八箋》《閑情偶記》《浮生六記》《陶庵夢憶》及明清小品之類的書。這幾年更添一個嗜好,就是古籍版刻圖書。從《天工開物》《耕織圖》到各種書畫譜箋譜,迷上了古代版刻畫。每每陶醉其中,忘乎所以。 讀閑書往往沒有功利,沒有目的,讀得最上心,哪怕是漫不經心,或枕邊,或沙發上,抑或倚靠在春色滿目的窗臺上,不一而足,隨心所欲,閑情逸致。對閑書沒有必要正襟危坐、全神貫注,研究字里行間的微言大義。所以,說“讀書”已經太一本正經,我又有點“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所得則忘乎所以。”這種讀法實際只是觀覽而已,相當于“看”。盡管如此,我仍然認為這是一件最有益、也最有趣的事。古時候“一事不知,士之恥也”,不想蒙羞的唯一辦法不就是多看書嗎?如今的大眾傳播媒介五花八門,極盡聲色之娛,最能引人神馳中外古今、洞徹社會人生的還是那千載未變、把一張張印了黑字的白紙訂成摞的書。 讀點閑書,正好調劑一下大腦,嘴邊吟哦著“馬踏春泥半是花”“弱柳千條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絲”“殘雪暗隨冰筍滴,新春偷向柳梢歸。”“暖日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諸如此類的詩句,突然靈感來臨,恍然大悟。 讀閑書好比在散步途中看到賞心悅目的野花野草,它們不是為你專門準備的,卻讓你有幸看到了,然后癡迷,然后欣賞,然后心曠神怡。這就是讀閑書的妙處。追求情趣生活的人,需要讀閑書,閑書幫助你的心閑下來,靜下來,你才有心情去享受閑書帶來的恬淡和智慧。 |
|
來自: 孟溪ProbeT連山 > 《古今讀書感悟與讀書方法等大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