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吟 繪)
閑讀書,讀閑書。閑來讀閑書,最是有味。
偷得浮生半日閑。一冊在手,或沙發,或床頭,或是置身人群,都能讓人心曠神怡。倘若身邊有盆綠植,有杯清茶,有炷淡香,那更是逍遙的時光。閑書,沒有功利,只有興趣,看古人說長道短,觀今人世態炎涼,瞧得樂不思蜀,讀得心情舒暢,益于身心,益于健康,故我樂此不疲,幾十年不棄不離。
年少時愛讀瓊瑤。瓊瑤的故事好像有一股魔力,看了就不想放下,看了第一本想看第二本,見了瓊瑤的書就像蜜蜂聞見了花香一樣,會千方百計地借閱,拿在手里就只聞書香,而“不知肉味”了,那時雖不懂什么是愛情,但還是為男女主人公的純情著實感動了一大把。年輕時有一段時間迷上了讀金庸,“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的武俠小說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詩詞歌賦運用得天衣無縫,琴棋書畫“化”成了武功的套路,讀來引人入勝,只讀得我心潮澎湃,拍案叫絕,連做夢都熱血沸騰。言情書,使我甘愿兒女情長、癡迷忠貞。武俠書,使我敢于仗義執言、打抱不平。書中那些天馬行空的想象,讓我對司空見慣的事物充滿了無限的遐想。
后來愛上季羨林先生的文化隨筆,夜讀《人間是秀麗的》,猶如同老朋友促膝談心,信手一篇,或《談孝》《論說假話》,或《贊“代溝”》《漫談倫理道德》,又或《論朋友》《談禮貌》《漫談撒謊》,樸實中透著真情,平淡中蘊含哲理,細嚼慢品,歷久彌新,越品越醇厚。
今年春天碰上疫情,多了一段宅家的日子,喜歡上了汪曾祺的散文,地區風情,人物特色,民風習俗,以及地方特產,這一切,都讓我耳目一新。汪老的散文輕松自在,總會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一絲絲隱秘的幽默,在一些微妙的地方加上極具看似文不對題的幾句話,卻又在無意間把文章提升到了另一個層次,這讓我不由得嘴巴一咧,邊讀邊笑。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句很多人都耳熟能詳的話,在我看來,有待商榷。至少是讀閑書并不一定能讀出一堆黃金,讀出一位美人,但通過讀閑書,卻能填補無知,開闊視野,豐富生活。非功利的閑書讀多了,內心會自由平和,清風明月自然會駐心間。那種美妙,只有愛讀閑書的人才能感知,才能享受,才能陶醉其中。
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中寫道:“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這是讀閑書的境界。 閑來一冊閑書在手,遠離名韁利鎖,與書進行心靈的交流,是心性的沉迷與享用。閑來讀閑書,是習慣,是消遣,是愉悅。閑時讀閑書最是有味,我愿一直讀下去,地老天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