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暈染法、渲染法 水彩暈染技法分為兩種,一種是比較常見的濕畫法,另外一種叫干畫法。濕畫法就是在濕紙上進行創作,把顏料自然暈染開之后形成比較朦朧的畫作,沒有明確的色彩輪廓和線條,濕畫法又分為接色和重疊兩種。干畫法是在干的底色上著色,不求滲化效果,可以比較從容地一遍遍著色,易于掌握,適合初學者進行練習。(可分為層涂、罩色、接色、枯筆等具體方法。) 2、干畫法 在干的底色上著色,不求滲化效果,可以比較從容地一遍遍著色,易于掌握,適合初學者進行練習。(可分為層涂、罩色、接色、枯筆等具體方法。) 干畫法的特點:表現肯定、明晣的形體結構和豐富的色彩層次。 3、濕畫法 濕畫法,顧名思義,即濕紙著色法,就是利用水、色未干之時,快速地進行顏色的添加,使顏料能夠自然地滲透與渲染,從而形成柔和的色調,替代明確的輪廓線與邊界,產生一種朦朧夢幻般的效果。 因“濕畫法”的藝術效果含蓄、柔潤、迷離,所以適合用來表現水天一色的江面、虛無飄渺的遠山、嬌巧美好的花朵等等。 濕畫法注意事項: 1、紙上水分適度。過濕,顏色會流動,不易滲透;過干,顏色無法很好地混合暈染。這個度的把握需要大量的練習與實踐。 2、濕畫法需要快速繪制。這就要求作畫者大膽自信,以及對色彩的感覺良好。 4、干濕結合法 記住:繪畫過程中,干畫法與濕畫法是交替進行,配合著使用的。需要作畫者靈活運用。畫水彩大都有干畫、濕畫結合進行,濕畫為主的畫面局部采用干畫,干畫為主的畫面也有濕畫的部分,干濕結合,表現充分。 5、平涂法/層涂法(屬于干畫法) 即分層平涂,在第一遍著色干后再涂色,一層層顏色重疊,色彩由淺入深。在畫面中涂色層數不一,有的地方一遍即可,有的地方需兩遍三遍或更多一點,但不宜遍數過多,以免色彩灰臟失去透明感。 6、接色法(干接色法/濕接色法) 干的接色法:是在鄰接的顏色干后從其旁涂色,色塊之間不滲化,每塊顏色本身也可以濕畫,增加變化。這種方法的特點是表現物體的輪廓清晰、色彩明快。 濕的接色法:鄰近未干時接色,水色流滲,交界模糊,表現過渡柔和色彩的漸變多用此法。接色時水分要均勻,否則,水多向少處沖流,易產生不必要的水漬。 7、疊加法=罩色法(干疊加法/濕疊加法) 干的疊加法:罩色面積大一些,譬如畫面中幾塊顏色不夠統一,需要使用疊加的方法使其一致。某一塊著色過暖,罩一層冷色改變其冷暖性質。所罩之色應以較鮮明色薄涂,一遍鋪過,一般不要回筆,否則帶起底色會把色彩搞臟。在著色的過程中和最后調整畫面時,經常采用此法。 濕的疊加法/濕的疊畫法/濕的重疊法:將畫紙浸濕或部分刷濕,未干時著色和著色未干時重疊顏色。水分、時間掌握得當,效果自然而圓潤。表現雨霧氣氛、濕潤水汪的情趣是其特長,為某些畫種所不及。 8、揉邊法 淡化邊緣線,用干凈微濕的筆暈開邊緣。不能比顏料的水分多,不然會滲向水少的一方,產生水痕。 9、滲透法、沉淀法 滲透法:在滲透效果不好的紙上(例如木槳紙),可以將涂上的色彩洗去,從第一個開始再畫一次,重色時,會與上一次未完全干的色產生滲透效果,因此第二次上色所用顏料中的水分應比前一次所涂的水分少。 沉淀法:讓大量的水分去調混不透明的水彩顏色(如群青、赭石等)再把它渲染在畫紙上,經過色水滲化后,水分蒸發了,留在畫紙紋內的則是顆粒較粗的自然而又奇特的斑點。 10、混色法、并置法(這兩種方法有點像疊加法) 混色法:將不同屬性的顏色和諧地混入畫面并暈染在一起,從而在畫面中呈現出絢麗柔和的藝術效果。由于水彩顏色的透明性和不可覆蓋性,在繪畫時應先上淺色和亮色,再上重色,最后在重色中提亮,形成3個梯度顏色的對比。不宜先將畫面整片壓重后再從中提亮,這樣干透后亮色會受重色影響而亮不起來,導致畫面中只呈現重灰兩個梯度的暗淡顏色與效果。 并置法:并置法有點類似于疊加法。是將調好的顏料,用點、線、塊的形式畫在畫面上,筆到之處的范圍稍廣。第一層的顏色被二層、第三層的顏色所覆蓋,但是在水彩透明性的作用下能夠透露出來,形成新的顏色。 11、留白法、飛白法、枯筆法 “留空”的方法 留白法:留白法是水彩畫中的一種重要技法,在繪制水彩畫的過程中使用留白法,尤其適合表現光照區以及空間效果。 留白的技法主要有4種: 1不使用留白膠的留白,直接留白 2使用留白膠的水彩畫留白 3溶解法留白(底層涂上濃厚的顏料。在底層顏料上面繼續重疊不同的色彩,這種底層顏料被溶解掉的同時,會形成復雜的色彩效果。涂在底層的顏料容易干掉,這時可以先用蘸水的畫筆溶解底層色彩,然后使用棉紙等吸取顏料。溶解并洗掉高光部分的顏料后,剩下的顏料就會被塑造成精美的影。亮區的顯色不太理想,所以最后還要涂一層色彩。) 4使用蠟繪制留白:由于蠟具有不透水性,所以我們在進行水彩畫留白技法操作的時候,我們也可以使用蠟筆或者蠟燭等蠟制品替代留白膠。 飛白法:“少水”其實就是“飛白”效果,在筆的含水量不是很多的時候快速地掃過紙面,會留下一些無規則分布的空白。 首先把筆充分潤濕,然后蘸取顏料調勻,用筆輕蹭筆洗,去掉多余水分至筆半干狀態,然后掃過紙面,就會出現飛白。 枯筆法:和飛白有點類似,筆頭水少色多,在粗紋紙上快畫。常用枯筆法表現閃光或柔中見剛等效果。 12、刀刮法 所謂刀刮法,就是用刀片(或是小刀、指甲、筆桿等)在已畫的色層上輕輕刮出所需要的效果。這樣可以避免使用白色。同樣,刀刮法既是表現技法又是一種修改方法。 13、水洗法 所謂洗滌法,就是用筆蘸清水對已畫的色塊(色層)輕輕地擦洗,使已畫的色塊(色層)的顏色變淡變薄,甚至基本洗去。這既是一種表現技法,也是一種修改方法。 14、噴水法 可以在著色前噴水,也可以在著色后噴水,形成一種朦朧的特殊效果。噴水壺要選擇霧化效果好的比較好。 15、滴水法、潑濺法/噴濺法、滴漏法、吹散法(吸管吹等等)、噴灑法 16、油漬法 水與油不易溶合,利用這一特性,著色時蘸一點松節油,會出現斑爛的油漬效果,使平凡的色塊增加變化,也是頗具天趣的。 17、對印法、拓印法 對印法:在玻璃板或有塑料涂面的光滑紙上,先畫出大體顏色,然后把畫紙覆上,像印木刻一樣,畫面粘印出優美的紋理,頗得天趣。此種效果用細紋水彩紙容易見效,以對印為主,稍作加工即可成為一幅耐人尋味的水彩畫。 拓印法:拓印法是指在有痕跡的木材、石材、纖維等質地的材料上,或者是像扭曲的細繩類的編織物的外形上涂上顏料,再把紙覆蓋在物體表面,印出紋樣。 18、撒鹽法 趁上了色的畫紙未干時,在上面撒鹽,鹽融化時會將顏色化開,干后產生雪花狀的肌理。畫面的顏色越深時,所產生的效果越強。 19、卡點法(干卡點、濕卡點) 包括結構卡點和裝飾卡點。 20、控水法 水分的運用和掌握是水彩技法的要點之一。水分在畫面上有滲化、流動、蒸發的特性,畫水彩要熟悉“水性”。充分發揮水的作用,是畫好水彩畫的重要因素。 掌握水分應注意時間、空氣的干濕度和畫紙的吸水程度。 進行濕畫時間要掌握得恰如其分,疊色太早太濕易失去應有的形體,太晚底色將干,水色不易滲化,銜接生硬。 空氣的干濕度 畫幾張水彩就能體會到,在室內水分干得較慢,在室外潮濕的雨霧天氣作畫,水分蒸發更慢。在這種情況下,作畫用水宜少;在干燥的氣候情況下水分蒸發快,必須多用水,同時加快調色作畫的速度。 畫紙的吸水程度 根據紙的吸水快慢相應掌握用水的多少,吸水慢時用水可少,紙質松軟吸水較快,用水需增加。另外,大面積渲染暈色用水宜多,如色塊較大的天空、地面和靜物、人物的背景,用水飽滿為宜;描寫局部和細節用水適當減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