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大名鼎鼎的攝政王多爾袞,是皇太極的弟弟,在皇太極死后,一直把持著朝政,他的一生可以說是極盡風流。雖然,他為國家南征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他對大清卻沒有二心,最終,還是在他的庇護下,順治才能坐上皇位,這個皇帝當得還算穩當。pdf轉圖片 多爾袞生前過得是風生水起,但是,卻在死后遭受了不一樣的待遇。 多爾袞因病去世,當時,順治帝給他安排了厚葬。可是,在他死后不久,卻遭到了順治帝的清算,不僅被宗室除名,還被削去了爵位,毀墓鞭尸。然而,這位縱橫捭闔的王爺,終其一生膝下無子,只有一個側室生的小格格——愛新覺羅·東莪,和一個過繼來延續自家血脈的兒子——愛新覺羅·多爾博。 多爾袞一共娶過十位福晉,且與嫡福晉關系最好,非常恩愛,但是,兩人卻一直沒有子嗣。不過,其中一位福晉朝鮮宗室李世緒之女卻為他生下了一個女兒,就是后來的東莪格格。對于這位格格,當時還是攝政王的多爾袞,肯定是非常寵愛的。尤其是多爾袞一生就只有這么一個親生女兒,所以,更是把她當作自己的掌聲明珠來對待。但是,在多爾袞死后,這位格格的福氣也就跟著沒了。 可以說,東莪格格是他惟一的血肉骨親。 但是,在多爾袞遭到清算、宗室除名之后,女兒和繼子都被順治皇帝下旨交給信郡王多尼照顧。由于,古代重男輕女的陋習,在清皇室玉牒中,幾乎沒有對這位格格的任何描述,甚至,連出生年月都很粗略,只交代了在崇德三年,即:公元1638年出生。在其父親出事后,只交代了多尼府。從此之后,東莪格格去往何方,死于何地,生平如何,都沒有提到。 那么,父親多爾袞被清算、削去了爵位,女兒東莪會不會受連累成為平民? 這個問題值得思考,愛新覺羅·多尼,清朝宗室大臣,滿洲鑲白旗人。清太祖努爾哈赤之孫、豫通親王多鐸第二子。從這些記載可以看出,當時受委托照顧東莪的是她的嫡親堂兄,但是,并沒有記載說東莪被逐出了皇室。據傳,在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內有一座公主府,里面曾住過一位和碩格格。根據相關的史料記載,這位格格是多爾袞的曾孫女,也就是東莪的孫女。 既然,東莪的孫女擁有公主的稱號,那么,東莪應該仍然保留自己的地位。 在清朝初期,格格們都難逃遠嫁蒙古的命運,以此作為維系清朝和蒙古和平安定的紐帶。所以,我們在推測過程中也把目光的重點放在了蒙古和親這方面。 翻閱史書我們會發現,順治在位期間被嫁去與蒙古和親的有四位身份不明的格格。多爾袞被清算是在順治七年十二月,這其中有兩位大概是在七八月份出嫁,所以,排除了這兩位。剩下的兩位都嫁去了科爾沁,一位是順治十三年嫁給了右翼謝圖親王巴雅思護朗;另一位是順治十五年嫁給了左翼臺吉鄂齊爾。 接下來,我們依次對這兩位和親格格進行分析。 如果,東莪格格是在順治十三年出嫁的,那么,當時的她已經十八歲了。這位右翼札薩克親王的爵位比較高,而且,之前已經有公主嫁給他做了正福晉。另外,在那一年的時候他的正福晉應該還健在,那么,東莪嫁過去就只是一個側福晉,這倒也符合她罪臣之女的身份。 話說回來,奉命照顧她的多尼,在這之后娶了這位親王的姐妹,所以,兩家互結姻親也是有可能的。這位嫁給親王的公主,出嫁時的封號是郡君,東莪是多爾袞的側室所出,不是嫡女,而且,父親的封號是親王,那么,按照規定,東莪應該是郡主。一般女子在去和親之前,都會給她們加一個封號,那么,東莪如果沒有受到父親的波及,被封為郡君出嫁也是可能的。 再看另一位嫁給鄂齊爾的格格,她是在順治十五年。那時候,東莪格格已經二十歲了,按適婚年齡來講,她的年紀有些大了。雖然,鄂齊爾的爵位不高,但是,他作為孝惠皇后的弟弟,與皇家關系親密,也是不能小看的。而且,從地位上看還算合理,要說有不妥的地方,那就是他們的輩分。但是,清朝皇室大多是家族聯姻,所以,親屬關系錯綜復雜也是常有的事情。 東莪格格算是順治皇帝的小表姐,但是,從孝莊這一支來說,鄂齊爾卻是東莪的晚輩。除此之外,還要考慮的就是封號問題。如果,順治的怒火還沒有消去,那么,不給東莪格格封號也是有可能的,所以,嫁給鄂齊爾的可能性比較小。 有人說,清初不看重輩分,像皇太極,他的皇后和孝莊是姑姑和侄女的關系,也沒有什么不合適的。但是,總的說來,還是第一種情況的可能比較大,不管是從年齡還是地位,都比較符合當時的環境。 其實,除此之外,關于這位格格的身世,還有好幾種猜測: 第一種說,東莪格格后來逃出王府,嫁給了一個書生,真正的淪為了民婦。 第二種說,在順治后期的指示下,東莪格格也被逐出皇族,削籍為奴。 第三種說,有人聯想起順治皇帝最愛的董鄂妃,認為“董鄂”和“東莪”是諧音,說不定小皇帝順治對自己的表姐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心思也說不定。 然而,無論是哪一種,東莪格格的下場都不怎么樣。其實,正如她的名字,東莪,是一種生長在水邊的美麗蘭草。從中可以窺見,多爾袞對女兒的殷切期望,而且,格格本人也是非常的美麗聰明。但只可惜,一朝“樹倒猢猻散”,她的驕傲,她的美麗,全部都被掩藏,甚至,她的存在,后來都無從知曉。 參考資料: 【《清史稿·卷二百十八·列傳五》、《清史稿·后妃列傳》、《滿文崇德三年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