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那種定下目標前躊躇滿志,執行目標時卻是混吃等死的狀態? 如果你對目標,并沒有養成行動力的思維,那么任何需要你付出時間和努力的目標,不管你之前如何暗下決心,你終究都會回復到懶惰的習慣當中。 那什么是“行動力思維”? 簡單來說,就是你對行動,已經有一種牢固的思維反應方式,不管你定下什么目標,你都會按照這個思維反應方式去做事,從而養成一種“條件反射式”的行為傾向。 例如,很多人每周都要打掃家里的衛生,為什么他們會這么勤奮呢?因為他們已經養成了這種行動力思維,一旦覺得家里哪里臟了,“要行動打掃衛生”這種條件反射式思維,就會映入他們的腦海之中;不做,就渾身不舒服。 然后無需太多遲疑,他們就可以雷厲風行地開始忙活起來。 所以,培養出這樣一種“行動力思維”,可以讓我們更好地執行目標,讓自己從行動中收益。 這篇文章,就從四個方面去闡述,怎么培養行動力思維。
建議一個只需滿足目標80%的心態當我們制定好一個目標后,怎樣才能算是完成呢?是不是覺得,只要百分之百完成目標,才算是完成任務? 當然,這并不錯。 然而在現實生活當中,一個目標之所以被我們完成,不是一開始我們就將其百分之百地完成,而是先完成一部分,休息一下,然后再完成一部分,再休息一下,周而復始,直到目標全部完成。 這聽起來并沒有什么困難。難就難在,很多時候我們的大腦會非常執著結果,覺得既然都完成不了,那么索性就不開始了。 好比有人說,在網上寫文章可以掙錢,然后你制定目標,嘗試去做,可是發表了幾篇文章之后,一毛錢收入都沒有,于是你覺得失去堅持的東西,最終放棄。 你是不是會這樣子呢? 盯著最終目標去行動,會很容易讓我們在一無所有的過程中,積累挫敗感,從而導致自己放棄堅持。 正確的做法,就是學會滿足目標80%,甚至更少。尤其在一開始行動時,我們千萬不要盯著結果去看,因為最終結果,是一個行動方向,指導我們前行。 但我們能不能把這個目標做好的關鍵,是實現目標的過程,也就是堅持。只要我們能夠在這個過程當中,每天堅持完成目標的一小部分,那么最終整合起來,我們就會實現這個目標,獲得結果。 換言之,你需要在大腦中安裝兩個新的信念: 第一,要有“滿足心態”,目標太多太難,會削弱我們的執行力,能做一個是一個; 不管我們定下什么目標,每天做一點堅持下去,比一次做很多,卻無法堅持更有用。 例如你定下閱讀的目標,每天打算看十頁的書,但最終只能看了兩頁也沒關系,不要認為沒用,懂得滿足,只要你第二天重復閱讀這個行為,這就足夠了。 不要奢求你滿足目標100%,這樣會讓自己堅持起來很有壓力的。建立一個滿足一小部分目標的心態,以此構建習慣才是正確的做法。 第二,實現目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要奢求短期就能獲利; 如果你有強大的執行力和意志力,那么設定一個一個月之內掌握英語口語這個目標,相信你絕對可以做到。 問題是,大多數人都沒有這樣的執行力和意志力。所以到底要做多久才能夠實現目標,很難有一個確切的期限。 這時,我們就要把堅持當成是自己每天都要吃的“飯菜”,讓自己循序漸進去獲得最終結果。可能三個月,可能半年也說不定。 但只要我們已經建立一個循序漸進行動的行為反應,我們的堅持就如同每天刷牙、洗澡這么簡單,在長期來看,會產生重大影響的。 這點我們需要做好心理準備。 減少自己用在思考如何行動的時間行動遲緩的人,往往會把時間過多地放在思考上。當思考沒有得到一個自己認可的結果,我們就不會行動起來了。 例如很多人想換工作,這個思考的過程可能會持續幾個月。因為總是想不出一個完美的方案,于是就一直拖延下去了。 問題是,怎樣才算是完美呢?你如何定義這樣一個“完美的方案”。我們的大腦是很難定義的,唯一對抗這個難題的辦法,就是拖延。 對于行動來說,過多的思考,并不會幫助我們行動的更好;相反,卻會阻礙我們更好地去行動。 如何做好思考和行動之間的平衡,取決于我們的目標,有沒有存在相關的利益關系。如果你需要很多資金去創業,當然需要謹慎思考。但如果你的目標,是鍛煉身體,那么做起來比思考太多會更好。 很多時候,我們花費太多思考在設計如何行動,用什么方式去實現目標這些事情上。 相信我,不管你思考得多么精準,最后你行動起來,永遠是不會按照目標規劃表上寫的那樣去做的。因為我們的大腦更愿意“隨機應變”。 所以結論是,只要減少我們花在思考上的時間,我們才能夠用最快的時間行動起來。怎么做呢? 就是把你要做的“重要事項”,作為你每天的“啟動步驟”。 什么是“重要事項”呢?有兩個標準: 第一,當日最重要的一項任務。 第二,當日最緊急的一項任務。 區分哪些事情應該要馬上行動去做,而無需通過思考去完善的標準,就是“重要”和“緊急”兩個。 通常來說,想要提高我們行動的速度,我們需要掌握哪些地方可以忽略,哪些地方需要進行深度思考。 而我們從思考到行動,一般會經過三個環節: 1,目標判斷; 2,制定決策; 3,行動步驟; 例如今天你想去看電影,這是一個目標,你對此進行判斷,思考哪一部電影比較好看,值得看。 完了后就制定決策,選擇去哪個電影院去看,電影票的價錢哪個便宜一些。最終就是設定行動步驟,諸如用什么方式去,幾點出門等。 這幾個環節是相輔相成的,但同時也各自獨立。所以,有很多事情我們沒必要對每一個環節進行過多的思考。 我們完全可以把時間壓縮,用實際的行動去削減浪費在尋找“完美方案”的時間。 這樣我們就能夠從思考到行動間的轉換,變得更加快速了。 養成做起來再說的反射式行動思維當思考的時間被壓縮后,接下來我們就需要通過“重要事項”,讓自己行動起來。 正如我在前面所說,“重要事項”作為讓我們行動起來的“啟動步驟”,只要找到它,那么我們無需花費太多思考,就可以立刻進入行動狀態。 “啟動步驟”,就是培養我們做起來的反射式行動思維“信號”。 人的大腦在做出反應時,往往需要從接收信號開始的。當大腦接收到某種信號之后,接下來才會做出相應的反應。 這種反應的方式有兩種: 第一種,自上而下的反應,本能式反應; 例如我們在黑暗的環境里,聽到一下叫聲,我們就會下意識地感到害怕,這種由接收到信號“叫聲”,到做出反應“害怕”之間,是屬于條件反射式的,無需思考。 第二種,自下而上的反應,自主式反應; 例如我們設定鬧鐘,鬧鐘一響,我們就會起床,這種就是自主式反應。所謂自主式,就是我們接收到信號之后,就會有意識地認為,接下來要去做什么。 盡管自主式反應比不上本能式反應來得那么直接,但我們依然可以通過這種反應方式,提高我們的行動力。 所以在構建目標的時候,我們先把思考的時間放在尋找“啟動步驟”上面。哪些事情,可以讓你一聽到、看到、想到,就能夠有意識地知道去做什么呢? 你最好想一想這個問題。 例如通常的方法,就是很多人會寫一張提醒自己行動的便利貼,放在顯眼的地方,然后每次看到便利貼,就有意識地去做需要做的事情。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方式,如:
這些方式,都可以成為你開始行動的“啟動步驟”,提醒你應該要去做點什么事情了。 但是,這還遠遠不夠。因為有了這些“啟動步驟”,如果我們不知道接下來要做些什么,我們依然會“無動于衷”。 所以,這個“啟動步驟”,還需要加上一個“小目標”,這樣才能夠讓我們正式開始行動起來,減少思考的時間。 例如我每天的目標,就是寫一篇文章。但寫什么文章,如果我開始之前完全沒有頭緒,我們無法動筆了。即便我通過上述的方式,去提醒我行動,我也很難寫出什么。 故此,我們就由此再添加一個“小目標”,就是“寫下文章的題目和開頭”。一旦我定好題目,然后根據題目胡亂寫下幾百字,我們的頭緒就會慢慢涌現出來。 就算寫下那幾百字我不滿意也沒關系,因為頭緒來了之后,我只需要把它們修改一下就可以了。畢竟我已經開始行動起來了,“勢能”讓我在接下來做什么都會很輕松。 如果你能夠按照這種方式,去構建你的“行動步驟”,讓自己做起來再說,不管開始做的事滿不滿意,你自然就會養成這種條件反射式的行動思維。 做起來再說,對我們而言是一個非常有用的“行動思維”。 擺脫借口癥,從行動中戰勝懶惰很多人的懶惰,是因為他們給自己太多可以用來逃避的借口。而想要做成一件事,我們需要遠離三種最常見的“借口癥”。 第一種借口:“身體狀態不好”。 “今天沒狀態”相信是很多人曾經用過的借口。但問題是,當你有狀態時,你就能夠堅持行動起來嗎? 解決辦法是: 1,不要過多談論狀態,越是談論越是容易讓自己陷入狀態焦慮當中。 2,通過不同的方式去調整狀態,累了就休息,想不出東西就停下來走走。 3,平時注意保持健康的狀態,例如不要熬夜,飲食要均衡等,調整好。 第二種借口:“我的腦子不行”。 覺得自己不夠聰明,從而做不成別人能夠做成的事情,也是最常見的借口。盡管我們不可能跟那些厲害的人相比,但這并不代表,我們什么事都無法堅持完成。 關于智商,我們容易犯下的兩個錯誤是: 1,我們會低估自己的智力。 2,我們會高估別人的智力。 但研究表明,智商在堅持上的作用,幾乎沒有什么幫助。相反,興趣和激情,才是決定性的因素。 所以,即便才智平平,只要專心做完一項任務、一件工作,都會比那么聰明卻從不懂得堅持的人強。 解決辦法是:態度比智商重要。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都要培養出積極的態度。只需去考慮“我怎樣才能做成這件事”,而不是“我為什么總是做不成這件事”。 第三種借口:“我的運氣不好”。 很多人心里都有一個“低概率思想”,認為自己堅持之后,很難得到自己想要的那個結果,不是自己不夠努力,是覺得自己運氣不好。這種思想,導致他們對于以后要做的事情,缺乏了足夠的激情和忍耐。 運氣這個東西,當然是客觀存在的,但千萬不要本末倒置。我們是先去做了,然后才把結果交給運氣,而不是認為自己運氣不好,然后什么事都不去做。 不管從事什么行業,想要取得成績,首先要擁有卓越的態度,在工作中兢兢業業,具有精準的判斷,然后才輪到運氣。 所以解決方法是: 1,要相信因果法則。 付出和結果之間,是存在某種邏輯關系的。你不付出,就很難獲得一個想要的結果。你需要靠周密的計劃、充分的準備,以及對事情的不斷思考和調整,而不是怨天尤人。 2,不要抱有不切實際的想法。 堅持,并非輕而易舉的一日之功,在于我們能不能日復一日把事情完成。應用已經印證的法則,踏踏實實把事情做好,美好的事情自然就會落在我們頭上。 所以,集中精力,努力去提升個人的能力和品質,克服思想上的懶惰,這樣去行動,你才會變成一個更厲害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