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苦平。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藝文類聚引云:一名白術,《大觀本》,作黑字)。生川谷及丘陵。 芍藥,味苦、酸,氣平、微寒,可升可降,陰中之陽,有小毒。入手足太陰,又入厥陰、少陽之經。能瀉能散,能補能收,赤白相,無分彼此。其功全在平肝,肝平則不克脾胃,而臟腑各安,大小便自利,火熱自散,郁氣自除,癰腫自消,堅積自化,瀉痢自去,痢痛自安矣。 在很多醫家看來,白芍和赤芍是不分家的,統稱為芍藥,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它。 很多醫家不喜歡使用芍藥,怕它過于酸收,容易引邪入內。這是只看到了芍藥之過,而忽略了它的功勞,其實大可不必擔心,但凡中藥都有一定偏性,只要辨證準確,就可以放心使用。 俗話說:“百病生于氣,萬惡淫為首。”而人生病,色欲和氣郁占據一大半。縱情色欲的人,肝經之血必虧,我們知道肝主藏血,血一虧,肝木無血榮養,那肝木必生火,肝木本來就克制脾土。脾胃一傷,脾胃無法生肺金,肺金依賴脾土源源不斷的能量來制衡肝木,現在脾土被克制,那肺金就難以制橫肝木。肝木不受肺金的制衡,那克制脾土的力量會更大,治法就必須滋肝以平木。那最好的養肝柔肝的藥就是芍藥;犯氣郁的人,那他平日的腎水不足以涵養肝木。我們知道木主生發、喜條達,現在心情郁悶受到壓抑,肝木必下克于脾土,脾土向肺金求救,而肺金因腎水正虧,都說母愛最偉大,肺金要照顧兒子以生腎水,不能分身去克制肝木。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養肝木來解憂郁,肝木一疏,脾胃自舒,脾胃舒,臟腑皆舒。芍藥味酸正入肝,能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平抑肝陽正是養肝的不二之選。 郁癥使用芍藥,可以大劑量使用嗎? 如果芍藥不多用,那么郁結之氣,斷不能舒張開。很多人知道用香附可以解郁,芍藥一樣可以,而且更好用。我們知道郁氣雖然是一時抑郁所生,然而終是因為肝氣之不足,而郁氣得結。用芍藥可以養血柔肝,肝氣利,它的生發之氣變強,那么郁氣自然能舒張開。如果肝氣郁氣結,肝陰不足,肝火上炎,就會導致木火刑金,肺金受木火反制,難以生成腎水,那腎水就不能涵養肝木,如此循環往復,如果不大劑量用芍藥以養陰柔肝,那么肝氣難以舒展,而郁氣也很難解。 同樣,脅痛而至手不可按,目疼而至日不可見,怒氣而血吐之不可遏,都可以使用芍藥,脅痛至手不可按,不是肝血充足,而是肝火太旺,肝血虛無以養肝木就會肝火旺;目痛至日不可見,不是肝氣旺,是肝風旺,肝血虛則生風;怒氣一發,導致吐血,不是肝氣血旺,而是肝木素虛,肝風內動一時不能平,又遇到外來的事,觸動肝氣,一時不能疏泄,使血不能藏而外越。這三個癥狀都要用芍藥來滋養肝木,肝木得養,那肝火可清,肝風可去,肝氣可舒,肝血可止。如果辨證為肝氣旺盛,而用瀉肝的藥,那就危險啊。 芍藥養血柔肝,也可以間接養胃土。我們想想看,如果肝中無血就會肝火旺盛,肝火旺盛肝木就會奪取胃中之水來自養,而胃土之水,全部被肝木奪走了,胃里水盡就會火熾。用芍藥以養血柔肝,肝木自給自足,就不會奪取胃中之水,胃水不干,則胃火自息,所以說芍藥能間接養胃土。 《本草新編》里說:“芍藥與當歸并用,治痢甚效;與甘草并用,止痛實神;與梔子并用,脅痛可解;與蒺藜并用,目疾可明;且也與肉桂并用,則可以祛寒;與黃芩并用,則可以解熱;與參、芪并用,則可以益氣。與芎、歸、熟地并用,則可以補血。用之補則補,用之瀉則瀉,用之散則散,用之收則收。” 禁忌:傷寒邪入陽明禁用,反藜蘆惡芒硝,鱉甲,小薊。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