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中說,“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氣血才是生命的根本,其他的東西都是圍繞著氣血而運行的。 而氣虛血虛則成了現代人的通病,男女都有,女性更為嚴重。 由氣血不足進而衍生出了很多健康問題,這也是我們為什么“亞健康”的根本原因。 男性氣血不足,容易引發睡覺時入睡困難、易驚易醒、夜尿多不良癥狀,感覺身體已在走下坡路。 老人氣血不足,容易精神疲乏和精力不振,而在春季時節,容易引發關節炎、風濕等疾病。 而對女人來說,『氣血不足』更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它會讓人加速衰老,身體臟腑功能的減退,引起早衰。 月經不調,痛經,氣色發白、蠟黃、青黑,脫發,失眠多夢,心慌氣短,頭暈眼花,神疲肢倦,長痘痘等問題,都是因為氣血不足,無法供給營養形成的。 中醫上認為,氣正血正,百病不生。無論男女,保持氣血充足,都是對抗衰老與疾病的治本之策。 補氣血,就是養命 春季補氣血最有效的方法 老中醫說:春季陽氣初生,人體正值陽虛、陰衰之際,也是我們養氣血的好時機,如果此時不養氣血必然會導致更大的身體虧損。很多人只知道補氣血就要吃紅棗、枸杞、人參,但其實補氣血最有效的方法是跟著二十四節氣調養。 因為每個氣候都有其特性,順應著天時來飲食調養才有效。 比如在春天,我們要補血,首先要吃健脾的食物。而在秋天,我們要補血,首先要吃補肝的食物。 不同的節氣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調養,補足氣血,這個方法被稱為24節氣順時調養法。 跟著二十四節氣調養 讓你從內到外養出好氣血 道法自然,人順四時;中醫認為:“五臟對應自然界的四季。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四季養脾胃。” 我們應該如何跟著24節氣調養氣血呢? 拿雨水節氣來說,降雨增多,容易寒濕傷脾。 脾臟是“氣血生化之源”,當人體休息、安靜時,它貯存血液,當處于運動、失血、缺氧等應激狀態時,它又將血液排送到血循環中,以增加血容量,人的氣色也更紅潤了。 脾氣一虛,氣血少了,容易導致面色萎黃、皮膚松弛、眼袋增大、皺紋增多等問題,人自然看上去就老很多。 如果不遵從節氣調養,在雨水節氣沒有養好脾,那么會導致脾功能下降。 所以在雨水節氣,我們可以通過食療或者一些常見的中成藥來調理,比如我們經常熬粥喝的薏米、山藥和茯苓,或者吃一些歸脾丸、補益資生丸可滋陰補氣,調養脾胃。 但補氣血其實還需要看體質。 對于本身脾弱的人,即便是補也吸收不了,這時可以先調理好脾,再來補氣血, 對于氣血不足或者想要在春季調養身體的朋友來說,只靠一般的吃紅棗、人參等基本食療是遠遠不夠的,只有跟著二十四節氣內調養顏才是上上之策。 而這這次,我們聯合老師推出了國家執業中醫師、新浪微博官方推薦名醫翟冠朝老師,推出了《24節氣養生課》,就是根據每個節氣的特點來教你正確補氣血! 翟冠朝老師根據二十四節氣變化,為你介紹應季順時養生的食療知識,和實用的30種食療秘方,教你順應節氣,健康養生,讓你從內到外養出好氣血。 跟著24節氣調養,每個節氣用對方法,養好五臟六腑,氣血自然不會差。 ● 春季血氣升發,肝陽過盛,容易出現過敏、長痘等皮膚問題,乳腺疾病也會增多,因此春季最重要的是養肝; ● 夏季暑濕易傷脾胃,天熱人容易沒有胃口,喜歡吃冷飲涼食,長期呆在空調房里出汗少,導致體重增加、贅肉增多等,因此夏季最重要的是調好脾胃; ● 秋季多燥易導致損耗體內的氣血津液,導致皮膚粗糙、無光澤、發暗發黃、腰部痛等,因此秋季可以用一些中成藥滋養氣血; ● 冬季寒氣會比較重,易患氣血虛,腎虛宮寒,此時滋陰補腎最好,也能保證氣色紅潤。 在這堂課里,不僅會讓你了解每個節氣的特性,還會教給你每個節氣調養的食療方子,30個食療秘方傾囊相授! 娛樂圈不少明星都在遵從按照節氣而養生!24節氣調養法,你也要學會! “不老女神”孫儷就將這個方法貫穿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每逢一個節氣都會在微博里提醒粉絲調養身體。 夏至,叮囑大家注意飲食清淡、多喝菊花茶。 冬至,即便是在拍戲,也要提醒大家以溫水泡腳驅寒。 如果你經常長斑長痘、氣色不好、宮寒、體虛,或者易怒、焦慮、睡眠差,那這堂《24節氣養生課》你一定不要錯過了! |
|
來自: 慈64px40cg76do > 《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