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人體而言,真是不得不令人感嘆,經絡穴位堪稱人體便攜式大藥房,隨時隨地可用,而且效果還很好。這也是中醫的不傳之秘,值得好好研究。 中國人數千年前就發現,有些人生病時身體會出現紅色發燙的“線條”,而按摩這些“線條”可以治療疾病。這些“線條”,其實就是經絡線。我們通過刺激體表的經絡或穴位,就能調理體內的臟腑系統。 任脈 起止點:為單穴,一穴一名,共24個穴位,起于會陰穴,止于承漿穴。 生理功能:調節陰經氣血,‘為陰脈之海’:任脈巡行于腹部正中,腹為陰,說明任脈對一身經脈氣具有總攬、總任的作用。另外,足三陰經在小腹與任脈相交,手三陰經借足三陰經與任脈相通,因此任脈對陽經氣血有調節作用,故有“總人諸陰”之說;調節月經,妊養胎兒:任脈起于胞中,具有調節月經,促進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故有“任主胞胎”之說。 主治:腹、胸、頭面和相應的內臟器官癥狀,疝氣、帶下、腹中結塊癥;妊養胎兒,與女子經、帶、胎、產的關系密切。 打通任脈,萬毒不侵調理任脈時,要注意三點: 1,拿艾條熏蒸肚臍眼(神闕穴),這個有大補的作用 2,在中碗和下面的氣海撥罐,可以起到調理五臟六腑的作用,調神安心。 3,經常推腹,揉曇中穴。 技巧: 跪膝法睡前做,可以引起氣血的速度,直接把氣血引到膝蓋上,而剛吃完飯后,需要氣血充盈在腸胃上,如果直接引在膝蓋上則不利于消化。 督脈 起止點:為單穴,一穴一名,共28個穴位,起于長強穴,止于齦交穴。 生理功能:調節陽經氣血,為“陽脈之海”:督脈循身之背,背為陽,說明督脈對全身陽經脈具有統率、督促的作用。另外,六條陽經都與督脈交會于大椎穴,督脈對陽經具有調節作用,故有“總督一身陽經”之說;放映腦、腎、及脊髓的功能:督脈屬腦,絡腎。腎生髓,腦為髓海,主生殖功能:督脈絡腎,與腎氣相通,腎主生殖,故督脈與生殖功能有關。 主治:精神,神經系統的疾病,頭痛,頸椎疾病,背部,腰骶疼痛,內臟疾病,婦科疾病 大椎穴:祛除熱毒,抵御風寒,感冒發燒的時候,不要吃藥,就在次穴撥罐,刮痧。 膀胱經 中醫講一通百通,一堵百堵,您的經絡有很多的氣節點堵塞,每次幫您疏通的時候會一點點的將您經絡的氣節點化解,疏散,排出體內風、寒、署、濕、燥、毒素從而達到百脈通,除百病的功效,特別針對現代人的亞健康及慢性疾病的調理有顯著的療效,針對肌肉,身體的酸麻,脹痛的功效立竿見影。 排毒通道暢通無堵,它是人體最重要的排毒通道,時刻保持膀胱經通暢,才能無毒一身輕。如果想減掉后背和臀部的贅肉,只要在后背的膀胱經上刮痧,按摩,就很有效果。 人體三大排毒途徑: 第一條:通過輸尿管把尿液排出的通道,這是體內排出毒素的最大一條通道。 第二條:通過大便把內體臟東西排出體外,其實毒素從尿中排出去對人體來講更為重要,因為,人就是10天不大便,對生命也沒有什么影響,但若三天不小便,那這人就比較危險了。 第三條:是毛孔,通過發汗把體內的毒素排出去。 膀胱經是掌控尿液和汗液這兩條通道的,所以這條經絡一定不可以被堵住,另外,膀胱經是直接連接臟腑的,膀胱經是從眼部的精明穴到小腳趾外側至陰穴。 膀胱經上的穴位: 1,精明穴:治療眼疾的第一大穴位 2,攢竹:對熱癥效果很好,比如,眼睛紅腫,按摩此穴位,立刻見效。 小技巧: 1,用10個小手指肚每天疏理頭上的膀胱經50次,可通鼻,治療眼疾,頭痛,癲癇, 2,經常敲打臀部和大腿的后側,可以減肥,還可以排除體內的寒氣,對身體是個非常好的保健方法 胃經 起止點:左右各45個穴位,起于承泣穴,止于厲兌穴。 生理功能:主受納水谷,腐熟水谷,主通降,喜潤惡干燥,足陽明胃經是一條多氣多血的經絡,胃經通暢則面色紅潤,不暢則面黃。 主治:胃脘脹滿或疼痛,大便秘結,惡心,嘔吐,呃逆,躁狂,瘧疾,溫熱病,自汗出,口渦,唇生瘡疹,喉嚨痛,膝關節腫痛,腹股溝痛。 胃經上的穴位: 1、承泣:可以快速緩解迎風流淚,青光眼, 2、四白:如果出現黑眼圈,眼睛脹痛,酸涉,近視,堅持按摩四百,很多問題就可以消失了 3、頰車:面部神經麻痹,夜里磨牙,咬牙,按摩此穴有很好的效果。 小技巧: 1,在軟床上跪著來回走一走,這樣體內的氣血就很容易流到膝蓋上去,這些新鮮的氣血就相當于膝蓋上的潤滑油,可以治療中老年人常見的膝蓋酸痛,腿腳不靈,老寒腿,高血壓等病,高血壓,對年輕人來說就最常見的瘦腿之法。 膽經 起止點:左右各44個穴位,起于瞳子甥,止于足竅陰穴。 生理功能:儲藏和排泄膽汁:膽汁來源于肝臟,它由肝臟形成和分泌出來,然后進入膽腑儲藏,濃縮,并通過膽的疏泄作用而入小腸;膽主決斷,是指膽在精神意識思維活動過程中,具有判斷事物,作出決定的能力。 主治:因膽汁排泄障礙所導致的厭食,腹脹,腹瀉,等消化不良癥狀及黃疸,口苦和膽怯易驚,善恐失眠。 膽經上的穴位: 1,肩頸穴:治療痛癥,乳腺疾病,淋巴結核, 2,淵穴:質量乳腺增生,肋間神經痛,腋窩出汗。 肝經 起止點:左右各14個穴位,起于大敦穴,止于期門穴。 生理功能:舒暢情志,使脾胃升降自如,膽汁分泌正常,維持氣血津液運行,調理沖任和精室,經帶,胎產和精液生成排泄正常,主藏血,止出血,調節血量,主筋,筋強力壯,運動自如,其華在爪,開竅于目。 主治:急躁易怒,抑郁寡歡,脾胃升降自如,膽汁分泌排泄失常,氣滯血瘀,水腫,經帶胎產諸疾,眼睛不好,爪甲不容,肢麻,面色青暗,面部黃褐斑。 起床了,趕快來敲打肝膽經保健康,足厥陰肝經是人體較重要的一條經絡,起于足部的大腳趾內側止于胸部的大敦穴,循行走向、足腿部、腹部胸部,經絡穴位14個,肝經絡不通會引起,乳腺增生、慢性肝病、月經不調、子宮問題。 循行時間1點—3點,再次期間按摩可增強五臟的功能。可配合快樂鼠尾草、洋甘菊、迷迭香、佛手柑、薰衣草等精油按摩效果更佳。 如果兩肋痛,嘴苦,那是肝火旺,牙痛,腮幫子痛,口腔潰瘍,鼻出血,尤其是舌尖長泡,就是心火盛,這時候火已經不在肝上,要多按行間穴。 百病從心生,要想去掉心病,就得去肝火,就得增強肝的解毒功能,肝的解毒功能一旦增強了,血液就清潔了,就不會得高血脂了,好多慢性病都出現在肝臟上,只有把肝臟這個解毒工廠建設好,經營好,人才不會不得病。 若經常頭暈,有氣無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到醫院一檢查是心臟供血不足,這其實是肝的功能弱了,肝給心臟補充的氣血不足,所以需要調理肝臟。 大腸經 起止點:左右各20個穴位,起于商陽穴,止于迎香穴。 生理功能:大腸排泄糟粕,促進津液代謝,清理體內環境,大腸經循環臉部,若經絡受阻,會引發面部出現粉刺,面癱,面游風。 主治:腹痛,腸炎,腸鳴,便秘,痔瘡,齒痛,鼻流清涕或出血,口干,口臭,目痛,皮疹,黃褐斑,長痘,皮膚瘙癢,感冒,發燒,咳嗽,頭痛,面部痙攣,甲狀腺腫大。 大腸經上的穴位: 迎香穴:治療鼻炎。 三焦經 起止點:左右各23個穴位,起于關沖穴,止于絲竹空穴。 生理功能:通行元氣:元氣是通過三焦而輸布運行到五臟六腑,充沛于全身,以激發、推動臟腑組織的功能活動;運行水谷,在水液代謝過程中,三焦有疏通水道、運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通道。 主治:自汗出,面頰腫、目痛,目赤,偏頭痛,咽炎,耳后、肩部、上臂、肘彎、前臂外側均可發生病痛、小指側的次指(無名指)不好使用,腹脹,水腫,小便不利。 三焦經不通會引起手臂麻木、肩頸酸痛、肩周炎、喉嚨痛、嗓子干、偏頭痛、眼部皺紋等、循行時間21點—23點,再次時間按摩和敲打可起到保健的作用,如已出現三焦經不通引起的問題可用尤加利、薄荷、薰衣草等精油按摩效果更好。 小腸經 起止點:左右各19個穴位,起于少澤穴,止于聽宮穴。 生理功能:受盛化物:一是指小腸盛受了由胃腑下移而來的初步消化的飲食物,在小腸內必須停留一定的時間,由小腸對其進一步消化吸收,將水谷化為可以被機體利用的營養物質;泌別清濁。 主治:因小腸功能失調所導致的腹脹、腹瀉、便溏,本經主治“液”方面所發生的病癥:耳聾,眼睛發黃,面頰腫,頸部,肩胛,上臂,前臂的外側后邊痛。 按摩小腸經可改善肩頸和頸椎疾病,并能起到大腦供血的作用,可配合天竺葵、小腸經主液,所有與液有關的疾病,如月經,乳汁,白帶,精液以及現代醫學所說的胃液,胰腺,前列腺等,都可以疏通小腸經。 肺經 起止點:左右各11穴位,起于中府穴,止于少商穴。 生理功能:肺司呼吸,肺主一身之氣,朝百脈,助心行血,主通調水道,主聲音,主皮毛(調節水液代謝、調節呼吸、調節體溫屏障作用)開竅于鼻。 主治:支氣管炎,鼻炎,肺炎,掌心熱,代謝慢,胸悶,咳嗽,喘促,少氣懶言,呼吸無力,肢倦乏力,痰飲,水腫,皮膚憔悴,枯槁,自汗,易于感冒,鼻塞流涕,嗅覺失靈,聲音嘶啞,失音。 肺經上的穴位: 1、少商穴:治療急性咽喉腫痛魚際穴:是肺經的火穴,清火的效果意料的好 2、太淵穴:肺氣不足,人才活的有精神,此穴專門補穴,經常揉揉就有使不完的勁。 心包經 起止點:左右各9個穴位,起于天池穴,止于中沖穴。 生理功能:心的外圍組織,故有保護心臟,代心受邪的作用。 主治:心胸煩悶,心悸,心痛,掌心發熱,中暑,胸膜炎,心臟病,高血壓,低血壓,心率不棄,口臭,手掌多汗癥,手指麻木,精神分裂癥,胃痛,嘔吐 心包經上的穴位: 天池穴:位于乳頭旁一寸處,治療乳腺增生,乳腺炎等乳腺系統疾病和淋巴結核, 心經 起止點:左右各9個穴位,起于極泉穴,止于少沖穴。 生理功能:心主血脈,行血,心氣推動血液在脈內運行,以輸送營養物質;生血,水谷精微經心火化赤為血,心主神志,心其華在面,開竅于舌。 主治:眼睛昏黃,胸肋疼痛,上臂,前臂內側后邊痛或厥冷,手掌心熱。面色無華,唇舌青紫,面色灰暗,心胸疼痛,經血過多,心絞痛,心率過慢,神經衰弱,心悸,心煩,無脈癥,風濕性心臟病,胸膜炎,臂神經痛,腦出血,手腳冰涼,面色暗紅, 心經上的穴位: 極泉穴:可以改善咽干,煩,渴,淋巴結,調整心律,心包經——治療心血管病,冠心病,心經——情志方面的問題 腎經 起止點:左右各27個穴位,起于涌泉穴,止于俞府穴。 生理功能:腎藏精,主管生殖系統,促進生長發育,腎精可轉化血,加強抵抗力,還是調節人體水液代謝平衡的中心環節,腎為氣之根,攝納肺氣下歸于腎使呼吸深長,腎為人陰陽之根本,腎精有促進骨骼的生長、發育、修復的作用,使牙齒更堅固;腎其華在發,腎精充足,則發黑而光澤,腎開竅于耳及二陰,腎精充足,聽覺靈敏,大小便正常。 主治:不育不孕,小兒生長發育遲緩,成人未老先衰,血液生長障礙,尿頻、尿急、水腫呼吸短促困難,怕冷、燥熱盜汗,骨質疏松,骨痿無力,齒搖發脫,耳鳴耳聾,大小便異常,口干舌燥,喜歡躺著,腳心發熱而痛。腎炎,婦科疾病,膀胱炎,帶下病,前列腺炎,遺精,性冷淡。 腎經上的穴位: 1,涌泉穴:經常刺激按摩她就不容易衰老。 2,谷穴:治療糖尿病,煩躁口干,遺尿,遺精,如果總想喝水,心老氣急,就是心火比較旺,揉按此穴就可以把心火降下來。 3,大鐘穴:治療失音,腳后跟痛腎經上的穴位都可以治療咽喉疾病,因為腎經本身就是通咽喉的。 脾經 起止點:左右各21個穴位,起于隱白穴,止于大包穴。 生理功能:主消化食物,輸布津液,為后天之本,氣血升華之源,脾可以統血,使血液循經而行。脾主升清,維持內臟的位置恒定。脾主四肢,肌肉,脾氣健運,四肢營養充足,則肌肉豐滿,健壯結實,四肢靈活有力。脾其華在唇,脾氣健運,口唇紅潤光澤。脾開竅于口,脾氣健旺,食欲旺盛,口味正常。脾在情志中管思考,思慮,脾管唾液。 主治:食少腹脹,便溏,面黃,消瘦,痰飲,水腫,帶蟲,泄瀉,血虛,出血,氣血生化源,內臟下垂,肌肉松弛,肢倦乏力,口唇淡白,食欲減退,口味異常,唾液過多,心胸煩悶,大腿和小腿內側腫,厥冷,足大趾不能運用,黃疸。 經常按摩脾經,可以增強人體的氣血運行,為防病治療疾病儲備最大的能力,按摩小腿脾經,肥胖者可以變瘦,瘦者可以增胖。長在舌頭上的口瘡,揉心經 上的少海穴可以消除,長在嘴唇上的口瘡,多揉小腿脾經上的穴位可以解決。 十四經絡的作用順口溜疲勞透支找脾經; 精力不足找腎經; 容易感冒拍肺經; 人要無病,腸干凈; 求生必須通胃經; 心煩心痛找心經; 吸收不好小腸經; 頸肩腰背膀胱經; 失眠多夢找心包; 奇難雜癥找三焦; 廢物積滯找膽經; 情志抑郁找肝經; 人生關鍵任督通 。 三焦通,百脈通, 經絡通,全身輕! |
|
來自: 九龍池dn5pzqmi > 《中醫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