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在山西呂梁山下的孝義市,從英國引進回一個新鴨種,名叫櫻桃谷SM3。這個鴨種的特點是生長速度快,飼料的轉化率和瘦肉率高,抗病力強,區域適應性強,在我國南方北方均可飼養,是由山西銘信禽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薛宇銘引進的。 而在幾年前,薛宇銘還是個搞煤化工的“煤老板”,如今搖身一變成了“鴨司令”。記者了解到,山西銘信禽業有限公司的生態肉鴨養殖及深加工項目,是孝義市經濟轉型的一個標志性項目。項目總投資2.1億元,可生產30大類130多種規格的鴨類制品,是華北最大的生態肉鴨養殖加工基地。該公司是“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目前已直接帶動養鴨農戶1000余戶,間接帶動種植、運輸、加工等就業人員1.5萬余人,帶動農戶及社會投資近1億元,可帶動相關農民增加純收入3000余萬元。在銘信公司的帶動下,孝義市已發展規模養鴨小區35個,飼養量達到1000萬只。項目全部達產達效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8.8億元,利稅3.6億元。 類似薛宇銘這樣的“煤老板”,即從最初的煤焦企業,轉而從事其他非資源性的企業,在孝義目前已有七八十家。 (一) 孝義,是山西省一個典型的資源型縣級城市。全市國土面積945平方公里,儲煤面積占到總面積的82.8%,探明儲量90億噸,還分布有鋁、鐵、石灰石等數十種探明儲量的礦產。憑借雄厚的煤焦產業,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06年GDP突破100億元,財政總收入突破20億元,躋身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第96位;2007年在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中,前移至第88位。2008年完成GDP200.1億元,完成財政總收入43.54億元,總量位列山西全省第一。 然而,由于資源的過度開采,到2009年3月,孝義被確定為全國第二批資源枯竭城市之一。同時,帶來了發展的尷尬:一是環境污染嚴重,經年累積的煤矸石高達上億噸;二是產業結構失調,一、二、三產業的結構比例為2.5∶74∶23.5,支柱產業中傳統資源型煤焦化、煤電鋁、煤鋼鐵的比重過大,且產品初級、工藝粗放。三是礦藏資源接近枯竭,有50個村因資源枯竭、煤礦關閉、土地塌陷荒廢而導致村民無業可就、無地可種。四是形成了依賴煤焦的思想和觀念,全市采掘業的產值和從業人員均占到工業總產值和從業總人數的45%以上,資源型企業稅收占到全市財政收入的70%以上。 挖完煤后怎么辦?孝義市市長張旭光告訴記者:“如果不解決、不突破這些瓶頸問題,可持續發展就是一句空話。”孝義選擇了一條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的道路。 孝義的轉型發展概括起來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加速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另一方面啟動并大力扶持發展非資源型、環保型、高科技型的新興產業。并由此形成主導產業實力雄厚、新興產業多元驅動的五大基地,即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焦化工業基地;全省一流的現代化煤炭生產基地;全國一流的鋁材、鋁合金基地;輻射周邊區域的現代服務業基地;全省一流的現代農業基地。 焦化是孝義的傳統支柱產業,多時曾有1000多座土焦爐,而且是有焦無化。目前有24戶焦炭生產企業,1000萬噸的生產規模。多年來,孝義一直致力于產業的優化升級,在2002年土焦爐被徹底取締,2003年在全省率先取締了改良焦生產,到2007年,共淘汰落后產能550萬噸。約損失了20億元的固定資產和4億元的財政收入。為了提升焦爐工藝技術和提高裝備水平,從2008年開始,孝義市對焦化產業的發展進行了新的規劃:發展3—5個500萬噸規模、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7.63米焦爐,整合提升現有焦化產業,高起點建設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焦化工業基地。有歐羅福、金巖、金暉等企業通過資產重組、資源整合、產業兼并等方式,提升了產業規模檔次,成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旗艦式企業。 煤炭是孝義的基礎產業,到2008年上半年,全市共有大小煤礦100座,實際產量2000萬噸以上,年產值在百億元以上。但這些煤礦單井產能只有幾萬噸、十幾萬噸。為提升規模水平,先是將63座煤礦關閉,隨后將37座煤礦進行兼并重組整合。今年又引進大型煤炭企業集團等資源重組主體,正在改造建設高標準規劃的10個百萬噸以上礦井,全部為機械化開采。同時,圍繞煤鋁鐵資源延伸產業鏈條,已初步形成了“煤焦--煤化工--建材、煤電--沸石--氫氧化鋁--鎂鋁合金、煤鐵--軋鋼--鑄造”三大產業鏈,孝義市的資源型企業已告別了過去只會賣資源、賣原料的初級水平。 (二) 在對資源型產業進行改造提升的同時,孝義市把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發展新興產業的突破口來抓,提出以現代商貿、餐飲、物流、旅游、金融服務、文化產業等為重點,建設輻射周邊區域的現代服務業基地。按照規劃,到2010年,孝義市服務業的比重要占到GDP的45%。從去年開始,孝義市規劃啟動了一批商貿城、五星級酒店、社區服務、發展現代物流等總投資51億元的28個現代服務業項目。現在,東興國際酒店、晨光物流、曹溪河生態旅游開發等25個項目相繼規劃實施,其中10個將于年內建成運營。孝義市委副書記郭保平告訴記者:“現代服務業項目已成為孝義眾多煤老板轉移資本和吸納本地勞動力的主戰場,并使他們在新的行業和新的領域中找到了自己的坐標。” 高陽農業科技示范園區是孝義市最近發展的一個現代農業基地,該園區實施核心帶動、開發延伸、輻射周邊的梯級發展模式,目前己發展企業12戶,產品達60余種,其中有16項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投資1.07億元的山西惠農淀粉有限責任公司的生產線在今年投產后,年可轉化玉米2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3.1億元,帶動1萬多農戶的4.5萬畝種植面積。這批入園企業全部達產達效后,年可實現產值39億元,實現利稅8億元,深加工18種農副產品,帶動種植面積57萬畝,帶動農戶近40萬戶,解決農村富余勞動力4500人。據介紹,目前孝義市具有一定帶動能力的農業龍頭企業己達到3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55個,有41項農產品、28萬畝特色基地獲得國家、省無公害認證,為加速現代農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張旭光說:“資源枯竭城市的經濟轉型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只有從政策、資金、體制、機制等層面把全市干部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資金和人才、經驗和智慧挖掘出來、調動起來,才能形成全黨、全民、全社會參與經濟轉型的合力。”記者了解到,在2008年底,孝義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實施意見》《關于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鼓勵投資和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等三個文件,規定:經濟轉型的產業領域全部向民營經濟開放;實行用地優惠政策;加大稅費減免力度;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如銘信禽業有限公司,為了幫扶其發展,孝義市委、市政府還專門為該公司出臺了兩個文件,并專項獎補該公司500萬元,安排500萬元獎補養鴨小區建設,從而加快了企業家的轉型。 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下,今年山西經濟嚴重下滑,而孝義市卻在轉型發展中煥發出勃勃生機,各項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健康增長,今年1--10月份財政總收入完成36140萬元;1--9月份,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44億,比去年同期增長7.2%;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7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06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8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96100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07%。孝義正步入一個人文的、生態的、可持續發展的新天地。 (責任編輯:王姣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