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發展、跨越,山西孝義市以生動的實踐,書寫了一份資源型城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精彩答卷。
這份答卷至少回答了這樣幾個問題。
一是身處中西部地區,縣域經濟能否實現趕超跨越式發展。回答這個問題,可以看一個事實:10年前,孝義的經濟總量與城鄉人口收入即便在所屬的呂梁地區也排不到前列,現在,孝義綜合經濟實力不僅穩居山西省縣域首位,在中國經濟百強縣中也一再往前提升。2010年,孝義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58.93億元,財政收入50.01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64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686元。這些數字,均比“十五”末翻了一番甚至更多。
二是資源型經濟能否順利轉型。孝義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僅探明的煤炭儲量就達到90億噸,還有豐富的鋁礦等資源。在這種自然秉賦下,孝義形成了資源依賴型發展的歷史格局。經過長達10年的不斷調整、轉型,孝義正逐步走上新型工業化的道路,僅在得天獨厚的煤炭資源利用上,
就探索形成了“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的發展思路。
三是資源型城市能否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10年前,因為環境污染難題,孝義成為山西省首個“區域限批”城市。現在的孝義,則是“全國綠化模范市”、“省級環保模范城市”,2010年二級以上天數達到354天。
孝義的變化是深刻的。這一深刻變化,首先來自于孝義對科學發展的深刻理解。正是因為這種深刻理解基礎上的牢牢把握、貫徹落實,孝義才能率先打破“資源依賴”的單一發展路徑,才能突破重重困難,才能在轉型發展中更加自覺、更加主動,也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孝義的答卷是生動的。這一生動答卷,充分反映出孝義的發展是經濟社會、城市鄉村的統籌協調、和諧發展。正如孝義市委書記張旭光所說,正是因為堅持協調發展,才使得孝義市從經濟總量、社會保障,到居民收入、生態環境等各方面均呈現出又好又快發展的喜人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