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口語 此生能遇見你,已然 幸福得一塌糊涂 Jimmy s Note 吉米老師前言:她32歲離異,獨自一人帶著兩個不滿10歲的女兒,流落香港,從一個擺攤小販做起,最終成為了億萬身家的水餃皇后。去年2月份離世的臧健和,至今仍激勵著無數女性…… 女性楷模

來源:婚姻與家庭雜志(ID:hunyinyujiating99) 作者:玄圭 
One 苦難是最好的大學Suffering is the best university 1945年,臧健和出生在山東省五蓮縣農村。
臧健和的父親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離家,然后就再也沒有回來過。
母親是一位樂觀自強的女性,她獨自一人把臧健和與妹妹撫養長大,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卻始終沒有放棄生活的希望。
就算家里再窮,她也要讓臧健和姐妹倆讀書上學,因為只有這樣,女兒們才能夠擺脫窮苦的生活。
她最常對臧健和的一句話就是,“有付出才有收獲,不勞而獲是可恥的!”'It's shameful to get something for nothing!' 
作為長女,臧健和也十分聰明懂事。5歲的時候,她就開始幫著媽媽分擔家務,下田撿土豆、在家剝玉米。10歲的時候,她就開始掌勺為一家三口炒菜做飯了。
臧健和14歲那年,日照遭遇罕見大旱,莊稼顆粒無收。
母親帶著臧健和與妹妹離開老家,一路跋山涉水,困了睡到草垛里,餓了就去好心人家討點飯吃,最后終于到了青島。
除了種地,臧健和的母親別無所長,只能靠接一些縫縫補補的小活,靠沒日沒夜的工作賺錢來供養兩個女兒的吃穿,讓她們讀書上學。

眼看著自己就要上高中了,臧健和卻突然輟學,應聘到青島一家醫院當護工。
“我喜歡讀書,但如果繼續讀下去,媽媽可能就沒命了。這樣的書,我寧可不讀。”
為了讓母親和妹妹的日子能夠好過一些,臧健和沒完沒了地值夜班,其他護士避之唯恐不及的夜班,她卻爭著搶著要做,她還懇求醫院多給她安排一些夜班。
勤勞又善良的臧健和,身邊總是不乏一些追求者。與臧健和同一個醫院的許多男醫生,也忍不住對她多加關照。 但臧健和卻不為所動,她唯一的想法就是努力賺錢。她想等妹妹成年獨立了,再考慮自己。 
1967年,妹妹有了穩定的工作和收入,母親的生活也有了保障,臧健和終于戀愛了。
對方是一位來自泰國的援華醫生,他與臧健和同樣“出身貧寒”,兩個人心心相惜,男生對臧健和也非常好。
在眾人的撮合之下,郎才女貌的兩個人邁入了婚姻的殿堂。

24歲的時候,臧健和生下大女兒蓓蓓。4年后,小女兒蓬蓬也降臨到了人間。
一家四口在青島安居樂業,丈夫許諾要和臧健和在青島一起度過余生。
然而,計劃永遠都趕不上變化,曾經那么至真至誠的誓言,也終究是敵不過謊言和背叛。
Two “我要的,僅僅是抬得起頭的尊嚴!”'All I want is dignity!' 1974年,臧健和丈夫的父親病逝,作為長子的丈夫,必須回泰國一趟。
臨行之前,臧健和的丈夫向母女三人許諾,等自己在泰國安頓好了一切,就把她們接到泰國生活。
“嗯嗯,我等你”。
誰知,這一等就是三年。三年之間,丈夫音訊全無,臧健和獨自一人拉扯兩個女兒,心力交瘁。 
1977年,臧健和決定帶著女兒去泰國找自己的丈夫。她辭掉了護士工作,辭別青島的老母親,懷著激動的心情踏上了飛往泰國的航班。
到了丈夫家里后,她才知道,夫家是泰國知名富豪,祖輩經營絲綢生意。
隱瞞自己的真實身份,以“家庭貧困”為幌子接近自己也就算了。最讓臧健和無法接受的是,他的丈夫在泰國又娶了一個妻子,還有了一個兒子。
當時的泰國實行“一夫多妻”制,所以丈夫和他的母親認為這樣做合情合法,全然沒有顧及臧健和的感受。

“可是我們是在中國結的婚!”臧健和指著丈夫吼道,丈夫頓時語塞。
丈夫的母親抱著懷里的孫子,盛氣凌人地說道,“但是你生了兩個女兒!我們家需要兒子!” “無論如何,他是不會再回中國了。你和兩個孩子可以選擇留在泰國,保證你們吃穿不愁。”丈夫的母親用一種居高臨下的眼神看著臧健和,以為自己提出的條件足夠令臧健和妥協。
誰知臧健和一扭頭,拉著兩個女兒就往外面走。
“我從小受的教育和自己的尊嚴讓我無法接受這種一夫多妻的現實,為了我自己為了孩子的前途,我只能離開。”

回國途中,需要在香港轉機。候機的時候,臧健和望著自己的兩個女兒出了神。
現在,她已經是被男人拋棄了的女人。泰國沒有她的家,回了青島,也只會被別人笑話,甚至還會連累自己的家人遭受外人的唾棄。
“干脆,就留在香港吧。我有手有腳,勤勞肯干,在哪里都過得下去。”
她在銅鑼灣租下一間沒有窗戶的4平米小平房,母女三人相依為命。
Three 凍死迎風站,餓死不彎腰Won't bow to the superior in order to get the scanty pay 初到香港,臧健和聽不懂也不會講粵語,她只能做一些純出力的工作。
家庭的重擔再一次全部都落在自己的肩上,為了養家糊口,她同時打了三份工,刷碗、打針、洗電車。
每天八點出門工作,直到凌晨才能夠回到家,睡不到四五個小時,就要爬起來洗衣做飯。
雖然生活過得十分拮據,但好歹臧健和身強力壯踏實努力。一家三口即使不能吃飽穿暖,卻也餓不死。
可命運在這時又跟她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But fate played a huge joke on her at this time. 
一天,她在酒店打工拖地時,被一個年輕人撞斷了腰骨,去醫院又查出患有糖尿病。酒店老板借機開除了臧健和,還扣掉了她當月工資。
在一位善良律師的幫助下,臧健和將老板告上法庭。勝訴后,她依法得到了幾千元的補償和三萬多的勝訴費用。
臧健和卻把錢退還了老板并告訴他:打官司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尊嚴!
之后,香港社會福利機構上門拜訪臧健和一家,建議她申請“公援金”。每月的公援金相當于她之前打兩份工的工資,這種好事對于當時失業又窮困的臧健和來說確實是雪中送炭的好事。
但迫切需要幫助的臧健和卻婉言謝絕了,“在很多人眼里,我真是傻透了,明明缺錢花,卻不要應該要的錢。我母親從小教育:凍死迎風站,餓死不彎腰,白領錢我自己會失去斗志,孩子也會受影響。”

經過一個月的療養,臧健和的腰傷有所恢復。躺在病床上,臧健和籌劃著自己以后能夠做什么工作。
有一次,朋友來家里探望,臧健和親自下廚為他做了一碗手工水餃。朋友吃了水餃之后直呼美味,“我從沒有吃過這么好好吃的水餃,你這水餃完全可以拿出去擺攤賺錢了!”
在朋友的鼓勵下,臧健和第二天就自己動手做了個小木推車。
第三天下午,臧健和帶著兩個女兒,推著小推車和一大堆食材,跑到了熱鬧的灣仔碼頭。
那時候香港還沒有開通地鐵,不少人在碼頭候船用餐,灣仔碼頭有不少出攤賣吃食的小販,從沒做過生意的臧健和也成為了其中的一員。

從第一天開始,臧健和就用心做水餃,把顧客當做自己的親人看待。她每天還定時為餐具消毒,只為了顧客能夠吃得更健康衛生。
她說:“我做的水餃賣給顧客,就要像對我自己的朋友、親戚那樣,讓他們吃得衛生、開心,他們才會再回來。” 她家的水餃,肉菜都是最新鮮的,面皮也是最筋道的。 每一個客人都對她們家的水餃稱贊不絕,一傳十十傳百,口碑也就慢慢建立起來了,攤位前每天都排著大長隊。 長年擺露天小攤也不是個辦法,臧健和慢慢開始攢起了錢。第二年,臧健和在碼頭邊上的堆貨場搭了個木棚,既賣熱水餃,也賣生水餃。 
不管刮風下雨,兩個女兒每天都來攤上幫媽媽干活,十歲的大女兒和面,臧健和忙著搟面皮、下水餃,四歲的小女兒還沒有洗碗的木桶高,卻也踩著小矮凳幫忙洗碗。 就這樣,一個沒有門面也沒有服務員的水餃攤位,慢慢被臧健和做成了灣仔碼頭的明星攤位,還上了報紙頭條。
“大家都在碼頭上擺攤,有的人連小販都做不長遠,而我想就是做小販也要做最好的。”
就是憑借著這樣“要做就做到最好的”精神,臧健和終于獲得了上帝的眷顧,開始收獲屬于自己的好運。
不僅如此,1982年,臧健和還迎來了人生之中最大的轉機。

Four 做一個像樣的人,過一個像樣的人生 Be a decent person and live a decent life “1982年的一天,和日本最大的零售商——大丸百貨有珠寶生意來往的表姐突然打來電話:日本老板想和你談談,看能否一起合作。”
日本老板怎么會知道街頭小販的水餃?
原來表姐參加一次派對時,帶去了臧健和包的水餃,老板那重度挑食的小女兒卻對她家的水餃情有獨鐘,一口氣吃了20多只水餃。
商業嗅覺靈敏的老板看到了臧健和手工水餃中所蘊含的商機,他想把這個水餃放到自己旗下的超市零售。
老板找到了臧健和,提出要參觀她的水餃工廠。
臧健和直言不諱地說,“我連個門面都沒有,哪來的工廠?”

日本老板失望而歸。第二天,日本老板又來到了臧健和的家里,打算提供設備,幫助臧健和建廠。
“我給你出資建廠,水餃貼我們的商標。”
臧健和立刻就回絕了他,“不行!我在灣仔碼頭起家,我的水餃應該叫'灣仔碼頭’!”
“那地址和電話寫大丸百貨總行了吧?”
“不行!我的水餃靠人們的口碑相傳走到今天,沒有我自己的地址和電話,我怎么知道顧客們的真實想法?”

再三商量之下,日本人最后接受了臧健和的所有要求,保留了“灣仔碼頭”的品牌、電話和地址。
“別人都說我有福氣、運氣好,我不這么看。日本人跟我合作并不是我運氣好,而是我的餃子好。”
果然,隨著日資百貨數百家超市的全面鋪貨,“灣仔碼頭”水餃在香港很快就成為了冷凍食品第一品牌。

1985年,臧健和用自己的200萬積蓄,建了灣仔碼頭第一家工廠,大幅度提高了“灣仔碼頭”手工水餃的生產量。
1997年,臧健和與美國著名品牌Pillsbury食品公司建立合作,各出資1000萬美元,在香港共同建造了1200平方米的現代化廠房。
灣仔碼頭發展至今,不僅是國內最受歡迎的冷凍食品品牌之一,也早已成為出口國外市場的知名品牌,每年銷售額超過60億。而臧健和也成為身價50億的女強人,被人們譽為“水餃皇后”。 
當臧健和被問到,“當初拿出自己所有積蓄在香港投資建廠時,有沒有擔心自己可能會失敗破產一無所有呢?”
她昂首挺胸地說,怕失敗,不如說是怕成功。失敗得越慘,激勵人成功的力量越強。
永遠不要因為困難和挫折就輕易放棄自己想要追逐的一切,這就是臧健和的人生觀,也是許許多多努力生活之人的座右銘。

一個女人,能夠幫助她改變命運獲得救贖的,永遠不是哪一個男人,而是她自己。
點亮“在看”,希望你永遠記得,這一生所能遇到的最大貴人,就是你自己!
I hope you will always remember that the helper in your life is yourself! 婚姻與家庭雜志:中國情感幫助全媒體平臺,關注女性自我成長、親密關系維護。溫暖風趣,與你聊聊愛情婚姻那些事兒;專業理性,力邀眾多心理咨詢師,為你解答情感困惑;線上線下,微課沙龍情感陪護。(微信/微博/今日頭條:婚姻與家庭雜志) 編輯|Vijun 翻譯|Fanc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