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成分 本品為復方制劑。其組份為厄貝沙坦,氫氯噻嗪。 性狀 本品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顯白色或類白色。 適應病癥 本品用于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用于治療單用厄貝沙坦或氫氯噻嗪不能有效控制血壓的患者。 規格 每片含厄貝沙坦150mg,氫氯噻嗪12.5mg。 用法用量 1、口服,空腹或進餐時使用。 2、常用起始和維持劑量為每日一次,每次1片,根據病情可增至每日一次,每次2片。 3、本品用于治療單用厄貝沙坦或氫氯噻嗪不能有效控制血壓的患者。推薦患者在使用固定劑量復方之前,對單一成分的劑量(即厄貝沙坦或氫氯噻嗪)在聯合用藥中進行調整,當聯合用藥中,各單藥劑量固定后,可用該復方進行替代。 4、下列情況可以由單一成分直接轉為復方治療:本品150mg/12.5mg復方可以用于單獨使用厄貝沙坦150mg或氫氯噻嗪不能有效控制血壓的患者。 5、不推薦使用每日一次劑量大于厄貝沙坦300mg/氫氯噻壤25mg。必要時,本品可以合用其它降血壓藥物(見【藥物相互作用】)。 不良反應 1、在接受本品治療的患者中出現的不良反應總體上是輕度和暫時的。 2、以下列出的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采用如下定議約定:非常常見(1/10);常見(1/100);不常見(1/1000,1/100);罕見(1/10000,1/1000);非常罕見(1/10000)。 3、厄貝沙坦/氫氯噻嗪復方片劑:在高血壓患者安慰劑對照試驗中,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在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組與安慰劑組間無差異。由于臨床或實驗室不良事件而終止治療的發生率,厄貝沙坦/氫氯噻嗪治療組要低于安慰劑處理組。不良事件發生與劑量(在推薦的劑量范圍內)、性別、年齡、種族或治療周期無關。安慰劑對照的試驗中,有898名高血壓患者接受各種劑量厄貝沙坦/氫氯噻嗪(范圍在:37.5mg/6.25mg到300mg/25mg厄貝沙坦/氫氯噻嗪),以下是不良反應的報告: (1)神經系統異常:常見:頭暈。不常見:直立性頭暈。非常罕見:頭痛。 (2)心臟異常:不常見:高血壓、水腫、暈厥、心動過速。 (3)血管異常:不常見:臉紅。 (4)胃腸道異常:常見:惡心/嘔吐。不常見:腹瀉。非常罕見:味覺缺失、消化不良。 (5)骨骼肌、結締組織和骨異常:不常見:四肢遠端水腫。非常罕見:關節痛、肌痛。 (6)腎和尿道異常:常見:排尿異常。非常罕見:非常罕見:腎功能損害,包括個例高危患者中發生腎衰。 (7)生殖系統和乳房異常:不常見:性欲改變、性功能障礙。 (8)全身異常及給藥點情形:常見:疲勞。 (9)實驗室參數的改變:常見:BUN(尿素氯)、肌酐和肌酸激酶增加。不常見:血清鉀、鈉水平降低。免疫系統異常(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相同)罕見:皮疹、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等高敏感性反應。 (10)代謝和營養異常:高血鉀 (11)耳迷路:非常罕見:耳鳴。 (12)呼吸、胸、膈異常:不常見:咳嗽。 (13)肝膽異常:異常肝功能,肝炎。 4、有關單一成分的附加信息:除了以上所列出的組合產品的不良反應外,先前已經報道的應用其中一個單一成分出現的不良反應也是需要注意潛在的不良反應。 (1)厄貝沙坦:全身性疾病及給藥點情形:不常見:胸痛。 (2)氫氯噻嗪: ①血液和淋巴系統:發育不全性貧血、骨髓抑制、溶血性貧血、白細胞減少癥、中性粒細胞/粒細胞減少癥、血小板減少癥。 ②精神病學異常:抑郁、睡眠障礙。 ③神經系統異常:頭暈目眩、感覺異常、不安、頭昏。 ④眼的異常:暫時性視力模糊、黃視癥。 ⑤心臟異常:心律失常。 ⑥血管異常:直立性低血壓。 ⑦呼吸、胸、膈異常:呼吸困難(包括肺炎、肺水腫)。 ⑧胃腸道異常:胰腺炎、厭食癥、便秘、腹瀉、胃激惹、食欲減退、唾液腺炎。 ⑨肝膽異常:黃疸(肝內膽汁性黃疸)。 ⑩皮膚和皮下組織異常:過敏反應、中毒性皮下壞死松解癥、皮膚紅斑狼瘡樣反應、壞死性血管炎(靜脈炎、皮膚靜脈炎)、光過敏反應、皮疹、蕁麻疹。 ?骨骼肌、結締組織和骨異常:肌肉痙攣、無力。 ?腎和尿道異常:間質性腎炎、腎功能障礙。 ?全身異常及給藥部位情況:發熱。 ?檢查:電解質紊亂(包括低血鉀和低血鈉)、糖尿、高血糖、血尿酸升高、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 注意事項 1、沒有證據顯示厄貝沙坦將減少或阻止利尿劑誘導的低鈉血癥。血氯降低通常是輕度的,且不需要治療。 2、噻嗪類利尿劑可能減少腎臟對鈣的排泄,在那些沒有已知鈣代謝異常的患者中引起間歇性輕度升高。顯著的高鈣血癥提示可能有潛在的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在進行甲狀旁腺功能測定時,應停用噻嗪類利尿劑。 3、噻嗪類利尿劑已被證實具有增加鎂排泄的作用而可能導致低鎂血癥。 4、抗興奮劑檢測:本品中所含的氫氯噻嗪可能使抗興奮劑檢測結果呈現陽性。5、低血壓-容量不足患者:本復方在沒有其它誘發低血壓危險因素的高血壓患者使用,很少和癥狀性低血壓相關。對由于使用強效利尿劑而使血容量和鈉不足、飲食中嚴格限制鹽,以及腹瀉嘔吐的患者可能會發生癥狀性低血壓。在用本復方治療之前應糾正這些情況。6、腎動脈狹窄-腎血管性高血壓:當存在雙側腎動脈狹窄或單個功能腎的動脈發生狹窄的患者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治療時,可能有發生嚴重低血壓和腎功能不全的危險。盡管本品的研究中沒有發現這種情況,但使用時應考慮到該效應。 7、腎功能損害和腎臟移植:當腎功能損害的患者使用本品時,推薦對血清鉀、肌酐和尿酸應定期監測。沒有關于近期行腎移植患者使用本品的經驗。有嚴重腎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30ml/min)(見【禁忌】)的患者不應使用本品。在腎功能損害的患者中可能發生與噻嗪類利尿劑有關的氮質血癥。對肌酐清除率≥30ml/min的腎功能不全患者不需要調整藥物劑量。然而,對那些輕中度腎功能損害的患者(肌酐清除率>30ml/min但<60ml/min),應該謹慎使用本復方。 8、肝功能損害:在肝功能損害的患者由于較小的體液和電解質平衡改變可能促發肝昏迷,因此這類患者使用噻嗪類利尿劑時應慎重。沒有肝功能損害的患者使用本復方的經驗。 9、主動脈和二尖瓣狹窄,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就如使用其它的血管擴張劑,主動脈和二尖瓣狹窄及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患者使用本品時應慎重。 10、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的患者通常對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抗高血壓藥物沒有反應,因此不推薦這些患者使用本品。 11、代謝和內分泌效應:噻嗪類利尿劑治療可能降低葡萄糖耐量。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調整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藥的劑量。在噻嗪類利尿劑治療時,隱性糖尿病可能出現癥狀。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的升高與噻嗪類利尿劑治療有關。然而在復方中所含的劑量12.5mg,該作用很小或不存在。在某些接受噻嗪類利尿劑治療的患者中可能發生高尿酸血癥,甚至促發痛風。 12、電解質紊亂:如任何接受利尿劑治療的患者那樣,應定期進行血清電解質的測定。噻嗪類利尿劑包括氫氯噻嗪能引起體液或電解質的紊亂(低鉀血癥,低鈉血癥,和低氯性堿中毒)。體液或電解質的紊亂的體癥為口干、渴感、虛弱、昏睡、嗜睡、煩躁、肌肉痙攣和疼痛、肌肉疲乏、低血壓、少尿、心動過速和胃腸功能紊亂如惡心或嘔吐。使用噻嗪類利尿劑可能誘發低鉀血癥,但和厄貝沙坦合用可減少利尿劑誘導的低鉀血癥。低鉀血癥最易發生于以下患者:肝硬化患者,利尿作用明顯的患者,口服攝入電解質不適當的患者,同時使用皮質激素或ACTH的患者。相反地,本品中厄貝沙坦可能誘發高鉀血癥,特別是在腎功能損害的患者和/或心力衰竭和糖尿病患者。建議對這些患者進行適當的血清鉀濃度監測。保鉀利尿劑、鉀補充劑或含鉀鹽替代物和本品合用時應謹慎使用(見【藥物相互作用】)。 13、一般注意事項:對于那些血管張力和腎功能主要依賴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活性的患者(如嚴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或者腎臟疾病患者包括腎動脈狹窄),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治療時,可出現急性低血壓、氮質血癥、少尿、或少見的急性腎功能衰竭。正如使用任何抗高血壓藥物,對缺血性心肌病或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過度降血壓可能導致心肌梗死或中風。 14、有或無過敏史或支氣管哮喘病史的患者均可能發生對氫氯噻嗪的過敏反應,但有以上病史的患者更易發生過敏反應。 15、有報道使用噻嗪類利尿劑的患者有加重或激活系統性紅斑狼瘡的報道。 16、在懷孕的開始三個月,不推薦使用本復方。 17、對駕駛和機器操作的影響:本品對駕駛和機器操作的影響沒有相應研究。但基于它的藥效學特性,本品影響以上的能力的可能性不大。當駕駛或者操作機器時,應該考慮到在抗高血壓治療中可能發生的頭暈和疲乏。 18、運動員慎用。 19、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 (1)妊娠:見【禁忌】和【注意事項】部分。 ①噻嗪類利尿劑能通過胎盤屏障和出現于臍帶血液中,引起胎盤灌注降低,胎兒電解質紊亂和其它可能發生于成年人的作用。母親使用噻嗪類藥物治療有引起新生兒血小板減少、胎兒或新生兒黃疸的報道。由于本復方含氫氯噻嗪,在妊娠開始三個月時不推薦使用。在計劃懷孕時應轉為合適的替代治療。 ②在懷孕的第4月至第9月:直接作用于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物質能引起胎兒和新生兒的腎功能衰竭,胎兒頭顱發育不良和胎兒死亡,因此,本復方禁用于懷孕4月至9月的孕婦。如果被診斷為懷孕,盡早停用本品,如果由于疏忽治療了較長時間,應超聲檢查頭顱和腎功能。 (2)哺乳期:由于對嬰兒的潛在的不良反應,本品禁用于哺乳期。厄貝沙坦是否分泌入人乳汁中尚不清楚。厄貝沙坦能分泌入鼠的乳汁中。噻嗪類藥可出現于人的乳汁中,可能抑制泌乳。 20、兒童用藥:本品在年齡小于18歲的患者中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研究。 21、老年用藥:老年患者不需要調節用量。 22、藥物過量: (1)尚未本品過量的治療相關的特殊資料。應對患者嚴密監測,治療應該是總體和支持性的。處理取決于藥品攝入時間和癥狀的嚴重程度。建議的措施包括催吐和/洗胃。活性炭對藥物過量治療有用。對血清電解質和肌酐水平應定時監測。如果發生低血壓,患者應取臥位,快速補充鹽和血液容量。 (2)厄貝沙坦過量最可能的表現為低血壓和心動過速;也會發生心動過緩。 (3)氫氯噻嗪過量時,由于過度利尿出現電解質損耗(低鉀血癥,低氯血癥,低鈉血癥)和脫水。過量時最常見的癥狀和體征是惡心和昏睡。低血鉀會導致肌肉痙攣和/或加重和合用的洋地黃甙或某些抗心律失常有關的心律失常。 (4)血液透析不能清除厄貝沙坦。血液透析清除氫氯噻嗪的程度也沒有相關的研究。 禁忌 1、懷孕的第4個月至第9個月(見【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 2、哺乳期(見【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 3、已知對本品活性成分或其中的任何賦形劑成分過敏或對其它磺胺衍生物過敏者(氫氯噻嗪是一種磺胺衍生物)。 4、下列禁忌癥和氫氯噻嗪有關: (1)嚴重的腎功能損害(肌酐清除率30ml/min)。 (2)頑固性低鉀血癥,高鈣血癥。 (3)嚴重肝功能損害,膽汁性肝硬化和膽汁淤積。 藥物相互作用 1、其它抗高血壓藥物;當本品和其它降血壓藥物合用時,其降血壓效應可能增強。厄貝沙坦和氫氯噻嗪(厄貝沙坦和氫氯噻嗪的劑量直到300mg/25mg)可和其它降血壓藥物如鈣通道阻斷劑和受體阻斷劑安全地合用。厄貝沙坦合用或不合用噻嗪類利尿劑治療,如果事先已用大劑量利尿劑,可能導致血容量降低,這時服用有致低血壓的危險,除非容量不足首先得到糾正(見【注意事項】)。 2、鋰劑:有報道當鋰劑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合用時,可使血清鋰可逆性升高和出現毒性作用。而且噻嗪類利尿劑可減少腎臟對鋰的清除,因此和本品合用時有增加鋰劑中毒的風險。鋰劑和本品合用時應謹慎,推薦對血清鋰濃度進行仔細監測。 3、影響血鉀的藥品:氫氯噻嗪的排鉀效應可被厄貝沙坦的保鉀效應所減弱。然而氫氯噻嗪對血清鉀的效應可被其它有關鉀丟失和引起低鉀血癥的藥物所增強(例如其它排鉀利尿劑,輕瀉藥,兩性霉素,carbenoxolone,青霉素G鈉鹽,水楊酸衍生物)。相反,基于其它能減輕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藥物的臨床使用經驗,合用保鉀利尿劑、補充鉀、含鉀的鹽替代物或者其它能增加血清鉀水平的藥物可以導致血清鉀的增高。 4、受血清鉀紊亂影響藥品:當本復方和其它受血清鉀紊亂影響藥品(例如洋地黃甘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合用時,推薦對血清鉀進行定期監測。 5、有關厄貝沙坦相互作用的其它信息:在健康男性受試者中,地高辛與厄貝沙坦150mg合用時,藥代動力學沒有改變。當和氫氯噻嗪合用時,厄貝沙坦藥代動力學沒有受影響。厄貝沙坦主要由CYP2C9代謝,較少部分通過葡萄糖醛酸酶代謝。抑制葡萄糖醛酸轉移酶途徑不會導致臨床意義的相互作用。在體外試驗中,可觀察到厄貝沙坦和華法林、甲苯磺丁脲(CYP2C9底物)和尼非地平(CYP2C9抑制劑)之間的相互作用。然而在健康男性受試者中,當厄貝沙坦和華法林合用時沒有觀察到有意義的藥代動力學和藥效動力學的相互影響,當和尼非地平合用時,厄貝沙坦的藥代動力學不受影響。CYP2CP誘導劑如利福平對厄貝沙坦藥代動力學的影響沒有相關研究。基于體外試驗資料,和那些代謝依靠細胞色素P450同工酶CYP1A1,CYP1A2,CYP2A6,CYP2B6,CYP2D6,CYP2E1或CYP3A4的藥物不會發生相互作用。 6、有關氫氯噻嗪相互作用的其它信息:當下列藥物和噻嗪類利尿劑合用時可能發生相互作用。 (1)酒精,巴比妥類或尼古丁:可能加重體位低血壓發生。 (2)抗糖尿病藥物(口服藥和胰島素):合用時可能需要調整抗糖尿病藥物的劑量(見【注意事項】)。 (3)消膽胺和Colestipol樹脂:當和陰離子樹脂合用時,影響氫氯噻嗪的吸收。 (4)皮質激素,ACTH:電解質丟失可能增加,尤其是低鉀血癥。 (5)洋地黃糖苷:噻嗪類誘發的低鉀血癥和低鎂血癥有利于洋地黃誘發的心律失常的發生(見【注意事項】)。 (6)非甾體類抗炎藥物:和非甾體抗炎藥物合用在某些患者可減少噻嗪類利尿劑的利尿作用、利鈉作用和降血壓作用。 (7)血管活性胺類(如去甲腎上腺素):血管活性胺類效應可能降低,但不足以停止使用。 (8)非去極性骨骼肌松弛藥(如筒箭毒堿):非去極性骨骼肌松弛藥的作用可能被氫氯噻嗪增強。 (9)抗痛風藥物:由于氫氯噻嗪能增加血清尿酸的水平,合用時可能需要調整其藥物劑量;可能需要增加丙磺舒和苯磺唑酮的用量。合用噻嗪類利尿劑可能增加別嘌醇發生過敏反應。 (10)鈣鹽:噻嗪類利尿劑能降低鈣的分泌而可能增加血清鈣水平。如果必須使用鈣補充劑或保鈣藥(如維生素D治療),應監測血清鈣水平并調整相應的鈣劑量。 7、其它藥物相互作用:噻嗪類利尿劑可能增加受體阻斷劑和二唑嗪的致高血糖效應。抗膽堿藥物(如阿托品,Beperiden)可能通過降低胃腸動力和胃排空率而增加噻嗪類利尿劑的生物利用度。噻嗪類利尿劑可增加金剛胺引起不良反應的風險。噻嗪類利尿劑可減少腎臟對細胞毒藥物的排泄(如環磷酰胺,氨甲喋呤),并增強它們的骨髓抑制作用。 8、配伍禁忌,目前尚無資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