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鑒賞散文的語言 1、理解詞語的含義 問法:簡析、欣賞文中某個詞語的含義。 答法:①、研究詞語本身(詞性、釋義、修辭、內部結構) ②、結合上下文再次理解詞語。 ③、思考是否存在動態語境,即:是否有比喻、反語、借代、感情色彩變化等;或在語境中遠距離引申產生的新義。 2、理解語句的含義 問法:理解文中的某個句子。 分類:①、含蓄句——指那些在表達上比較含蓄、蘊含某些深層意義或有一定的警示作用、需要仔細品讀才能弄懂的句子。 ②、結構句——指在文章的結構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如總領句、總結句、過渡句、照應句等。 ③、主旨句——指能體現文章的中心、幫助讀者準確理解作品主題思想和脈絡層次的關鍵句。 答法:理解字面含義+分析語境含義+挖掘隱藏含義(還原手法) 3、鑒賞語言的特色 問法:簡述該文章的語言特色。 答法:遣詞(疊詞、熟語、成語、文言)+修辭方法+句式運用(長短句、整句、散句、反問句、祈使句、雙重否定句、一般陳述句等)+語言特色 二、把握散文結構思路的兩種方法 1、把握整體結構思路 問法:文章的謀篇布局如何/文章以何種方式組織起畫面。 答法:①、根據中心確定線索 一篇文章以什么為線索,是由文章的中心決定的。根據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為線、以事為線,可以以人為線、以情為線,也可以以時間為線、以地點為線。 ②、根據材料確定線索 凡能貫串繁多材料,體現材料間內在聯系,有利于掌握中心事件、活動的,都可以作為文章的線索。線索有明有暗,時隱時現,有時在文中有明顯標志(或是標題本身,或在文中反復出現)。 2、分析局部段落的作用 問法:①某段文字在文中具有怎樣的作用? 答法: 開頭作用: (1)一般開頭: 開門見山,點明題旨; 引出下文,為后面情節做鋪墊,埋伏筆; 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背景環境。 前后照應,首尾呼應。 (2)倒敘式:把結局放到開頭來寫,制造懸念,引人注意(吸引讀者興趣) (3)設疑法(懸念法、欲揚先抑):設置懸念,引出下文;引發思考,激起閱讀興趣;揭示小說的主題 (4)寫景法:交代故事發生的環境,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形象,奠定情感基調。 中間作用: (1)比較短的段落,作用:承上啟下(過渡)(具體化)前后呼應;照應開頭;呼應結尾;是全文內容、思路的轉折點;引領、引起下文的作用。(物—人,景—情,事—理,敘—議、正—反等) (2)比較長的段落,描寫的往往是主要物象,作用:拓展思路,豐富內涵,具體展示,深化主題或照應前文。 插入段的作用: ①與上下文構成虛實相映、正反對照、層進烘托、總分關系; ②對全文中心起強化、突出作用; ③在結構上宕開一筆,形成波瀾。 結尾作用: 總括全文,總結全文;首尾呼應,照應標題;②表現人物;③(揭示、 突出、升華、深化、暗示)主旨;卒章顯志。 特殊作用:(1)出人意料的結局。歐·亨利式結局(突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戲劇化效果,增添曲折性,可讀性。 ①從結構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節陡然生出波瀾,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從表現手法上看,與前文的伏筆(鋪墊)或者標題相照應,使人覺得在情理之中。 ③從主題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題。 (2)令人傷感的悲劇結局。①更好地深化主題。②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③ 這種結局令人感動(震撼)。 (3)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結尾。文字更含蓄蘊藉,留下“空白”給讀者想象,讓讀者進行藝術再創造,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4)寫景結尾: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形象;暗示主旨。 反復出現的句子的作用: ①在內容上,有突出主旨,強化感情等作用。 ②在結構上,有交代線索、前后呼應等作用。 ③在表達效果上,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有強化或一唱三嘆之效。 三、鑒賞散文形象的兩種題型 問法:①請概括××(人物)的性格特點,并加以分析。 ②文中的××(人物)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作者描寫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 ③根據全文,概括××(物象)在文中的意義。 ④文章多次寫到××(物象),有什么藝術效果? ⑤××(物象)對表現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答法:①、人物形象 (1)掌握人物形象分類,準確把握作者情感 ①從時間上分,有歷史之人、追憶之人、現實之人等。 ②從身份上分,有功成名就之人、對作者產生重要影響之人、生活中的平凡之人等。 ③從作者態度上分,有作者敬仰之人、批判之人、同情之人等。 散文寫人,重在表達某種思想感情,如寫功成名就之人,寫作者敬仰之人,作者的思想感情除了敬仰之外,更重要的是對這一人物所具有的精神品質的推崇。 (2)掌握分析人物的手法,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質、精神等 散文分析人物的方法同小說一樣,即要抓住正面描寫(語言、動作、心理、外貌等)和側面描寫(正襯、反襯等)。 a.概括型,直接用一些表現人物思想、性格的語言回答即可。b.分析型,應結合作品中的材料分析概括人物的思想性格??捎谩胺治?概括”式或 “概括+分析”式。 ②、鑒賞物象 (1)抓住散文類別特點,了解物象出現的場合 ①寫景散文 寫景散文以自然景觀和歷史人文景觀為描寫對象,分析物象就是分析這些景觀。景觀是寫景散文的主角和靈魂,它在使文章血肉豐滿的同時,也承載著作者的情感。所以,分析寫景散文中的物象,要始終將其與作者的情感結合起來。 ②狀物散文 狀物散文一般以具體事物為描寫對象,文章圍繞著某一具體事物展 開。這一事物就是我們要研究的物象。狀物散文往往會從物象的外觀、特性、用途等說起,然后發散到其所代表的精神、品質、價值觀等。作者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事物的本身意義僅僅是一個引子,其抽象意義才是文章的重點。 ③偶感散文 情緣物起,有一些偶感散文,雖然主要是在抒發某種情感或闡述某種思考,但引發這種情感或思考的,卻是具體事物。有時,我們也需要分析這類散文中的物象,那么此刻的物象則是下文的情感或思考的觸發點。從內容上說,物象可能是文章中的情感或思考的一個例證;從結構上說,物象往往起到引起下文、為下文做鋪墊的作用。 (2)抓住外形特征,分析內在品質 作者對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有所感觸,必須借助于描寫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來表達,這類事物往往外形特征比較鮮明,只要找準描寫其外在形象的部分,就可以分析出它的內在品質。 (3)仔細品讀文本,提煉所言之志 一般說來,作者所描繪的事物不一定是他最終所要贊美的對象,真正贊美的對象常常隱藏在文中,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品讀文章,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感受作者的情感脈搏,找出所托之物與所贊美的對象之間的相似點。 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物象的外在特征或特點,包括形態、聲音、色彩、氣味等;二是物象的內在品質(內涵、本質、精神);三是物象中所蘊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散文歸納概括的兩類題型 1、局部概括 問法:某段寫了什么內容,簡要概況。 答法:第一步,審讀題干,明確方向。首先明確是概括原因還是概括特點。如果是原因,看清是什么原因;如果是特點,分清是人物特點還是景物特點。然后,從原文中找出題眼。 第二步,閱讀原文,確定區域。題干中的關鍵詞出現在原文中的區域往往是答題要點所在的區域。 第三步,根據確定區域內的文字,抓住本質,分類概括。 2、全文概括 問法: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 答法: 情感概括 1.情感觀點變化類題型,可采用因文索情法 文學作品中,自然要或明或暗地流露出作者的某種情感,而且隨著事情的發展,作者的情感還會不斷地變化。對于這種題型,最好的辦法就是因文索情,即先沿著作者的情感線索讀下去,在讀的過程中標出體現作者情感變化的關鍵語句,然后根據這些關鍵語句,概括分析。 2.情感觀點梳理類題型,可采用分類歸納法 作者在文學作品中傳達的思想感情,因人、因事、因物往往不同。對于涉及“哪些”情感之類的題干指向,最好的辦法是先圈定和摘錄出所涉及的帶有明顯感情色彩的詞語,然后根據詞語所體現的感情傾向,分門別類,逐一感受體味,即可比較準確地獲取答案。 3.情感觀點認定類題型,可采用語境感悟法 就是針對題干所涉及的語境,或全文,或句段,進行理解和感悟。先分析大致的意思,后理解主要內容,再設身處地地感受,最后領悟其中的感情傾向。這種方法的重點對象是關鍵語句,即感情色彩極為濃厚的語句, 應注意對這類語句的深入理解和體悟。 主旨概括 1.解讀題目法 很多題目直接點明了主旨,是對文章中心意思最精練的概括。有的題目即使沒有點明主旨,也往往與中心意思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點。 2.分析首尾法 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暗含或揭示中心意思,所以一定要對首尾的語句進行重點品讀,這樣往往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 3.聯系背景法 對于不少文章,只有了解它產生的背景,才有可能深切地理解其內容的由來和作者的意圖,準確地概括出它的中心意思。除了對作者和作品的寫作年代予以關注外,還要特別注意在文后出現的注釋等說明性文字。 4.因文而異法 寫人敘事類散文要對人物做出評價,或揭示事件的意義,或借人物、事件發出對人生等問題的感悟和認識;寫景狀物類散文則是借景、物抒發作者對社會、人生的某種感悟,思想認識也更有深度,更富于理趣;哲理散文的主旨,往往是作者對人生或生活的尖銳的揭示或率直的評價,這類散文頗有論文的味道。 【總結】 第一步,審清題目,明確概括方向。對情感的概括題型多樣,對主旨的問法也因題而異,審準題目的設問角度,是準確答題的前提。 第二步,定向讀文,尋找答題依據。如果是對散文情感的概括,要重點把握散文中的抒情句、段;如果是對散文主旨的概括,要關注散文的題目、內容以及寫作背景、創作意圖等。 第三步,因題作答,提高要點意識。無論是對散文情感的概括還是對主旨的概括,都要盡量用“表達了……”“抒發了……”“揭示了……”“表明了……”等句式以及①②③④等序號標志。 五、鑒賞散文的表達技巧 4、結構技巧 開門見山;首尾呼應;卒章顯志;伏筆照應、層層深入、過渡鋪墊、設置線索(時間、空間、情、理、物等);結構嚴密,完整勻稱;烘托鋪墊,前后照應;設置懸念,制造波瀾;主次詳略得當;材料典型、真實、新穎、有力等。 5、藝術特征 抑揚頓挫;虛實相生;動靜結合;有張有弛;詳略得當;波瀾起伏等。 6、構思技巧 以小見大;線索;點面結合;懸念;意外等。 六、意蘊探究 1、語句 哲理意義 哲理意義是指文中簡練的警句所表現出來的深刻含意。它們是作者人生經驗的總結,具有很強的思辨性和啟發性。分析句子哲理,必須緊緊抓住這個句子所處的語言環境,即產生該句的“土壤”。 隱喻意義 隱喻意義就是作者使用比喻、象征、雙關等手法時句子產生的臨時含意。分析句子的隱喻意義,必須抓住喻體、象征體等與本體的關系來進行。 2、標題 1.標題內涵探究 第一步,理解標題的本義。標題的本義一般指的是其字面義或常用義;在理解其本義的基礎上,再考慮它的引申義。 第二步,明確標題的語境義。要明確標題的語境義,必須找到相應的關鍵句。 第三步,探究標題的中心義。標題的比喻義和象征義常常是文章所要揭示的中心。答題前首先要對該文所表達的主題進行推敲,確定作者的寫作意圖;然后就可以在把握文章主題的基礎上順藤摸瓜,也就對標題的比喻義或象征義有了更加明確的認識。 第四步,提煉整合答案。結合標題在文中的語境義提煉答案,借用文章中的關鍵句進一步印證標題含義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之后,按照要求,錘煉語言,整合答案。 2.標題設計原因探究 第一步,明確標題表面義。標題有時就是一個概念性名詞或一個形象的短語,理解其表層含義是深入挖掘其中心義的前提。標題的表面義就是標題中每個詞語的含義的組合。 第二步,分析文章結構。考慮文章的謀篇布局的匠心所在。標題常常與文章的材料安排有關,有的就是文章的行文思路——線索。 第三步,概括文章內容。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內容,歸納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因為標題常常就是文章內容的濃縮。 第四步,挖掘標題的中心義。設計這個標題的原因,一定與文章的中心有關,因為文章的標題是不會游離于文章中心之外的。理解標題的中心義,要善于透過表象,找到文中帶有結論性質或議論抒情的語句,發掘出文章內容所蘊含的哲理美。當然,有的標題本身就有點明主旨的作用。 3.標題替換與否探究 “某某這樣改好不好?為什么?”對于這類題的解答要嚴謹。 第一步,首先做出判斷性回答。根據題干問法,答出“好”或“不好”、“行”或“不行”。 第二步,聯系文章中心。采用抽取關鍵詞句的方法獲得信息,找出那些能集中體現作者寫作意圖和文章主旨的語句,通過它們來看中心與標題的關系,如緊扣中心、點明中心、深化中心、形象地表現中心等。 第三步,與替換者比較優劣。比較時主要從語言特點、技巧、風格、與中心聯系緊密與否、結構安排上合理與否等方面來回答,當然回答時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3、構思藝術 1.從分析文章的段落層次入手,看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構思全文的。 2.從文章的寫作目的、中心意旨入手,看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選擇材料,運用了哪些技巧來突出中心或吸引讀者的。 3.從表現文章主旨的效果入手,分析為什么要這樣安排文章的結構、為什么要運用這些藝術構思。 4、啟示與感悟 解答探究題,應先判斷它屬于哪一類型,然后確立觀點。觀點必須明確,態度必須鮮明。觀點的表述應多用具有判斷語氣的句式,比如“我認為……”“我覺得……”“我贊成……”等。具體可歸納為以下四種答題模式: (1)“觀點+文本”。這種探究題的標志性語句是“聯系文本(文章內容)談談你的看法”“你同意作者的觀點嗎?說說你的理由”等。要篩選和運用好文本相關內容,可以摘錄或者化用文本的相關詞句,要緊扣觀點進行分析。 (2)“觀點+事例”。這種探究題的標志性語句是“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你是否同意這一觀點?請舉例說明”等。分析時要注意事例應敘述簡潔、分析到位,材料與觀點要相互融合。 (3)“觀點+理論”。答題中常常用到的理論有生活理論、文藝理論、寫作理論等。針對這種題型,分析時要注意理論應精辟概括,理論與觀點要相互印證。 (4)“文本+現實+觀點”。這種探究題的標志性語句是“聯系文本(文章內容)并結合實際,談談你的看法(理由)”等。要篩選和運用好文本 的相關內容,還要結合現實進行分析。 5、創作意圖 從作者和文本兩個層面作答。需要對作者有一定了解,更好地理解其生活經歷、寫作動機、人生態度、審美趣味、創作背景等,其實可以從文本中找到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