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不缺努力的人,不缺技術過硬的人,也不缺人脈深厚的人,但是想要成功光靠這些可能還不夠,因為大部分人還缺乏一種核心能力--深度思考的能力。 深度思考是人類區別動物的差別
在安全環境下,動物對美食的誘惑是沒有抵抗力的。但是心理學家曾做過實驗,如果給一群小孩糖果,告訴他們過一個小時后再吃,就能額外獎勵一顆。 對小孩來說,他第一反應肯定是拿過來塞進嘴里,但他通過理性思考,為了后期的收益,他就能壓抑他的本性,延遲滿足。 在現代社會中,這種簡單的思考和選擇可能很少存在,更多的是那些模棱兩可的情況。 比如是否該讀研究生、是否該選擇創業,股票什么時候應該買入賣出。這些決定個人命運的重大問題無不需要進行深度思考。 1萬小時理論前段時間流行1萬小時定律,指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 也就是說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在該領域從事至上10000小時的工作。 根據計算:如果每天工作八小時,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五年。 如果按照這個定律,工作超過5年的人比比皆是,我們社會上應該充斥著很多專家才是,但事實上目前“磚家”絕對是稀缺資源,公司總是抱怨招不到人才。 這是為什么呢,我想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在工作中是否進行了深度思考。 深度思考4個方面什么是深度思考的能力,我覺得可以分為4個方面: 1、觸類旁通的能力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尤其是在這個知識大爆炸的年代,現在10年產生的新知識,抵得上人類有歷史以來所有的知識。 所以一個人想要掌握所有知識是不現實的。但是這并不妨礙我們去掌握底層的邏輯,擁有核心的知識架構。 比如說學英語單詞,可以去學習詞根詞綴,以后看到不認識的單詞,就能根據他的拼寫猜測它大概的意思。 2、不斷反思的能力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強調的就是不僅要學習新知識,也要經常回顧反思。荀子說:吾日三省吾身。每天都要反省三次。 人生需要復盤,就像考試需要研究錯題一樣,如果一件事做錯以后,不去反思犯錯的原因,那么后面可能會一錯再錯。 深度思考可以幫助我們在反思過程中,抽絲剝繭,層層深入,最后找到成或敗最核心的因素。 3、快速學習的能力 學習是一種能力,需要通過深度思考去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在學校里,我們經常會發現那些上課也沒好好上,作業也經常不交的同學,只需要考前突擊復習幾天,成績就能名列前茅。 他們通過深度思考,已經提前對于考試的題型、涉及的知識點、知識前后的聯系有了非常清楚的認識 。 參加工作以后,對于陌生的問題,有些人比較容易上手,因為他在工作過程中不斷在思考、在總結,通過學習別人成功的做法來提升自己的能力。 4、獨立判斷的能力 深度思考可以促使獨立判斷的形成,反過來,獨立判斷的精神可以培養深度思考的能力。 從小到大,我們似乎都是活在大人的安排之下,讀什么學校,選什么專業,該找什么工作,大人都會給出建議,很多人也就不再進行深度思考,隨波逐流。 但是走上社會以后,我們發現,沒人幫你制定目標,需要你自己去判斷該用什么方法,該走哪條道路。 如果你對自己有信心,想要把握人生和命運,活出想要的生活,那么你必須具備獨立判斷的精神,掌握深度思考的能力。 我思故我在17世紀,法國哲學家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 所以展現一個人的獨立性或者存在性的最核心證明就是思考或者思想。如果人類停止思考,和咸魚又有什么區別呢。 我們不想庸庸碌碌的過一生,就像那些兢兢業業在生產線上熟練工作了幾十年的工人一樣,每天重復同樣的動作,但是為什么要這么做,是否還有更合理、更高效的方法,他們可能從來沒有思考過,而這正是他們區別于專家的最大差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