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移動互聯網之后,智能制造已經成為新一輪技術創新浪潮。2015年我國智能制造產值在1萬億左右,2020年有望超過3萬億元人民幣。 未來智能產業主要分布在機器人、無人機、人工智能、3D打印、無人駕駛、虛擬現實、智能物流、智能家居八大領域,那么,我國智能產業的發展趨勢和規模到底如何呢?這又將會對傳統家電產業的一潭死水? 機器人:預計未來10年將達6000億元人民幣。2020、2025和2030年工業機器人銷量的目標分別是15萬臺、26萬臺和40萬臺,未來市場空間巨大。同時,市場的多樣化,也使我國機器人產業具備更獨特的產業優勢。 無人機:預計2018年將達到110.9億元。得益于成本降低、技術進步和投資等多方面因素,我國民用無人機發展迅速,主要集中于農林保值、影視航拍、電力巡視等領域。不過,目前國內無人機并非完全智能,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走。 人工智能: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近百億。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文字識別、語音識別、中文信息處理、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已得到廣泛的實際應用。我國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上與發達國家相比不算落后,近年來,更是在人工智能基礎研究、人腦研究、網絡融合、3D智能打印等領域不斷產生新的突破。 3D打印:2018年市場規模或超過200億元。其中航天航空領域是金屬3D打印增長最快的領域,未來20年3D打印航空發動機零部件市場可達1.25萬億。不過長遠來看,其核心競爭力和主戰場是工業領域。 無人駕駛:2020年將成為無人駕駛汽車商業化元年。不過。國內無人駕駛產業仍處于萌芽期,部分細分市場仍為空白,預計到2020年無人駕駛將初步實現商業化,并從此進入爆發增長期。 虛擬現實: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超過550億元。當前,虛擬現實產業鏈初具規模,雖然2015年僅為15.4億元,但預計2016年將達到56.6億元。隨著技術逐步走向成熟,硬件生產將逐漸實現產業化、規模化,內容制作公司也將越來越多,并有望替代智能手機成為下一個人機交互入口。 智能物流:預計至2020年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作為人力密集型產業,快遞行業為快遞行業人力成本占比超過40%,加上競爭激烈,盈利空間受到壓制,迫切需要行業升級。以自動化物流系統來看,預計至2020年,國內的自動化物流系統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未來幾年行業增速有望保持15%以上。 智能家居:2017年或達到近千億市場規模。經過10多年的發展,我國智能家居正式步入發展初期。智能化家居需要上中下游多個環節,中游環節包括智能控制終端產品環節和智能控制中心環節。終端產品的競爭焦點無疑是智能互聯終端產品的核心技術,產品系列化。 隨著傳統產業向互聯網生態系統轉移,泛智能化時代已經來臨。可以看到,制造業向智能化的轉型是國之大計,也是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未來,智能產業將在國民經濟貢獻越來越大的力量! ===== 智家電(ijiadian):智能互聯網時代家電第一自媒體,關注互聯網智能化拐點時代的家電產業轉型進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