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野生菌資源十分豐富,目前,隨著雨季的到來,大理州野生菌已陸續上市,這一美味的山珍廣受全州、全省乃至全國消費者的喜愛。不過,由于菌子種類繁多、形態特征復雜,不少有毒菌子因不易區別而誤食中毒。因此隨之而來的,是因食用野生菌引發中毒的高發期。日前,為預防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的發生,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大理州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大理州市場監督管理局就食用野生菌發出預警公告: 一、食用野生菌蘊含高風險。 據統計,全國已知有毒野生菌400余種,我省有200余種,常見引起中毒的超過20種。有毒野生菌毒性成分復雜,即使通過烹調、加工或者曬干等方式也不能完全消除其毒性,中毒后病死率高、風險極大。 二、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不能用自已和家人的生命健康去冒險。 根據分析,野生菌中毒事件中70%以上是家庭自采自食有毒野生菌導致的。因此,不要隨意采摘、出售、購買、食用不認識、不熟悉或已霉爛的野生菌。加工野生菌建議先用沸水煮漂后再烹調加工并炒熟煮透,不涼拌生食,不要多種野生菌混合食用,食用時不要飲酒。 三、食用野生菌后出現不適癥狀要盡快就醫。 食用野生菌后如出現頭昏、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煩躁不安、幻覺等疑似中毒癥狀,應立即采取簡易方法進行催吐,盡快排出體內尚未被吸收的殘菌從而減輕有毒物質的吸收,防止病情加重,并盡快前往就近醫院就診或撥打120急救電話求救。 四、集體用餐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菌。 學校食堂、單位食堂、工地食堂、養老機構食堂、醫院食堂、大型會議、婚喪宴請等集體用餐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菌,避免發生群體性中毒事件。 五、餐飲服務單位加工銷售野生菌要嚴防中毒事件發生。 一是嚴把采購關,不自行采摘野生菌,不采購來源不明或不常見、不認識的野生菌,采購的野生菌要做好留樣備查。 二是嚴把加工烹調關,采用先沸水煮漂等安全的烹調加工方法,確保消費者食用安全。 三是嚴把應急處置關,發現就餐人員出現中毒要迅速送醫院治療、封存相關食品備查并向市場監管部門報告。 食品安全投訴舉報電話:12315 大理州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 大理州市場監督管理局 同時,食菌需謹慎。下面,請跟隨小編一起來——揭開毒菌們的“真面目”!毒 菌 真 面 目 mushroom 什么是毒菌? 毒菌是指人們在食用菌類后出現中毒癥狀大型類真菌。目前,我國已報道的有毒菌種類達到400多種,在云南省境內有200余種。 云南省常見野生毒菌及中毒類型 根據中毒癥狀和毒素的化學結構,毒菌大致分為:劇毒、有毒兩大類,劇毒菌種可造成急性肝損害型、急性腎衰竭型、橫紋肌溶解型中毒;有毒菌種可造成胃腸炎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光敏皮炎型、其他類型中毒。 今天,我們先介紹劇毒菌種造成急性肝損害型、急性腎衰竭型、橫紋肌溶解型等三種嚴重的中毒類型: 急性肝損害型 此型中毒絕大多數為鵝膏菌屬的劇毒種類所導致,潛伏期10—24小時,最長可達數日。初期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急性胃腸炎癥狀。部分患者可有一假愈期,1—2天后中毒癥狀消失,進入所謂的“假性痊愈期”。1—3天后,病情又突然惡化,出現肝、腦、心、腎等多臟器損害的表現或癥狀,但以肝臟損害最為嚴重,如出現肝臟腫大,黃疸,肝功能異常,廣泛性出血,肝昏迷,少尿、無尿,煩躁不安,甚至昏迷、抽風、休克等,病程長,病情復雜而兇險,病死率高達90%以上。部分患者可有精神癥狀。一般病程2-3周。 造成此型中毒的毒菌主要有: 致命鵝膏(白蘑菇、白羅傘) 黃蓋鵝膏(黃蘑菇) 灰花紋鵝膏 ![]() 亞毒環柄菇 ![]() ![]() 急性腎衰竭型 ![]() 急性腎衰竭型中毒主要由鵝膏菌屬中的有毒種類引起,中毒特征表現為誤食后具有8-12小時的潛伏期,肝功能中度受損,主要表現為急性腎功能損害。 造成此型中毒的毒菌主要有: ![]() 擬卵蓋鵝膏 ![]() 歐式鵝膏 ![]() ![]() 橫紋肌溶解型 ![]() 橫紋肌溶解型中毒由亞稀褶紅菇(俗名:火炭菌)引起。誤食后發病快,在1小時內出現癥狀。開始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癥狀,6-12小時出現全身乏力明顯,肌肉痙攣性疼痛,胸悶、心悸,呼吸急促困難,血尿或血紅蛋白尿,出現醬油色尿液。中毒嚴重者12小時即出現死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