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龍”是所有家長對兒女的一個美好期盼。成為社會棟梁 有一部分父母,既把家庭教育的責任全部推卸到學校、又一味譴責社會風氣對孩子的感染,卻忽略了自己身為父母的責任。 要明白,父母既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又是孩子的行為榜樣,因此,除了要好好反省一下自身,也需要思考一下家庭教育方式是否得當,是否科學。 常常能看到有些父母對孩子過于寵愛,把孩子當作溫室里花朵,為孩子遮風擋雨,剪除荊棘,一點苦都舍不得讓孩子吃,最后造成孩子的自理能力非常差。 湖南衛視有一檔節目《變形記》,曾有一位母親為女兒報名參加互換活動,原因在于:母親從小對女兒溺愛,導致如今十六歲的女兒四體不勤、五谷不分,連吃飯穿衣都需要母親幫忙。 還有些父母在孩子的才藝學習方面舍得投入,卻在他們與人相處、品德教育方面漠然置之,造就了一個個脆弱不堪、難以成熟的孩子。實在是忘記了“德為才之帥,才為德之輔”的道理。 因此,父母如果要想把孩子培養成棟梁之材,不但需要改變一下自己的教育觀念,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還要采取嚴格有效的教育方式。 一、言傳身教的作用雖然很多父母都知道傳統家教中,常常提及的“身教勝于言教”,可是真正能做到的父母卻不算多。不少家庭在教育上,還是多采用“三板斧”,先言教,再打罵,往往寬己律人不重視身教。 須知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母檢視自身后,再用言行來引導孩子的成長,才是科學合理的家教方案。 當孩子能及時指出父母言行中的錯誤時,父母先不要惱怒,覺得孩子沒大沒小對自己提意見,應該驚喜地發現,孩子的心智逐漸成熟了,有了自己的認知力和辨別力。這時父母更應該誠懇地接受批評,承認自己的錯誤,為孩子建立信心樹立榜樣。 二、尊重孩子的人格教育家池田大作先生曾說:“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便學會尊重人。” 家庭教育的前提就是尊重孩子的人格,父母除了不打罵孩子之外,在與孩子交流時要平等,換位思考去理解孩子的想法。 平等交流關系的建立,將會使孩子愿意同父母交流,并能認真聽取父母的建議。孩子得到了父母的尊重與愛,他才會懂得如何去尊重別人、愛別人。 三、不要無原則溺愛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溺愛不講原則,即使是不合理的要求,也會遷就和順從,實際上這種做法容易使孩子變得自私自利。因此,父母要做到堅持原則,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讓孩子懂得做事的分寸,并且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 另外,家長無原則地袒護,孩子會把父母當作保護傘,這樣不僅容易讓孩子形成自私的性格,長此以往也會養成專橫霸道的壞習氣,助長孩子的依賴心理,更會導致孩子在今后,無法以正常的心態處理社會人際關系。所以父母應該首先以理性的角度,去判斷孩子的行為,然后實施正確的教育方法。 總之,家庭教育是一條需要講究方法,并持之以恒的道路,方式不當的管教只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父母們需要及時改善教育的方式方法,才能夠幫助孩子今后成為優秀的人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