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舉制度的終結,中國步入了現代社會,西方教育模式的引入導致學習理念和工具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書法與文人之間水乳交融的關系變得日漸淡薄。但是,有不少現代作家本身具備深厚的傳統文化修養,大都與書法有著天然的情緣,葉圣陶就是其中的典型。 葉圣陶,原名葉紹鈞,字圣陶,江蘇蘇州人;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副署長兼編審局局長、教育部副部長兼人民出版社社長和總編輯、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等多項職務,著有《倪煥之》《稻草人》等。 葉圣陶書法作品形式多樣,除常見文學手稿、往來手札外,有對聯、扇面、立軸等多種形式。書寫內容則大不相同,以自撰詩詞為多。目前所見葉圣陶所留書法墨跡,以楷、行、篆三體居多。三體中,楷書、行書是書法研習的必由之路,也是文人書家最易上手的書體。篆書屬于高古一路,既要有耐心、恒心,也需要一種對古典書法及其文化傳統的敬仰,一般書家相對來說較為疏遠。這顯示了葉圣陶的古典文化修養及其書法風格上的自成趣味。及至晚年,葉圣陶對自己最滿意的書體還是篆書。 這也許與他年輕時喜愛篆刻是分不開的。葉圣陶的日記顯示,年輕時他常為朋友篆刻,深受大家好評和鐘愛。作為書法文化中的重要藝術門類,篆刻對書法創作起著積極的影響,這也表明葉圣陶對篆書的喜愛與其擅長篆刻有著某種關聯??梢哉f,篆刻提高了葉圣陶筆墨之間對線條的獨特敏感度,形成了葉圣陶書法創作的獨特趣味。 這幅篆書作品(上圖),規格:87㎝×25㎝;釋文:觀釣頗逾垂釣趣,種花何問看花誰;題識:一九七七年三月,葉圣陶;鈐?。菏ヌ漳臧耸院髸M瓿蛇@幅作品時葉圣陶已83歲高齡,但書法氣象依然端嚴、拙厚、淳樸、磊落、大方、工穩、謹嚴,既是他的人格垂范,亦是他的筆墨旨歸。他的書法在顏魯公、鄧石如、弘一諸家用功尤甚。整幅作品看,好比一個溫良謙恭的君子,不卑不亢,和顏悅色,在那里從容論道。就一個字看,疏處不嫌其疏,密處不嫌其密,只覺得每一筆都落在最適當的位置上,不容移動一絲一毫。再就一筆一畫看,無不使人起充實之感,立體之感,作品顯得蘊藉蓄勢,毫不矜才使氣,功夫在筆墨之外,所以越看越有味。這在他的書法中也得到了統一和體現。 若不以書法家來苛求的話,他的書法可以說走出了屬于文人書法家之外的獨特路徑,既恪守傳統,也融合了楷篆筆法,形成了獨特的韻味。(宣家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