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年的抗日大軍中,有一批特殊的日本軍人,在八路軍和反戰人士的感召下,由侵略者逐步轉變為與抗日軍民并肩作戰的戰友,被稱為“日本八路”。這些“日本八路”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我軍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山野) 他叫宮川英男(前排左一),加入八路軍后,于1943年被派到山東長清縣開展工作。在八路軍敵工干部的掩護下,他深入日占區進行反戰宣傳。他制作的宣傳材料,瓦解了日軍斗志,他也因此成為日軍“重點緝拿對象”。1945年,宮川等人在根據地被日軍包圍,27歲的宮川開槍自盡。1980年,宮川的靈柩被移至山東省長清縣烈士陵園。 抗戰結束前,在華的日籍反戰人士又稱“反戰同盟”,約有1500余人。他們的主要來源是被俘或長期不堪日軍軍官虐待而投誠的日軍士兵,其中也包括來自日本的反戰人士。 他們在反戰宣傳中,編制進步書刊、到前線給日本兵喊話、教授八路軍士兵日語,以及給八路軍將士講解日軍武器裝備的戰技術性能等,發揮作用明顯。在他們的影響下,日軍不少部隊出現厭戰、內訌和逃亡現象。 2015年9月,時年96歲的小林寬澄,作為日籍八路軍唯一代表,受邀觀看了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當被問及心情時,小林寬澄回答道:“光榮,高興!”他說自己既是日本人也是中國人,去中國就像回自己的故鄉一樣。 戰爭結束后,這些“日本八路”和反戰人士紛紛歸國。他們多數成為對華友好人士,通過著書、撰文和演講等形式繼續宣傳。其中有很多人遭遇了不公對待,小林寬澄等人被貼上“叛國者”標簽,不僅找不著工作,還長期受到監視,只能靠打零工度日。但小林寬澄從未后悔自己的抗戰經歷。他在一次演講中說:“從我被八路軍俘虜的那天起,舊的我已經不復存在,我已被賦予新生,日本八路是我終身的驕傲!” “兵說軍迷裝”,總有你喜歡的軍旅用品。有情懷,還不貴! 點擊左下角進入鏈接,或用淘寶客戶端掃描二維碼進入網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