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3000多年前,周武王滅掉商朝,并一手建立了強盛一時的周朝,從歷史上的“大周八百年”上就可以看出當時周的繁榮之勢。不過有盛必有衰,幾百年過去后,周朝的勢力已經漸漸衰退,周天子的權力地位也大不如前,待到周赧王即位的時候,周的領土已經僅剩下幾個縣那么大的小片土地了,這與同時期的秦國、楚國等國已經遠遠難以媲美了。 在這樣的情勢之下,周的天子周赧王幾乎只是徒有名號而已,實際上已經沒有實權,瀕臨任人擺布的邊緣。 當時,各國中當屬秦國的綜合國力最為強大,野心也最大,因而常常率兵平定周邊的一些小國。但秦國也并不是百戰不敗,就在秦出兵進攻趙國的時候,卻意外失手,被魏國的救兵信陵君擊敗了,趙國因此獲救,此事在諸國之間引起一陣不小的轟動,各國仿佛突然之間看到了戰勝秦國的曙光,諸謀士也紛紛出謀劃策,企圖聯合起來共同抗秦。當時的另一大強國楚的國君楚考烈王便接受了名士春申君的建議,計劃借此機會聯合眾小國,集中抗秦勢力,將企圖稱霸群雄的秦國一舉殲滅。這樣一來,不但可以除掉心頭之痛,也更能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地位,并順利坐上諸國盟主之位,一舉兩得。 于是,在春申君的協助之下,楚考烈王便派人去周赧王處游說,表示想要借助周天子的名義號召各國勢力聯合起來,共同出兵對抗秦國。畢競周赧王掛有天子的名號,對各國還是有一定威信力的。 接到楚考烈王的聯合公文之后,周赧王心中暗喜,想到自己多年來貴為天子,領土卻不斷被秦國侵占的悲慘現狀,再想到或許可以借助這個大好機會滅掉秦,重現當年的強盛,他便毫不猶豫地在天子令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正式出兵參與到多國的聯盟中。 多國聯盟達成一致后,周赧王才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現狀的不堪:自己的領土本就不多,可以出兵的人力又嚴重不足,戰斗力更是極其有限,而且軍隊還需要供給糧餉和兵器,這都需要大筆金錢的支持。可是反觀自己的國庫,卻是一片空虛,根本無法支付這筆巨款。無奈之下,周赧王只好向領地中的有錢地主和商人等借債,并許之以滅秦的戰利品,表示自己戰勝歸來一定會加倍奉還,這才勉強湊夠出兵的物資。 然而,事情并非周赧王想象的那么順利,直到他出兵時才發現,之前答應聯合出兵的各國都因國力不足等各種借口不愿出兵,結果聯軍只剩下楚國和周,于是還沒來得及出兵抗秦,周赧王的軍隊就被迫撤了回去。 雖然沒有參與任何戰斗,但出兵的過程中已經花費了不少金錢,這讓本就窘迫不堪的周赧王更加無力償還。那些債主們見償還無望,便整日去周天子的拱門外聲討追債,大有沖入宮中逼問的趨勢。驚恐萬分的周赧王只得四處躲藏,甚至跑到了后宮之中,那里有一個高高的臺子,周天子就干脆爬到了臺子上面不敢下來。后來,這個臺子就被稱為了債臺,表示躲避債務的臺子,這便是成語“債臺高筑"的由來。 “債臺高筑”一詞至今仍被沿用,用來表示欠下的債務太多以致無力償還。 |
|